新浪收藏 > 正文

纸媒唱衰:艺术圈媒体未来在何方

2015年09月15日14:33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座谈会现场座谈会现场

  《中国美术报》于2015年9月8日、9日在中国国家画院举办创刊座谈会,向社会各界方方面面的人求计问策。

  出席座谈会的专家、领导有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副院长张晓凌、赵卫、曾来德;全国知名的美术理论家邵大箴、王镛、程大利、郑工、李一、朱青生、王璜生、丁宁、丁方、尚辉、王端廷、孙津、方晓风等;文化部及全国各地美协、画院、文联、美术馆、美术院校代表冯远、徐里、张百成、马国强、斯舜威、王学辉、刘廷龙、李明、陈湘波、姜怡翔、徐虹、张瑞田等;《中国文化报》严长元、《人民日报》徐红梅、《中国书画报》何东、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杨惠东、《中国艺术报》朱虹子、《中国艺术时空》贾宝兰、书画频道王平、国学频道李静、《光明日报》张玉梅、《书画世界》杂志秦金根、99艺术网杨凯、雅昌艺术网谢慕、新华网袁思陶、《中国书法》杂志朱中原、《美术报》潘欣信以及谢海、钱晓鸣等艺术媒体人代表;嘉德拍卖孟禄新、保利拍卖李雪松、匡时拍卖解晓冬、华辰拍卖甘学军、荣宝拍卖刘尚勇等艺术市场人,以及上海马利画材杨中毅、徐文富,安徽红星宣纸集团曹志刚等。以及纪连彬、乔宜男、吴一娜、梁占岩、于文江、陈罡、王辅民、王平、王艺、陈风新、赵培智、梅墨生、高天民、张惠明、朱其、张桐瑀、宛少军、林晓、陈明等画院内领导和专家。座谈会由国家画院副院长张晓凌主持。

杨晓阳院长发言杨晓阳院长发言
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国家画院常务副院长卢禹舜
张晓凌副院长主持张晓凌副院长主持
邵大箴发言邵大箴发言
冯远发言冯远发言

  就目前纸媒发展的形势看,整体处于寒冬季,《中国美术报》在此时创刊,是逆势而生,但又是众望所归。与会专家讨论了该报现在到底能不能办,具体要怎么办,报纸的未来定位,办报的策略等问题,事实上,本次座谈会对于媒体从业者来说,是当前中国媒体生态建设的一次头脑风景会,涉及到各个方面。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杨晓阳首先介绍了《中国美术报》的创办情况。 2015年1月,中国国家画院申办的《中国美术报》获得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该报由文化部主管,中国国家画院主办,《中国美术报》社有限责任公司出版,报纸将于2016年1月正式出版。《中国美术报》将本着“立足国内,放眼国际”的宗旨,坚持“二为”方针,坚持学术立报,遵循“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办报理念,力求服务中国美术家,推动中国当代美术发展。杨晓阳院长说,希望大家集思广益,或许能够使得我们更接近时代和国家对《中国美术报》的定位。

9月8日 座谈会现场9月8日 座谈会现场
9月9日 座谈会现场9月9日 座谈会现场

  一、办报策略:“五化”与法人治理结构

  “专业化、人文化、国际化、市场化、网络化”是《中国美术报》创刊初始的预想办报理念,也是期待后期发展的导向理念。

  就专业化与人文化,林木 强调,要强化报纸倾向中国美术的中国性、民族性,强化中国文化的自主性与自觉性。

  就国际化,朱青生指出,“所谓国际化就是我们要在这个报纸上显示出中国作为一个国家怎么来看待人类的文明和世界的景象”。尚辉也说,国际化更多还是国际的视野,能够把国际上和国外最先发生的大型的展览,最先引起争议的美术的事件和作品快速的登在报纸上,呈现出来。朱虹子说,由于国家画院的美术发展导向性,国家画院来做《中国美术报》,就专业性来说说,就区别于很多学术专刊。

  而对于报纸的治理,与会专家大多提出了采取报纸的现代化企业制度,即法人治理模式,同时要采取报人办报的手段,使《中国美术报》的管理制度体现出新形势下的新面貌。

  二、报纸定位:新闻性与舆论引导力

  与会专家大多注意到了《中国美术报》的定位方向,作为国字头的美术类报纸,其将承载着的历史使命是不言而喻的。《中国美术报》在发挥在中国美术界的新闻性与舆论引导力的同时,必然会发展成中国美术界的史料文献。由于报纸的纸质媒介,它所形成的文字也带有了责任性与使命性。同时,这份国字头的报纸,在引领中国美术界的发展,导向中国美术的大众审美标准,也是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的。就如中国国家画院王平所说,做一张报纸,最主要发挥的作用是舆论引导力和公信力。

