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空间:彭小佳新作展亮相上海原曲画廊

2017年08月08日 16:22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彭小佳 无声的噪音  枫木、橡木 25×45×45cm 40×45×45cm 66×43×43cm 2016彭小佳 无声的噪音 枫木、橡木 25×45×45cm 40×45×45cm 66×43×43cm 2016

  近日,“隐藏的空间—彭小佳新作展”于上海原曲画廊展出,本次展览由龚云表学术主持,聂洪策展,法国知名展览设计师本杰明操刀设计。展出彭小佳自2013年3月“行走集”大型回顾展后,近几年潜心创作的木雕作品、摄影版画及铅笔素描五十余件。

彭小佳 孤兰、压影Ⅰ、Ⅱ  核桃木,樱桃木,祡檀木 17×38×18cm 2015彭小佳 孤兰、压影Ⅰ、Ⅱ 核桃木,樱桃木,祡檀木 17×38×18cm 2015

  大匠门下形而上——写在彭小佳新作展前面

  长期以来,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将审美判断留给固有的传统样式和视觉经验。然而,具有创新意识的艺术家却总能通过自己的创作实践,开拓出新的艺术形态,为人们提供与以往迥然不同的艺术视野。彭小佳的木雕艺术创作,作为一种以新的审美视野对待世界的方式,成为对现有各种既成材料、艺术形式和观念的不断挑战。他多年来始终坚持走着一条极其个人化的创作道路,以独到的文化眼光和独特的技法,自由流畅地演绎出丰富的主体意象,建构起一座令人瞩目的“大匠之门”。

  几乎所有视觉艺术,都必须依仗形式的支撑并且作为言说方式,来诠释表达艺术家的创作观念,如今这种言说方式已越来越趋向于形式与内涵的两端深入。彭小佳以他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的独特阐发,使他的木雕作品不是像古典主义雕塑那样是一个完整的体量,而把木雕艺术的形体视为一种可以被自由切割分解的空间,一种装配与构成的结果,并且进而使作品向着表达形而上的精神性方向靠拢。

  彭小佳是一位当下已不多见的“直接雕塑”的坚决执行者,他坚信雕塑家应当而且必须直接面对材料进行创作,以最大限度挖掘每一块材料自身的质感和特性,进一步发挥材料的审美潜质。他的创作从对原始木材的斫削锯铇开始,亲手对材料进行严丝合缝的精密到数字化程度的加工和拼接组合。对他来说,每块木材都是从丛林深处向他款款走来的朋友,仿佛读懂了彼此的心曲,成为赏心的知己。在坚硬的木材的年轮肌理之间,栖息着它柔软的灵魂,彭小佳将自己的灵魂与之紧紧相贴,把自己的精神情思都寄托在对木材的敏锐感知之中。在相当程度上,一部艺术史就是以技术的形态存在的历史,而彭小佳的木雕技巧和功力总是令人折服。其实,所谓技巧并不仅是手艺,它应当包括从观念到构思、从构思到实施这两个层次,只有这二者得到完美体现,才能造就真正的艺术。彭小佳为我们展示了他孜孜矻矻、乐此不疲地作为独力完成创作全过程的一个雕塑家的风范。

  彭小佳的木雕作品,是他赋予自己的审美世界的一种形态,它们是精确的、几何的、清晰的、稳定的,更是单纯的、纯粹的,由此产生出一种很强的秩序感。这种秩序感,是通过对空间和物象的精心安排以及材料体面或块面的有序处理达到的。而随着对几何形态的强化,作品显现出和谐的节奏感和饱满的形式感,具有一种在表现空间中理性控制力的美感。正如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美的主要品种,是秩序、对称、明确的限制。”他在作品中喜爱采用方形的盒式形制,而方形正是几何形态中最为单纯、简约,最有力和最具扩张感的。西方现代主义雕塑从布朗库西开始,越来越强调对材料本身及其雕塑语言单纯化的关注。他说:“单纯并不是艺术的目的,而是当我们接近事物的本质时,不由自主达到的境界。”彭小佳的雕塑语言包含着几何抽象、具象和意象等多种形态,他对具体物象往往减弱多余细节,即使是人物也多作概括性的处理,这种单纯形式和对形象的理性控制,成为他木雕艺术的风格化构成因素,从而使作品朝整体性方向集中,以突显单纯性的审美境界,呈现出形而上的精神气象。

