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 正文

顶尖大腕齐聚 抽丝剥茧让两千年前文物说话

2015年11月24日10:36   和讯网  收藏本文     

  秦汉考古专家信立祥、汉墓考古专家张仲立、实验室考古专家杜金鹏、丝织品保护与修复专家王亚蓉、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胡东波、竹木漆器保护与修复专家吴顺清、大遗址勘探专家焦南峰、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杨小林、科技考古专家李存信……一批国内顶尖的考古和文物保护专家,因为南昌西汉海昏侯墓的惊世出土,会聚在一起。

  作为近年来我国文物考古领域最重要的两大项目之一(另一个是广州南海一号沉船考古项目),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目前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众多文物考古人员的心血凝聚,也是无数科研人员的智慧结晶。

  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实力有多强?他们又是如何层层剥笋,将这些重大发现和珍贵文物发掘并保护起来?连日来,本报记者采访了多位专家组成员,为你解开海昏侯墓专家组的神秘面纱。

  揭秘专家组

  信立祥,专家组组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曾参与中山怀王刘修墓、朔州2200多座战国至秦汉墓葬群考古发掘。

  张仲立,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院原副院长,是秦陵、西汉大司马张安世家族墓考古发掘领队,首批援藏考古专家。

  杨小林,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曾参与修复新干商代大墓青铜器、山西的西汉彩绘青铜、唐代鎏金铜天王像等。

  王亚蓉,中国文物修复专家、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曾参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河北满城中山王刘胜墓等发掘保护。

  李存信,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实验室考古专家,曾参与山西翼城大河口西周墓葬等实验室考古工作。

  吴顺清,湖北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漆木器保护顶级专家,参与修复湖北荆门郭店楚简、荆州张家山汉简和10余省市漆器简牍5万余枚。

  胡东波,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曾参与修复圆明园文物,创新青铜器检测手段。

  焦南峰,陕西省考古院研究员、大遗址勘探专家,曾主持唐李晦墓、秦汉蕲年宫区、阳陵邑及秦公陵园等大型考古勘查和发掘工作。

  杜金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科技考古专家,其主持的考古工作中发现的偃师商城小城入选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专访 听他们谈海昏侯墓

  文物之多、规格之高令人震撼

  ——专家组组长、国家博物馆研究员信立祥

虽已年近古稀,但从今年1月起,由信立祥(图中右二)担纲组长的国内一流专家组,就天天铆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

  虽已年近古稀,但从今年1月起,由信立祥(图中右二)担纲组长的国内一流专家组,就天天铆在海昏侯墓考古发掘现场。

  谈到此次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信立祥评价说,“这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出土文物之多、墓葬规格之高令人震撼,它是秦汉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具备了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基本条件,具有重大展示利用价值。”

  这是最令人感动的考古发掘之一

  ——专家组副组长、陕西省考古院原副院长张仲立

今年已63岁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图中前排右二),是第一批进入西藏进行文物普查的考古队员之一。1986年回陕后,他一直主持秦俑发掘工作。

  今年已63岁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原副院长张仲立(图中前排右二),是第一批进入西藏进行文物普查的考古队员之一。1986年回陕后,他一直主持秦俑发掘工作。

  “在这个地方考古很令人振奋,是最令人感动的考古发掘之一。”张仲立说,以紫金城为代表的海昏侯国都和以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墓葬区,要素齐全,这个以往没有碰到过,是很幸运的一件事,国内这么齐全的汉代列侯墓葬实际上是第一个,也许还是最后一个。

  期待主棺内有高级丝织品

  ——中国文物修复专家、织绣领域研究第一人王亚蓉

海昏侯的绞衾(尸身穿着)会不会穿了20层以上的绸缎?对此,王亚蓉(图中左二)显得有些不太乐观,“由于经历过干湿交替,海昏侯墓纺织物保存状况不佳,目前在回廊的藏阁内,也仅出土了5件丝织品,而且都不是衣服,属于包裹物之类。”王亚蓉说,这几件丝织品目前在实验室的冰柜里冷藏,进行应急保护。

  海昏侯的绞衾(尸身穿着)会不会穿了20层以上的绸缎?对此,王亚蓉(图中左二)显得有些不太乐观,“由于经历过干湿交替,海昏侯墓纺织物保存状况不佳,目前在回廊的藏阁内,也仅出土了5件丝织品,而且都不是衣服,属于包裹物之类。”王亚蓉说,这几件丝织品目前在实验室的冰柜里冷藏,进行应急保护。

  尽管海昏侯墓目前出土的丝织品并不多,但王亚蓉对尚未开启的主棺仍充满期待,“汉代出土的丝绸文物很丰富,范围也较广。根据以往列侯墓出土情况,主棺中都会发现丝绸类的纺织品。”

  海昏侯墓竹简修复难度大

  ——湖北荆州文保中心研究员、漆木器保护顶级专家吴顺清

九位顶尖专家考古众领域大腕齐聚 他们抽丝剥茧让两千年前文物说话

  作为此次西汉海昏侯墓专家组漆木器保护专家,吴顺清(图中右一)坦言,在海昏侯墓内,出土了几千件漆木器和竹简,这一数量的确很震撼,但同时修复的难度也很大。“此前这些漆木器处于干燥状态,由于东晋时期主墓经历过一次大地震,整个墓都浸在水中,这种干湿交替的环境,对竹简损伤很大。”吴顺清表示,目前他的团队正在对竹简进行表面清洗,然后通过红外扫描,还原墨痕,不过,这需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如果能够让这些汉简“开口说话”,那又是重大发现了。

