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收藏 > 正文

帽哥专访:新文人画名家于水兼具古风与新意

2016年02月19日15:09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新文人画名家于水先生新文人画名家于水先生

  来源:丰华臻传(微信号:fenghuazhenchuan)

  作者:帽哥[微博]

  帽哥前言

  准备这篇访谈之时,身边的好友因不明就里,曾调侃曰:你真是“不务正业了”。个中原委,请容在下一一道来。

  新年伊始,元月16日,我与当代新文人画派名家于水先生,邂逅于京城琉璃厂西街。彼时,几家好友的画廊正在同时举办当代名家迎春大展,好不红火热闹。

  此前,我只是见过于先生的作品,并未与其本人谋面。相识之后,经过短暂的交流,他与夫人毕书萍给我留下的印象是:真的是淡然如“水”,低调而又谦和,丝毫不见名家做派,这使我颇感意外。

  翌日,在和一众当代画坛大咖的聚会中,不经意间提及此事,大家竟然异口同声,齐赞这对贤伉俪的人品好。这在鱼龙混杂的“当代江湖”,就更让我意外了!

于水伉俪、帽哥李笠于水伉俪、帽哥李笠(中)

  帽哥的收藏范畴是以近现代书画大师的精品为脉络。自2008年在青岛为史国良先生举办完个人画展之后,便“金盆洗手”,几与当代书画绝缘。

  当时,史先生的作品在拍卖市场的价格是每平尺二万元左右,而从其本人手中拿画,价格则是每平尺四万元,但作品质量却是不可同日而语。这也是我一贯的观点: 宁愿高价也要拿精品。如今,我与史先生已是多年好友,时相往还,也常常聊起当年的愉快合作。每当我购藏黄胄与周思聪作品拿捏不准时,也会请他帮忙掌眼。

  所有艺术门类的收藏者,首选都会是自己真心喜爱的“心动”之作,这方面是不分古代近代还是当代的,重点是要喜欢。当然,价格也必须要符合艺术家的水准与市场行情,还不能超出收藏者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

于水作品《三千宠爱在一身》于水作品《三千宠爱在一身》

  山东是国内当代书画重镇,我身边的许多朋友都在代理或经营当代名家作品,而且做得风声水起。在我的收藏过程中,也曾遇到过一些心仪的当代名家佳品,可是大都由于各种原因,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最终失之交臂。

  原因有很多,大概如下:其一,艺术领域博大精深,一己精力终究有限,我一直以来专注于近现代大师的研究,着实无暇它顾。

  其二,有些当代名家的画儿是好,但价更好,本人能力所限,承受不起!

  其三,有些作品性价比合适,可对画家的人品却不敢苟同。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请原谅我的一点小个性。

  其四,就是口味问题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有些作品虽好,但不是我的“菜”……

于水作品《马上游春图》于水作品《马上游春图》

  我关注于水作品的原因

  邵大箴先生评价道: 于水的绘画有古风也有新意。

  这句话道出了我喜欢于水作品的原因: 深厚的传统功底与独特的个人面目,娴雅而不失古韵,脱俗而不出世,这也正是于水作品的雅俗共赏之处!

  江宏伟先生则如是说: 显然在我们这些人里,于水甘当一个配角与陪衬,各种个性强烈且略带表现欲的人都愿与他结交。于水的包容竟然到了本来是个出色的演员,却淡定成了一个观赏者。

  看完江先生这段话,感慨良多,我写这篇访谈的初衷也就显而易见:有些人虽然相识不久,但你却总想着能为他做些什么。我与于先生相识月余,一直都有这种冲动,这是人品的魅力也是艺术的魅力。

于水作品《红楼梦人物—湘云》于水作品《红楼梦人物—湘云》

  我喜爱于水的作品,那么首先就会询价。咨询之后才发现,价格甚至还低于我们青岛的地方名家!太便宜了吧!我真有些替于先生愤懑不平了!这是真心话!

  既然如此,以我的个性就不会光说不练,心动不如行动。节前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我于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订购了一些作品。于老师夫妻二人不仅没有嫌少,还感谢再三,真让我情何以堪!

  丰华臻传作为一个公共文化艺术平台,有责任与义务为这些艺德皆佳,却尚未获得市场与藏家足够重视的艺术家呐喊助力!这也将是我们今后倾注心力的一个方向。诚望朋友们多多关注,指误正谬,谢谢!

  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进于水的翰墨世界,了解他的艺术历程!

  采访者:帽哥李笠

  受访者:于水先生

于水作品《插上梅花便过年》于水作品《插上梅花便过年》

  帽哥:于老师您好!很高兴在此新春佳节之际能和您做一次深入的交流。

  古人有云: “插上梅花便过年”,我觉得既是应景,又特别符合您随性淡泊谦和低调的状态,所以“命题作文”,特请您拨冗绘出佳作,以为新春之贺,共祝朋友们吉祥安康!