  邵大箴希望《中国美术报》能引导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对当前中国美术现状,结合我们的传统和当代国际视野,讨论问题,鼓励大家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报纸真正成为一个使人愿意浏览的百花园地。徐里说,《中国美术报》一定是代表国家的,代表中国的美术界在发声,对中国平面媒体起主导性作用。

  丁方、尚辉、方晓风、康守永、张玉梅都意识到了这一点。方晓风说,《中国美术报》将来就是写中国美术史的主要参考材料。康守永说,《中国美术报》在定位过程中间还是要走出美术界,走向更广阔的社会,因为对于大众审美的提升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谢慕提出的意见是,《中国美术报》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并引领时代的脚步,引领时代的脚步不仅仅是内容,方式也是非常重要的途径。张玉梅说,报纸一经印刷则不可更改,意味着一种责任的承担。

  三、发展方向:大美术与全媒体

  《中国美术报》的未来发展方向,关系着报纸的生存和在历史上的定位,所以,与会专家亦有较多的分析。在网络高速发展的今天,纸媒、网媒的结合已成必然,所以《中国美术报》的未来发展方向,全媒体、立体化是必然的选择。中国国家画院在现有媒体的基础上,已经达到了杂志、网络、报纸的媒体全覆盖,这也将是未来《中国美术报》全媒体发展的有力保障。国学频道李静、新华网袁思陶等都提出了全媒体的设想部署。

  杨晓阳院长提出,《中国美术报》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是要达到大美术的发展标准,不能只是局限在专业美术领域。林晓说,从境界层面上来说,《中国美术报》其实就是美术文明的生态,从很具体的形状上来说,它或许就是一个时尚品。

  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说,媒体要立体打造,先平面媒体,后网络媒体,再移动终端媒体,将精英化和平民化两个媒体渠道相结合。王璜生、李静、书画频道王平说,我们要办一份报纸还是要结合全媒体时代的特点,把我们已有的资源整合,重视新媒体的传播。袁思陶和徐红梅也说,《中国美术报》从诞生的初期对移动互联网的应用一定要提到一个很明确的日程上来,整合平台的发展。

  四、市场运营:社会效益与市场性的结合

  报纸的发展,归根结底是要走向市场的,在市场中接受大众的点评与检阅,所以报纸的发行问题,关乎报纸的生存。中国国家画院艺术信息中心主任王平说,市场性的因素如果仅仅依靠以前的广告版面,就太单一了,新的市场性是体现在报纸品牌的定位上,我们《中国美术报》会首先强调社会效益,确保社会效益要做到用市场的手段赢得市场的尊重。

  但是,在追求市场效益、社会效益的同时,也要和市场保持一定的切割,冯远如是说。王镛也说,希望报纸保持学术性,减少商业气息,市场化不等于完全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而是要引领市场,规范市场,不能向市场妥协。

  孟禄新、李雪松、解晓冬、甘学军、刘尚勇、谢海以及杨中毅、徐文富、曹志刚等则从实际拍卖市场和美术用品方面结合市场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宝贵意见。

  五、栏目设置:专业性与趣味性并重

  报纸的栏目设置,是报纸理念、定位、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所以,落实在具体的栏目设置上,与会专家也有很多话说。对于《中国美术报》栏目的设置,批评板块的设置似乎是众望所归。

  郑工说,新闻板块和副刊板块,是值得期待的,一定要办好。同时,在信息资料中,对热点问题的触动、对独立评论的推动,都是我们对中国美术报最期待的。

  李一、程大利、程阳阳也建议开设批评板块增加报纸的可读性,并将报纸与研讨会、展览等活动相结合展开。严长元、张玉梅也提出了版面设置的重要性。贾宝兰说,副刊板块要强调的它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专业板块应该比较重心的部分,重心部分也是我们有一种历史责任,要引领一种思潮,要具有严肃性。

  六、对新闻人有话说

  重视人才,重视新闻创新,重视内容与渠道,重视批评,重视媒体从业人的整体水平等等,这些建议往往也反映了当前媒体发展的诸多不足。媒体从业人,是推动报纸前进、改革的根本,所以新闻人的观点、能力、学术水平直接影响着报纸的走向和受众的接受程度。同时,如王平所言,作为报纸,新闻性的属性是第一位的,新闻规定也是一定要遵守的。

  郑工就说,新闻人要有明确的立场,是否能针对问题保持中立的立场,是否能做到报道的真实性,都是值得注意的。同时,对于新闻要有敏感度,能从大量信息中提炼出关键新闻。

  张晓凌副院长最后总结,我们的报纸办要力争办成一个在中国乃至在世界上有影响的报纸,我们也期望中文版、英文版、网络版同时上线。《中国美术报》要办好,如何定位和到底要办成一个什么报纸很重要。怎么既办成有高学术涵养的报纸又能够深入到民间基层能为老百姓服务,这是我们通过本次会议要考虑和具体实践的。

  《中国美术报》力求从报纸中发掘绘画的价值,成为画画人的精神家园。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艺术媒体中国美术报国家画院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