  已完成墓葬区勘探 成果喜人

  ——陕西省考古院研究员、大遗址勘探专家焦南峰

谈到此次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焦南峰(图中右一)非常欣喜地表示,到目前为止都很顺利,成果也相当显著。“之前发掘过很多墓,但大多被盗了,而这个墓从勘探发掘到现在,比较完整,保存比较好,确实很让人高兴。”

  谈到此次西汉海昏侯墓的发掘,焦南峰(图中右一)非常欣喜地表示,到目前为止都很顺利,成果也相当显著。“之前发掘过很多墓,但大多被盗了,而这个墓从勘探发掘到现在,比较完整,保存比较好,确实很让人高兴。”

  “目前我们已结束了对墓葬区的勘探,对海昏侯国都城紫金城遗址的勘探也接近尾声,年底或验收。”焦南峰告诉记者,由于暂时还没有经过国家文物局专家的验收,相关信息不方便对外透露,但可以肯定的是,成果非常喜人。

  2000年前的音乐有望展现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青铜器保护与修复专家杨小林

在杨小林(图中右一)看来,海昏侯墓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工艺十分精美,尤其是有一组编钟出土材质完好,纹饰清晰可见,每个编钟上基本都能看到调音加工的磋磨痕迹,5个甬钟边缘还刻有中国传统五音音阶。“说明这套编钟是实用的编钟,不是陪葬用的。”杨小林说,“这些青铜乐器目前已经进入了实验室保护,相信通过保护修复后,展示的不但是一套套精美的青铜器,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音乐展现。”杨小林说。

  在杨小林(图中右一)看来,海昏侯墓出土的众多青铜器工艺十分精美,尤其是有一组编钟出土材质完好,纹饰清晰可见,每个编钟上基本都能看到调音加工的磋磨痕迹,5个甬钟边缘还刻有中国传统五音音阶。“说明这套编钟是实用的编钟,不是陪葬用的。”杨小林说,“这些青铜乐器目前已经进入了实验室保护,相信通过保护修复后,展示的不但是一套套精美的青铜器,可能还会有更多的音乐展现。”杨小林说。

  主棺或进入实验室 将解开诸多谜团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实验室考古专家李存信

九位顶尖专家考古众领域大腕齐聚 他们抽丝剥茧让两千年前文物说话

  “往往发掘过程中出现什么问题,需要邀请考古和文保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商榷会诊。可以说,实验室考古是一个多学科结合、对出土遗迹遗物实施有效处置保护及工艺制作的研究过程。”李存信(图中右一)说,对于现场保护状况较差的脆弱质文物和体量较大、器形相对较完整的器物,采用整体套箱提取进行实验室考古的方法,可减少提取过程中的破坏,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提取器物的完整性,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量。目前,由于海昏侯墓出土的文物很多,已进入实验室考古的各种文物已经装了50多个箱体。李存信说,他目前的工作,主要是对此次出土的五铢钱进行保护修复。下一步,随着主棺进入实验室考古,更多的期待和谜团也在等待着揭晓。

  专家特别介绍

  他参与修复圆明园文物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教授胡东波曾任圆明园文物修复专家组组长,参与修复圆明园石刻。另外,他曾参与给司母戊鼎拍摄X光片,探求青铜器铸造工艺上的科学性。此后在研究、保护青铜器方面,X光成为一种新的检测手段,并被运用到诸多文物保护和修复上。截至目前,经过胡东波之手拍摄的X光照片已经超过了1万张。在此次考古发掘中,胡东波的主要工作是对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器进行保护和修复。

  他发现偃师商城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科技考古专家杜金鹏20多年来致力于中国先秦考古学研究,曾长期在夏代都城“偃师二里头遗址”从事考古工作,近年主持商代都城“偃师商城”考古工作,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成果,其中偃师商城小城的发现入选1997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

  作为海昏侯墓专家组成员,杜金鹏此次工作重点也是对出土文物进行实验室考古。

  强阵“墓后”团队

  10余家机构联手参与人员常达百人

  据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徐长青介绍,除了国内一流的专家坐镇海昏侯墓考古发掘,在他们的背后,还有10多家国家级的考古机构,强强联手,合作无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荆州文物保护中心、陕西秦始皇帝陵博物院陶质彩绘文物保护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参与了实验室考古、植物考古、动物考古及纺织品、金属器、漆木器、简牍、漆皮陶等文物保护方案设计,并进驻考古现场,做到边发掘、边保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中心、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机构,对出土的各类有机类文物进行了分析、检测和保护;对出土文物内的残留物进行了蛋白质及孢粉等分析,以确认其属性;对出土的漆皮陶器进行了分析、检测,对部分难以识别的出土器物进行了能谱定性分析,以便根据不同材质确定具体保护、修复方案。

  10余个合作单位的专业队伍,每天都有不少于20人在工地工作,紧张时达到50人之多,加上我省的考古、文保队伍,投入到文物保护与清理的人员常常达到上百人。文物专家创新了一些从未实践过的保护方法,有效保护了文物安全。

  (来源:江南都市报)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修复考古专家组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