  于水:很高兴能与传说中的帽哥面对面地聊聊画画那些事儿。

  昔日,老舍曾给齐白石“命题作文”,齐老交出精彩的“答卷”,如今这些“答卷”都成了传世名作,如今我辈也狗尾续貂一把,呵呵!帽哥的“命题作文”很有趣,这也使我很有压力,我努力试试画,看看是否能让诸君满意。

于水作品《打马球图》于水作品《打马球图》

  帽哥:言归正传,您现在已经是艺坛名家了,能回忆一下当年的从艺之路吗?

  于水:画画对于我来说,纯属偶然,而且这个偶然来得还比较晚一些。上高中时的某一天,我跟两个画画的同学出去玩,看他们写生,寥寥几笔,人物便生动地呈现在纸上,十分有趣,一下子我被吸引住了。于是便买了纸和炭笔,开始跟着他们画起来,白天上街画速写,晚上找模特灯下画人物素描像。这一个偶然竟使我一直走到了今天。

于水作品《声声慢》于水作品《声声慢》

  帽哥:您是何时进入新文人画群体的?这个群体对于您意义如何?

  于水:入党一般都需要一个介绍人,李老十是我进入新文人画的介绍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某一天,李老十在南小街他的老宅支上火锅,约了我和陈平等喝酒涮肉。聊得投机,从此便进入新文人画的圈子。

  新文人画这个群体很好玩,既没有主席副主席,也不像水浒那样排座次,且来去自由。新人进来也不用宣誓,老人出去也不用办退组织手续。就这样松松散散的聚了三十年,也算是中国美术史上的一个现象了。

  对我而言,进入新文人画这个群体,确认了向传统文化传统文人画学习这个主线,使我的艺术有了根,同时也有幸与中国最有魏晋文人品质的天才画家们一路同行。

于水作品《红楼梦人物—惜春》于水作品《红楼梦人物—惜春》

  帽哥:我注意到这些年来您的画风始终渊雅蕴藉,既有深厚的传统渊源又不失自己的独特气味,形成了独特的“于家面貌”,广受业界与藏家的称誉。您能简单地介绍一下您的艺术取法与追求吗?

  于水:谢谢帽哥的肯定与表扬。60岁以后的我总是比较爱听表扬,嘿嘿嘿。

  中国的文化人大致分为两派:一是豪放派;一是婉约派。我把自己归为婉约派。天生对治国平天下这种伟大的东西比较没感觉,而对春去秋来,花开花落比较走心。

  因此,在创作的选题上,大多是西厢记、红楼梦、长恨歌等等仕女题材。画仕女比较有感觉,这一类题材,叙事性比较强,故事生动有趣,大多数中国人又耳熟能详,因此,画面比较容易使观者产生共鸣,理解或喜欢的人就可能比较多一点。

  我是注重绘画技巧的那一路。喜欢笔精墨妙,通过书法的练习解决用笔与线的质量。使笔墨线条能够更准确表达内心的情感空间与旋律。

  我会把顾恺之、钱选、陈老莲那样的绘画当作范本。真诚,细腻,生动,再加上自己的感受,这也许就是您所讲的“于家面貌”吧。

于水作品《如梦令》于水作品《如梦令》

  帽哥:新文人画派作为当代中国画坛的一个重要群体影响无疑是重大和深远的,但其从诞生阶段起也伴随着一些争议与批评的声音,您如何看这些不同的声音?

  于水:20年前我们在上海美术馆办新文人画展时,研讨会上,就有人对参展画家做了逐一的批评,言辞还是挺严厉的。

  这些批评与争议也正说明有人关注你,哪个小孩不是在批评甚至责骂中长大的呢。新文人画只是当时思潮下的一种取向,一种向传统文化和笔墨的回归。回过头来看,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取向,用一个文人的标准向内求,笔墨直指内心。

  新文人画发展到今天不仅没有被批评与争议打垮,而且产生了不少有影响的重要画家。最有趣的是,居然有不少冒充新文人画家的人出现,这有点像某个画家火了,冒出一批假画一样有趣。

于水作品《孔融让梨图》于水作品《孔融让梨图》

  帽哥:综合素养对于艺术家来讲非常重要,其中就包括阅读与思考的广度与深度,以及文字表达的能力,画坛大家中向来不乏文章高手,比如吴冠中、黄永玉、韩羽等先生。您也是个中好手,文字轻快俏皮,意味隽永。据说您曾经从事多年的文字编辑工作,能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于水:文章我比较喜欢风趣幽默这一路。比如梁实秋、丰子恺、吴冠中、黄永玉、朱新建等等。一本正经的、讲大道理的书比较怕读。

  画家写文章只是客串,玩一把过过瘾,没有文字负担。也正赶上我身边的朋友都是一群行为天真有趣的文人,真实描述他们已经很搞笑了。因此,我的很多文章都是边写边笑的,写得开心又过瘾。

  我在报社干过30年,编过《北京晚报》一版,主持过艺术板块,接触过美国《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的写作方法,他们那种“一个故事接着一个故事”的写作技巧,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语言要求,锤炼了我的写作功力。

于水作品《取泉图》于水作品《取泉图》

  帽哥:近几年艺术市场持续调整,相对低迷,当代中国画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影响。作为一线画家,您对于艺术市场有何高见?您如何处理艺术家与市场的关系?

