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铜胎画珐琅艺术与收藏囯际论坛将举办

2017年12月15日 02:5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画珐琅是清代宫廷艺术的典范,在乾隆朝就成为代表清代艺术成就的国家收藏,但由于一直藏在深宫,它的艺术成就和艺术地位并没有在社会上引起重视。近些年来,随着“珐琅彩”也就是瓷胎画珐琅在收藏拍卖市场上的天价频出,以及两岸故宫在画珐琅领域的学术进步,文博界、收藏界和社会各界对代表了画珐琅的工艺特色和艺术成就的铜胎画珐琅日益关注和重视。12月18日,一场由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与中古陶艺术机构共同举办,名为“西学东渐,宫廷典范”的清代铜胎画珐琅艺术与收藏囯际论坛将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盛大举办,这是我国文博界、收藏界举办的第一场清代铜胎画珐琅专题论坛。

  铜胎画珐琅是在康熙皇帝的主导下内务府造办处创立的宫廷艺术形式,仅存在于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它的工艺极其复杂,需要按照不同颜色珐琅料烧成温度的不同,从高温到低温由宫廷画师多次绘制、在宫廷里面多次烧成。在铜胎画珐琅的基础上,清三代还烧造出瓷胎等画珐琅品种,并且形成了一套制度,从皇帝下旨到最终烧成、配匣收藏,都严格依照制度进行。清代画珐琅基本都收藏在两岸故宫,只有数量极少的一些,以及造办处画珐琅制度内的粤海关、御窑厂、苏州作的部分产品,被海内外少数博物馆、大藏家有幸收藏,国内收藏拍卖市场上也难得一见。

  2010年以来,两岸故宫在铜胎画珐琅上的学术研究日渐深入,铜胎画珐琅作为清代宫廷艺术的最高成就和典范形式,闪耀出日月般的光华,征服了海内外,我国文博界、收藏界、拍卖界有识之士多方努力,从传承历史文化的高度,发现和体现画珐琅的历史地位与艺术成就,并积极促进流失海外的清代铜胎画珐琅的回归。“西学东渐,宫廷典范——清代铜胎画珐琅艺术与收藏囯际论坛”正是这一历史背景下我国文博界权威专家学者、收藏界资深人士以及海外文博机构、收藏大家对铜胎画珐琅的历史地位、艺术成就、社会价值的深入探讨。我国研究画珐琅领域的学术权威、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原宫廷部主任、图书馆馆长张荣女士,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副主任、中古陶品牌创始人、国内最早关注和研究清代铜胎画珐琅收藏拍卖市场的张崇檀女士,海外著名的外销瓷、画珐琅收藏家、积极推动东方艺术在欧洲研究与传播的豪尔赫·威尔士先生(Jorge Welsh)等业界专家应邀出席此次论坛并将在论坛上做主题发言,深入介绍清代铜胎画珐琅的学术进展和市场前沿。众多国内铜胎画珐琅的专家学者、收藏家、爱好者,也将参加此次论坛,充分探讨和深入交流清代铜胎画珐琅艺术。

  据悉,此次论坛后,我国第一场清代铜胎画珐琅的专题展览和主题拍卖也将拉开帷幕,展出和上拍两百余件传承有序的清代铜胎画珐琅珍品,把清代铜胎画珐琅的非凡艺术成就奉献给社会,让这一清代宫廷艺术的典范形式再次闪耀出它应有的璀璨光华。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珐琅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