  尼采说:“艺术是生命的最高境界和形而上冲动。”彭小佳的木雕艺术,从根本上说乃是出于他重新理解现实的心灵诉求,是在他自己的内心世界构筑审美空间的精神寄托,他的作品也就因此成为一种属于他的“生命逻辑形式”。这些作品通过外在的构成形式,表现出内在涌动的生命力,弥散着一股温馨的文化气息。它所唤起的审美情感具有一种深邃的精神性和潜在意识,通过观者的现代生存和生命体验得到共鸣,从而超越了物象的表面形态,而直抵内在构成的本质,成为情感和精神的迹化,营造起一个意境深远、令人心驰神往的“精神场”。美学家宗白华尝言:“艺术同哲学、科学、宗教一样,也启示着宇宙人生最深的真实,只不过它的手段是借助于幻象的象征力,以诉之于人类的直观心灵与情绪意境,美则是它附带的赠品。”我们也可从这个意义上来解读彭小佳的木雕作品,从它所蕴含的审美韵致,调动起各自的“直观心灵与情绪意境”,产生种种不同的联想,展现精神在审美空间广阔而丰富的无限可能性。

  彭小佳的木雕艺术,已经具备一种成熟的经典性艺术风格的美学品质。他所具备的开阔的当代视野,使他能够自由无羁地抒发个性,以他长期浸淫的东方文化为依凭,融合西方现代主义艺术观念,形成他独有的内省方式和人文意识,匠心独运,建立起属于自己的个性化雕塑语言。他懂得作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必须要以沉潜入定的创作心态,以自己作品的存在方式去追求和验证艺术的真实价值。在物欲横流、世俗喧嚣的当下,他却能醉心于纯粹意义上的创作,了无功利挂碍,身处拜金主义世风之中不为所动,居然心静如此,实在是难能可贵,令人感佩。《论语·述而》有“游于艺”之说,“游”者,“无所束缚、自由自在”之谓也。只有排除世俗羁绊、淘尽物欲牵累,才能消解心与物的对立,达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而在“游于艺”中进入精神升华、心灵自由和超然物外的境界——这是否就是彭小佳外在于作品、属于他自己的“形而上”呢?

  祝展览取得圆满成功!

  龚云表

  丁酉端午于系云书屋

彭小佳 摇摆者Ⅱ  榉木 89×39×58cm 2015彭小佳 摇摆者Ⅱ 榉木 89×39×58cm 2015

  彭小佳:若隐若现的内在真实

  说实话,评论彭小佳作品是有障碍的,因为他思考的深度、涉猎的广度和修行者般的气质,好像一堵墙,高高地矗在那儿,要翻过去得借助工具,而手边又没有,墙那边风光再好,墙这边的人也只能干着急。

  不过,在墙的这边,聆听着墙那边的各种动静,进行揣测,也是一种有为,反正“无为在歧路”,有为也是在歧路,那就不妨“为所欲为”啦。当然,这也是因为彭小佳的作品本身就具有多义、自省、跨界的特质。

  彭小佳作品的多义,在于他融合了写实雕塑、东方雕刻工艺、西方浮雕、当代装置艺术的风格和语汇,他以木器的表象,延展出雕塑的造型,而雕塑的外壳,又往往可以打开,在新的空间里,呈现出更深广的蕴意。彭小佳在作品中创新地恢复了中国传统雕刻艺术品的把玩功能,在雕塑作品的三维空间之外,通过把玩,呈现出“隐晦的第四维空间”,让人回味再三,言尤未尽。

  当代雕塑也使用声、光、电、动态、环境等元素,达到四维空间的呈现,但彭小佳却是往内心走,在雕塑的闭合空间里,营建心理上的第四维空间,也即内在的真实。

  读彭小佳的作品,你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艺术家是一个喜欢静谧和冥思、善于回归内心的人。从第一印象开始,彭小佳的作品便有着明确的识别度。他痴迷于木材、手工、卯榫结构、把玩功能、中外古典文学及禅语,这在他的作品中简直一目了然。他喜欢木器、手作,但他手作的木器摒弃了传统木器的实用性,非实用性的木器能将观者带离对木器功能的留恋,转而去思考木器器形、结构所组成的语汇,其所承托的深湛哲思,犹如昔年青铜器经实用器向礼器的转向,这是一种形而下往形而上的提升。

  彭小佳的木器雕塑作品有着独特的观赏性、打开与把玩方式,让他和古今中外的雕塑家、雕刻家以及当代艺术家拉开了适当的距离。多年来,他跨文化的沉浸式体验,让他的作品能通达古今、超越媒材固有之美,又创造了媒材之美。

  他打开式的木器雕塑如《柴木锁》、《孤兰、压影》、《方正流芳》、《等待》等,都将手工刻痕、精巧结构、造型语言、古典蕴藉、当代观念融为一体。他将关汉卿的铜豌豆,嵌入木器中,经由金属和木器造就压榨紧固式的结构,形成深刻的豌豆印痕,引人思考个人性格和社会规范间的某种互动与抗争。这已经明显不是对把玩式雕刻的复古了,材质的意义也被转化为形而上的思考了。