  于水:艺术市场犹如股市,起起伏伏也算正常。这波低迷,主要是受到中国经济下滑的拖累。未来经济好起来,艺术市场也会有转机,只是更理性罢了。

  作为一个画家,重点就是做好自己,画出好画才是根本,尊重藏家和市场,尊重画廊和艺术品经营者,其它的事都交给像“丰华臻传”这样的艺术品经营机构就行了。

于水作品《春风花香图》于水作品《春风花香图》

  帽哥:您在1984年即获得第六届全国美展铜奖,1989年又再次获得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我们知道这两个奖项,在那个年代都已是含金量极高的,能谈一下这方面的情况吗?

  于水:我29岁时第一次获铜奖,画的是《长恨歌》工笔重彩组画,这是一个描述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第二次铜奖是白描《霍小玉》。

  那时候在全国美展获奖比较难,因此获奖给画家的鼓舞比较大,加入中国美协并在全国一下子有了不少粉丝。后来转为新文人画,就不再参加这类主题性展览和评奖了。

于水作品《红楼梦人物—妙玉》于水作品《红楼梦人物—妙玉》

  帽哥:书法对于一个国画家来说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当今画坛有不少画家对此却重视不够,也不下功夫,反倒以所谓“画家字”欺世。您如何看待这种状况?能谈一下您在书学方面的取法与追求吗?

  于水:很赞同您用“欺世”二字。“画家字”只是书写而没有笔法,以无法之笔写字画画,结果是很凄惨的。对于中国画家来讲,书法是解决用笔的不二法门,历代名家中不乏像吴昌硕等以书法用笔入画,成就一代大家的。

  我最早临摹褚遂良、颜真卿后来临唐人写经、王羲之等等。书法是终生的必修功课,停不得。

于水作品《良友图》于水作品《良友图》

  帽哥:您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过十余年的连环画创作,这段经历对您有何意义?

  于水:画了十多年的连环画,感慨最深的就是绘画能力的提升。脚本故事逼着你,必须会画各种人物,而且要各个角度,各种动态。

  还要会画场景、山水、花鸟、亭台楼阁、马牛猪狗等等,这有点像体育比赛中的十项全能,差一项都不行,不会的部分,你必须迅速补上。

  我画的近百部连环画,大都是传统的古装题材,因此,有了一个全面学习传统文化的机会,中国历史、古典名著、民间传说等等。绘画上也选择了中国传统白描,临摹了许多古画。比如:陈老莲、仇英、顾恺之等等,为日后的向中国画发展奠定了基础。

于水作品《游春图》于水作品《游春图》

  帽哥:我们都知道,连环画创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于一个画家的综合能力要求很高,但同时又有其局限性,会给画家的转型带来不小的困惑,包括贺友直、戴敦邦这样的连环画大家。您是如何面对这个问题的?

  于水:您说的对,连环画家转型的确很难。这如同你唱了一辈子京剧,忽然要改流行歌曲,用嗓不同,从规定唱腔,改为自由吟唱,多数转不成。

  初转中国画,有好几年的时间我都很迷茫,找不到路径。还是古人帮了我,通过反复临摹古画,才一点一点地从连环画中走出来。差不多是一种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感觉。

  我曾求教于贺友直先生,他对我的转型还是给予很大的鼓励与肯定。老人家讲:连环画家转型国画,大都很难成功。

  把画面放大,画到宣纸上,那并不能成为中国画。贺友直是能够转成中国画的,他的《白光》几乎就是很好的水墨作品,但老人家为了连环画的梦想与责任,放弃了转型,老人家咪着小酒,画着连环画,逍遥且长寿,令人敬佩。

于水作品《龙船图》于水作品《龙船图》

  帽哥:今年您已是花甲初度,说句玩笑话,快到了白石宾虹衰年变法的年纪,作为一位有追求负责任的艺术家对于自己今后的艺术道路一定会有一个近期规划与远瞻,不知能否透露一下。

  于水:白石宾虹是我们的楷模,衰年变法使他们成为一代大师。如今我也60岁了,衰年是到了,但不敢用“变法”这个大词。我属于渐进型的,通过修心养心,读书写字画画,每年进一小步。若是上天眷顾,多赏一些岁月的话,我会赶在眼花之前,创作一些新的题材,向细腻温婉精致的方向再进一步。

  谢谢于老师!通过这次访谈,让读者朋友们得以全面了解您的艺术世界。这也是丰华臻传首次介入当代书画领域,是一个新的尝试。我们会持续关注您的艺术,祝您艺事精进!也祝朋友们新春快乐!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帽哥于水新文人画国画人物画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