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什库艺术季展出艺术家钟山: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

2018年07月31日 16:4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7月17日,西什库艺术季在九思文创园大书智美术学俱乐部邀请著名艺术家钟山做公益沙龙,分享他两年多以来的新作“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系列作品的创作心得。

  艺术家钟山毕业于中央美院壁画系,多年来在绘画创作中颇有造诣,成绩显著。在沙龙活动上,他主要讲述了最新作品的创作思路,即“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系列作品,持续两年多,20多件作品,大多围绕新近发生的重大社会新闻事件进行,以及当看到这些新闻时的一些日常生活细节,这样两种看起来毫不相干的内容,在画作上同时呈现。这批新作,他希望自己做为艺术家,是抛出问题的那个人,而观者是解答问题的人。尤其希望观者在观看作品的同时,加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解,无论是怎样一种认知,答案都是正确的。

  目前,钟山这一系列新作进入公共空间“单向街”书店,每个月会更换一件新作。进入公共视野,既是唤起观众对社会重大事件的又一审视,也是让艺术家作品与观众的日常生活建立另一种链接。

  今年5月,艺术钟山在798艺术区艺术仓库举办的个人展《自由落体》,展出艺术家不同媒介创作的作品十余件,包括绘画、影像、装置、等多元次的创作。透过多样地艺术媒介展览延伸出更多层面的观展体验,让观者不仅仅满足于传统模式的架上绘画创作,进而透过钟山的作品感受前所未有的艺术观念与艺术材料上多样化的当代艺术语境。

  在沙龙活动上,来宾对钟山作品产生了浓烈的兴趣,一是艺术家对时政的关心,以及这种时政是不是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大家产生了很多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以及钟山的绘画是在绢这种极为中国的材料上进行的油画创作,并且分两层进行。这种材质他做了将近一两年的实验,才得以成型。绢的质感是非常轻薄的,细腻而透光。油彩的属性却很厚重,通常不可能和绢这种材质发生联系,但钟山实现了这种独特的创意。他早期绘画一直对中西方文化突破感兴趣,经过一系列的成长蜕变,思考范围越来越无界。带给观看者新鲜的视觉体验,艺术家做为提问者,和观众建立了呼应链接。

  以下图片来自2018年798艺术仓库钟山个展《自由落体》、近三年新作《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系列和钟山其他作品欣赏。

钟山个展《自由落体》现场钟山个展《自由落体》现场

  钟山《所有答案都是正确的》系列作品

  艺术家钟山在2016年广州红砖美术馆钟山个展《不确定》之后,开始了一批新作品的创作,里面就包含这种关系的探讨。钟山说起艺术家在聚会的时候,普遍现象是大家聊艺术很少,谈政治、新闻更多,艺术家群体一直这样,不管是在上海还是北京,甚至其他国家。绘画虽然还是自我表达,可公众事件通常更有意思更容易跟人产生共鸣。几乎没有艺术家不关心时政,小我和大历史也总是息息相关,做为艺术家面对时政似乎又不能单纯提出问题,因为无法介入这样的讨论,在中国更是很多事情不能去谈论,也谈不清楚,你也不是哲学家或政治家。这时钟山觉得制造问题比提出问题重要,就把事件和日常生活一起呈现出来,大家去找问题,找答案,问题和答案肯定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钟山觉得这个过程可以提供给观众更大的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参与度也增强了,创作者退到一个次要的位置。它不同于政治波普,艺术家这时是制造问题的主体,并不是在表达自己。

  钟山这批新作延续了《不确定》展览作品创作时期的绘画手法,依然是两层绢质画布,只是他把光源拿掉了。后面一层是公众新闻事件图像,为虚,模糊;前面一层是日常生活小细节,为实,清晰。两者之间看起来毫不相关,怎么组合怎么理解,完全交给了观众去猜想。做为艺术家,钟山只提供真实发生的事件。现代通讯和传媒的高速发展让人们每天可得以摄取海量的信息,从街头巷尾到社会公众事件。人们接收信息的速度也加快,忽略过滤,忽略真伪,更来不及消化和思考。公众事件每隔一阵就会有一个爆炸式新闻,而日常生活却是每天都在重复进行的。钟山利用艺术媒介,通过绘画手段,建构了一种“视觉空间文本”,在这个“文本”中,艺术家自我表达的内容已经消失,空间层次感还在,通过视觉图像的呈现,使观众对一个公共事件的反应慢下来,带给观众自行判断、辨识和联想,而这个过程也完善和丰富了作品本身。

  2010开始,由双相并列的布面油画形式转换到前后两层的绢上油画的形式,进一步探索和试验了绢这种传统中国材料在油画创作中的使用以及特殊的绘画技法。材料的变化带来了新的艺术表达途径,即是他的《不确定》作品绘画时期,表达内容很丰富,既有事件性描述,也有个人化情绪表达,是比较放松和自由的创作阶段。很多固守的东西在这时期被打破了,体现了互联网时代更多的不确定性,包括我们的生存、情感和记忆,有时它是分裂的、错位的,有些显得那么仓促又是当下发生的。这批绘画依然在绢上,钟山为了更好的体现光源对油画产生的作用,他的每副作品都用了灯箱的方式,图像笔触不那么清晰可见,但整体感知有一种成长或时代背景在里面,那些画面似曾熟悉,记忆模糊可见。