  彭小佳的《摇摆2》,用木条打造了一个类似于胸像的雕塑,上端的开口,既像中式旗袍或中山装的立领,又如同一张朝天的嘴,椭圆的雕塑外形,造成视觉上的摇摆感,其多重意义会随着观者在不同时间和际遇下的内心体验,缓慢而持久地释放。材质的语言,抽离了材质的固有美学,将之由器升华为道,这也是为什么你看彭小佳作品的第一反应是他干嘛不做家具、文房,但是三思之后你会收回这句话。

  彭小佳的雕塑作品《舞台上》,令人想起他的名作《七宗罪》里的木雕胖女人。《七宗罪》阐述的是人性的弱点、世界的不安,而《舞台上》的帷幕一侧转进转出间的扁平女人像,浮雕般的刻画与屏风式的联结,西方舞台的戏剧样式与中式屏风的效果呈现,混搭出一幕人生如戏的感喟。

  从对中西传统雕塑、雕刻概念的颠覆革新中,彭小佳延伸了他艺术语言的指向性,在对他木器雕塑作品的打开过程中,作品的第四维空间和内心的第四维空间才会同时的若隐若现,观者正是在对多样性作品外观和多义性作品内涵的体会中,渐渐领略到自己内心的真实。

  而在摄影版画作品中,彭小佳通过长时间曝光、暗房技巧、影像后期等手段,将摄影画面中经典图像和人像的客观性予以消解,再经由技术、控制和偶然的触发,来成就画面中超越现实的主观世界。

  虽然影像中对应着的现实世界的固有意义被消解了,但随之浮现出的不确定性、游移感受、朦胧幻境等意绪的组合,恰好暗合了当代人内心的某种主观真实。

  彭小佳在个人的艺术天地里固执地以自己的姿态前行,然而放置在文化大背景中的话,他的意义就变得明朗起来。这是自觉传承着中国文化的一代人,同时,也畅快地感受着全球风尚,因此他们身上的文化基因一定是撕扯过、淌过血、又神奇愈合的一代。年龄越大,他们身上的传统印痕便越明晰,但似箭的归心一定是复合式、涅槃重生式的,带着对人生历程、家国命运、东西冲撞、历史轮回的大彻大悟;也因为年龄关系,这样的表达,带着些委婉、低徊、内省和微微的悲悯。

  因此,彭小佳的作品带给观者的必定是神奇中的咂摸、无言中的领悟、个体中印衬出的全貌、悲悯中透露出的达观。

  和百年前的中国留洋艺术家相比,这一代留洋不需要承担艺术救国、提升全民审美这样的宏观重任,因此,他们在艺术道路上的选择,就更加顺应自己的内心需求,而他们对全球艺术的体验,也更加的浸润,当他们在全球文化的交融中自由呼吸时,自身文化基因和底色就慢慢彰显,并成为一种自觉的文化认同,呈现在作品中的,就是这样一种站在全球角度对自身文明的深情回望。

詹皓/文

彭小佳 摇摆者Ⅳ、Ⅴ   枫木、樱桃木、桦木  53×33×40cm 56×36×32cm 2016彭小佳 摇摆者Ⅳ、Ⅴ 枫木、樱桃木、桦木 53×33×40cm 56×36×32cm 2016

  艺术家自序

  在观看三维空间时,我希望观者的参与,发现隐藏的第四维空间,或是时间的空间,或是声音的空间……,从而改变作品的第一印象。用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快感,营造不同角度的心理认识。

  如果说我对第四维空间的表现是隐晦的,手工的痕迹却是明朗的。 这些手刨刀凿,用榫卯结构组成的木器,貌似实用的东西,是抒发我固执的怀旧之情?还是痴迷于手工的不完美之美?

  不满足于摄影的客体瞬间真实,我用长期曝光与后期处理,重新构图与绘制结合,利用版画的手工控制和意外效果,让客体的瞬间凝固,成为主体内心的幻梦。

  感谢原曲画廊的支持,在这不实用作品的空间中,让我们片刻地忘记这个实用世界。

彭小佳/文

  展览介绍

  展览名称: 隐藏的空间—彭小佳新作展

  展览时间:2017年6月10日-2017年8月31日

  艺术家: 彭小佳

  策展人: 聂洪

  学术主持:龚云表

  展览设计: 本杰明(法)

  展览地点:上海原曲画廊

  上海市虹许路731号M50文化休闲园区3号楼东4楼

  电话(Tel):021-64650045、64650046

  传真(Fax):021-64650048

  邮址(E-mail):originalsong.g@163.com

  网址(Http):www.originalsong.cn

  新浪微博:@原曲画廊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