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芃:《菩提心 非非》系列创作历程

2018年03月20日 19:15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菩提心。非非创作

  菩提心系列创作开始于2007年,最早的两组是《菩提心。休》和《菩提心。舞》,(如图一、二)当时创作这两组画的初衷是想寻求一种绘画语言,能够传达自己这些年来对于传统绘画以及传统文化的个人感悟。想要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以自己的表现技巧结合一些现代形式美感,以体现传统精神审美理想为主旨,争取寻找属于自己的,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绘画语言。

  荷花在传统文化思想中是有极强的文化符号性和寓意的,也是大众喜闻乐见的题材,但千百年来在绘画上表现荷花的作品已经汗牛充栋,要画出新意却有着相当的难度。在试验加游戏的状态下,为突出荷花的文化符号性跳脱出自然主义表现模式,就以荷花花头为唯一表现对象,舍弃了对荷叶、莲蓬的表现反而获得了特殊的宗教意味或者说“禅意”。在绘画本体的表现上力求在工艺性和绘画性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取得区别与传统绘画但文脉意境延续的画面效果。这两组较早的《菩提心》系列在几次学术性较强的展览中获得了同行和专家的好评,也得到了许多中肯和有益的意见。在此基础上2008年创作了《菩提心。欢喜》,这套系列以六条屏的形式,画幅有了较大的扩展。在荷花的表现上发挥工笔画的特性,体现花瓣、莲蓬、花蕊鲜亮的色彩和温润透明的质地。在基本并排的横向序列下,每朵荷花的造型在基本的几何形体框架下寻求内在的差异,统一而不同一。通过花头细微的俯仰变化和花瓣的内在趋向变化形成荷花之间的相互呼应和内在联系。特意拉长的荷花杆基本已经脱离自然形态,扭动的线条既使六条屏整体形成了统一的纵向序列又使得各序列间平行而不单调。自上而下的一朵并蒂莲似乎违法自然法则但合乎心意,打破了整齐的横竖序列带来的呆板,也点出了画面的禅意。利用生宣转熟宣技巧制造出虚无缥缈类似山水画的背景,带动了画面的灵动营造了意境氛围。2009年恰逢十一届全国美展,送了一组偏传统的《古风印象》和这组《菩提心。欢喜》。没想到《菩提心。欢喜》竟然入选获奖提名,这样表现风格的中国画在历届美展中应该是比较特殊的,这也体现了全国美展是有其内在的学术定位和广阔的包容度的。《菩提心。欢喜》入选全国美展带来了更多的信息量,有肯定也有争论,都使我受益匪浅。最意想不到的收获是上海世博会的贵宾厅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征集美术作品布置会议室,专家组看中了这组画,要求以此为基础创作更大的一组作品,因此有了《菩提心。和》。

  2012年面临毕业创作,当时的构思有许多也带来了纷扰,好在在创作过程中思路逐渐明确,确立了还是以《菩提心》系列为主题,结合《古风印象》系列创作一组画的主体思路。

  作为毕业作品一方面要体现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另一方面要体现自己对于专业的理解和探索,如果还是继续以之前《菩提心》系列的表现模式一来会显得单薄无新意二来也体现不出在博士这一学习阶段的在绘画上和人文上的继续深入研究。正巧友人赠送了几张丈六的生宣,就想着趁此机会弄个更大的组画。经过三个月左右的闭门造车,基本实现了自己的构思,有艰辛也有许多的意外惊喜和收获。

  这组《菩提心。非非》系列主要立足与体现绘画与传统哲思对于思想境界的对话。在中国的传统哲学中,儒释道对于哲学核心问题的思索都不约而同的趋向虚无,因而引发了三教合一,也确立了中国文化思想区别与西方的发展规迹。在现代化的当下,无论科学发展到何种程度都不能遮盖传统精神在人文上的合理性和绵延的生命力。以此为出发点结合“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易数理念将这组画分为三个基本单位,中间的一组依旧发挥前几组《菩提心》的文化符号的作用,象征着思维由自然提取印证“道”的思维过程。下面的红荷表现其自然的一面,尤其着重强调了平时不太注意的荷花花瓣的脉络。花鸟画正常写生状态下一直强调主观处理,避免谨毛失貌,因此表现荷花花瓣的脉络时尽量简洁,以避免影响荷花的整体效果。但这次创作却提供了很好的细致表现荷花脉络的机会,因为在高二米五宽一米九的大画上就画一朵荷花,如果没有足够的细节画面是留不住观众的眼光的,而对于荷花的脉络的细致表现正好满足了提供画面趣味点和画眼的需求。仔细观察下的荷花脉络完全区别与往常绘画所表现的脉络,层层交错,宛如心脏上的血管,与莲蓬周围跳动的花蕊呼应,带来照相主义绘画和超现实主义绘画混合的视觉感受和意味,好在整个画面还是符合中国画气息的。对于荷花“心脉”的表现是有着特意的文化象征性的,个中意味见仁见智,所以将这幅画起名《菩提心。非非。脉》。在这之上的一幅定位为思维对于自然提萃后的成果与“道”的印证。荷花的画法借鉴宋人画荷花的表现方法,发挥主观归纳,提取本质提取美,格物致知,每一次画画都是一次证道的过程是“心印”的过程。这里的荷花应该是区别与现实的精神产品,每个细节都应该符合中国画内在的“道”,诸如平面化、程式化、工艺性、绘画性等等。出于这方面考虑这幅画取名为《菩提心。非非。印》。两朵荷花本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但出于体现这是思维两阶段的考量在两朵花之间做了分割。出于让画面更为丰富的考虑,两幅画的背景利用同色系色块渲染出等大的方格,多少有些日本画金箔画的效果,加上提前画好的虚实变化还是有着别具一格的现代趣味的。

  如果说荷花这一组体现“太极生两仪”的“道”的演变,那么接着必然要表现“象”了。

  “象”是阴阳两仪演变的外在表现,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象”所代表的是天地万物。在易学眼中沧海桑田的万物更替无非是“奇”“偶”数术演变的外在表象,在这表象之下隐藏着万物由产生、兴盛到寂灭的“道”。基于以上感悟决定运用较为接近自然主义的表现方式来表现余下的两张画,重点在于表现自然界的生命历程:在繁花似锦下生命的流逝和重生。天鹅与鹅的个数只是符号,象征着二进位制演变的循环往复;桐花与绣球树干的对比提示着生命与时间的流逝。在这样的定语下这两幅画起名《菩提心。非非。奇》、《菩提心。非非。偶》就不奇怪了。

  这两幅画的完成得益于博士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学习了一段时间的没骨画和写意画,在起稿阶段没有象传统工笔画那样先起白描稿再拷贝再上色的过程,而是调整好各素材的大小比例,直接蘸色上纸,以接近小写意和没骨的画法画出了画面基本框架,然后用上背景和细致刻画,既获得了轻松灵动的效果有不失细致,同时节约了大量时间。还有一个收获就是花鸟画与山水画结合的尝试、水口和水的画法都有新的心得也拓展了自己的画路,不再局限在折枝画法中。四幅大画组成的组画,由于在色调明度和纯度的控制上比较一致在展出时整体还是协调统一的。这组画的完成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自己以体现传统精神审美理想为主旨,争取在传统花鸟画的基础上结合一些现代形式美感,以自己的表现技巧寻找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的初衷。

  叶芃

  2012年6月6日于蓄薪斋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