  2015到2016年,钟山画了一批带有治愈意味系列的作品《维他命Z》,“绘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有着它承载的公共属性,或者说是社会功能。我把这批作品命名为维他命Z。维他命Z是一种没有治疗作用但有安慰作用的东西,它既不是药物也不是维他命,当急切要求治疗的病人要求医生给予用药时,医生提供维他命Z,病人则以为已经用药了便在精神上得到了自以为是的安慰。绘画的公共属性是否也如维他命Z?”这是钟山的思考。这时,钟山绘画营造的“视觉空间”开始出现,两层画布前一层都是药丸,后一层是场景,两者之间的透视带来一种绘画的空间感。

  近年的创作,即是前面提到的《所有的答案都是正确的》系列作品。整体来看,钟山每一阶段的变化,都有前面打下的伏笔,有延续的,有转身的,这个过程时间不短,也不在于最后的结果作品是否日渐成熟或达到了某个艺术高度。创作是艺术家的本性,一定是独自狂欢的状态。难的是思索的过程,没有例外。“掉一层皮”的说法也不夸张,没有这样的蜕变和成长,就不可能获得新的体验。钟山承认他是那种不定型的艺术家,“之所以一直不定型,你说在找也可以,其实我这种不定型,我觉得也是人的一种状态,它就是一个不定型的东西,你整个把它联系起来,会发现它是有一根线串在一起的,所以我觉得我蛮喜欢这个东西的。”

  要特别提到,钟山实现在绢上进行油画创作,是他突出的特点。钟山作为一个中国的艺术家对绢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和灵感,在他看来绢是很东方的一个材料,绢的细腻和透光性一直对他产生着吸引力。而绢这种材质,大家都知道它容易被韵染更适合水墨,油画颜料很难在绢上相溶。钟山对于绘画材质的实验进行了很多,从1998就开始了,失败了很多次。后来他专门跑去湖州定制了一种绢,再亲自做胶的处理,接下来要做到绢和油画颜料完全隔开,一个是不吸油,保证了绢的持久性,另外绢的透明度也保存下来了,之后才可以绷在画框上。每件作品的材质处理都要靠艺术家手工制作完成,从上胶到绷画框,别人无法代劳,而这些手工钟山并不觉得劳苦,就像他说绘画对来说是一件快乐的事一样。

  油画怎么可能透光来看呢?钟山把这种“不可能”变成了可能性,这也是一种探索。不得不说,70后的成长经历,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对我们影响很大,这大概是八零后、九零后无法理解的。所以钟山从绘画开始,对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和冲突性分析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用一种特别东方的材质进行西方绘画,并不是在解决一个技术问题,而是意识上带来的转化。从这种绘画材质来讲,敏感与脆弱是它的属性,它可能也归属艺术家本人,如果说带来的视觉观看已经改变了油画的本质也未尝不是一种新的经验。

  而作品近些年的创作中“透视关系”也尤为显现,甚至我以为他创造了油画的一种新的“视觉空间文本”,为什么说是文本?因为绘画与装置作品是不同属性的,钟山是绘画,而他的绘画既非写实也非抽象,又不是抽象作品里通过绘画技巧带来的空间感,钟山是通过绘画材质的运用以及绘画内容之间的透视与关联,从而形成了这样一种“视觉空间文本”。他的绘画语言是在表述的基础上,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现实与想像相结合,存在与存在,治愈与伤害等等范畴内,不是单纯为了对比,而是一个相互的应照。甚至无关的事物之间,通过艺术手段,也能让观看者产生联想。这种“透视关系”是怎么发生的呢?它像绘画的一个哲学问题,答案不重要,提供的是路径。

  好友皮力曾说“他总是在场,但是又总让你觉得他是个局外人”。我倒觉得钟山正是因为置身其中,他反而是冷静的,既不旁观,也不追逐,保持一种自由和独立,很是难得。

  ——米诺Mino

  关于艺术家

钟山,1971生于贵州, 1994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毕业钟山,1971生于贵州, 1994 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毕业

  关于策展人

  张斌,他是社区美学研究者,与资深艺术普及专家、艺术家赵晓东一同创办了大书智美学俱乐部,并试图搭建推广社区艺术、营造美学社区的完整运营体系。他曾求学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北京大学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并拥有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学位。他一直从事养老和社区研究,同时也是一位戏剧创作者、剧场合伙人和策展人。

  米诺,资深媒体人、策展人、作家。曾任墙报主编,创建“墙报艺术家”项目,其影响力目前仍在延续。2009年策划摄影师任航首次个展,2013年与著名策展人顾振清一同策划“无差别Ⅱ浮游”展览,2017年中画廊“诗”摄影群展等。做为写作者,她近年来采访了近百位艺术家,拥有丰富的媒体经验和策展经验。

  关于大书智美学俱乐部

  大书智美学俱乐部由张斌、赵晓东发起创办,定位于城市级的社区艺术中心,致力于通过各种跨界的传播和教育手段,推广社区艺术、营造美学社区。它在西什库社区开始运营后,已举办超过150场的各类公益讲座、互动沙龙、线上分享以及参与式艺术创作活动,类型涵盖绘画、戏剧、中外音乐、诗歌、小说和手工艺,并让线上线下上万名来自各领域的、从未接触过艺术的市民收益。

  关于MSTUDIO

  MSTUDIO,即“M的房间”,这是米诺发起的一个公共艺术项目,不定期邀请艺术家进来做作品。该项目带有民间性和开放性,是一个流动艺术项目。作品呈现方式多样化,包括绘画、雕塑、装置、影像、摄影、行为、声音、表演、剧场等多种丰富内容。2017年,全年共有76位国内外艺术家积极参与了”M的房间”艺术项目,总计约200件作品。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