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香料诗词看降真香的历史地位

2018年08月23日 16:24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唐代诗歌中有许多香料语词。这些语词记录了降真香、苏合香,龙脑香和沉香等名香,在流行时尚、宗教信仰和医药饮食等方面所发挥的有益作用。作为盛行香文化社会文明因素之一的香料,在生活、文化、审美等方面拓展和丰富了中华文明。(降真香收藏爱好者张晨微信号:zhangchen12333) 

  从文化语言学的观点看,语汇是与社会发展关系最密切的语言 要素,直接记录着时代文化的特点。唐诗里有关香料的丰富语词,生动真实地反映唐代空前广泛的香料贸易和文化交流,及其所带来的香文化对社会生活、时代风尚产生的影响。下面试从三个方面作些简要的讨论。  一  对香料的爱好和使用是唐代极为普遍的一种社会时尚,尤其是上流贵族几乎是衣食住行无所不用其香。唐诗中频繁出现的“香”族语词,就从各个方面展现了当时的流行风情。《全唐诗》里相关的诗句俯拾皆是: 

  香衣——“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武则天《从驾幸少林寺》)。“明月白露夜已寒,香衣锦带空珊珊”(吴少微《古意》)。 

  香烛——“香烛有花妨宿燕,画屏无睡待牵牛”(温庭筠《池塘七夕》)。“歌蹙远山珠滴滴,漏催香烛泪涟涟”(罗隐《湖州裴郎中赴阙后投简寄友生》)。 

  香球——“香球趁拍回环匼,花醆抛巡取次飞”白居易(《醉后赠人》)。“华轩敞碧流,官妓拥诸侯。粉项高丛鬓,檀妆慢裹头。亚身摧蜡烛,斜眼送香球。何处偏堪恨,千回下客筹”(张祜《陪范宣城北楼夜宴》)。 

  香囊——“香囊火死香气少,向帷合眼何时晓”(王建《杂曲歌辞·秋夜曲》)。 

  香车——“连乾驰宝马,历禄斗香车”(吴融《寒食洛阳道》)。 无论是哪个阶层,有身份有条件的人都离不开香。但用何种香,却大有讲究。且看章孝标的《少年行》:“平明小猎出中军,异国名香满袖薰。画榼倒悬鹦鹉嘴,花衫对舞凤凰文。手抬白马嘶春雪,臂竦青骹入暮云。落日胡姬楼上饮,风吹箫管满楼闻。”这首诗是一位(或一群)风流倜傥的青年军官骑马打猎、酒楼寻欢的得意写照。而在我们看来,该诗最有价值处,则是如同风向标一般,告诉人们,当时贵族用香最时尚、最高品位的是名贵异香。因此,名贵异香成了广泛追求的一种很有面子的品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向国外运出陶瓷和茶叶,运回香料、红木。1998年西沙出水的降真香是由国外带入,可能在回航时发生沉船而在海底静静躺了600多年。 由于宫延的大量使用和达官贵人的奢侈消耗,加上战争时作为止血药,致使我国的降真香消耗贻尽,不得不从外国大量引进。明代黄省曾所著的《西洋朝贡典录校注》详细记载了各国向大明皇帝进贡降真香的史料,该书记载的共有23个国家,贡品中几乎全部都有降真香。由此可见,在那时降真香的价值已得到充分的认可。唐诗中关于进贡或采购异香的描写比比皆是,诸如“箫鼓荡四溟,异香泱漭浮”(杜甫《奉同郭给事汤东灵湫作(骊山温汤之东有龙湫)》)。“无事含闲梦,多情识异香”(柳中庸《幽院早春》)。“星河好夜闻清佩,云雨归时带异香”(刘禹锡《巫山神女庙》)。“铁锡挂临海,石楼闻异香”(贾岛《赠僧》)。  “异香”只是一个泛称,它包括许多味道独特芬芳宜人的香料,而那些弥漫着外来文明的“异国名香”,无疑是最珍贵的。 降真香除了中国海南,缅甸,老挝等有少量, 事实上,无论是土生土长的道教,还是属于外来文明的佛教,都和香料有着不解之缘。这大概是因为香烟袅袅、香气氤氲可以营造神秘高雅、迷离恍惚的气氛,以达到净化灵魂、坚定信仰的目的。唐诗中有关“焚香”、“烧香”等语词,大多与寺庙、仙宫、禅师、道士和丹士联系在一起。例如,“上界投佛影,中天扬梵音。焚香忏在昔,礼足誓来今。灵异若有对,神仙真可寻”(张九龄《祠紫盖山经玉泉山寺》)。“扣齿端金简,焚香检玉经。仙宫知不远,只近太微星”(韦渠牟《步虚词》)。“洗虑宾空寂,焚香结精誓”(宋之问《自衡阳至韶州谒能禅师》)。“焚香入古殿,待月出深竹”(权德舆《与沈十九拾遗同游栖霞寺上方于亮上人院会宿二首》)。“执节仙童小,烧香玉女春”(韦渠牟《步虚词》)。“紫书常日阅,丹药几年成。扣钟鸣天鼓,烧香厌地精”(卢照邻《羁卧山中》)。可见焚香烧香已成为中国道佛二教等宗教信仰的标志性符号。  在宗教场所焚烧的名香中,降真香尤为引人关注和重视。降真香是一种藤质燃香材料,它不仅香而且药用价值极高。降真香对于道教似乎有着更为特殊的重要意义。所谓“真”,是指道教信仰所追求、所执着、所希望要达到的境界:服气餐露、长生不老的神仙。从下面几首唐诗可以看出,降真香的确是道家修身养性,行气修练,祈求不死的重要“道具”:  醉倚斑藤杖,闲眠瘿木床。案头行气诀,炉里降真香。尚俭经营少,居闲意思长。秋茶莫夜饮,新自作松浆(张籍《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  仪容白皙上仙郎,方寸清虚内道场。两翼化生因服药,三尸卧死为休粮。醮坛北向宵占斗,寝室东开早纳阳。尽日窗间更无事,唯烧一炷降真香(白居易《赠朱道士》)。  殿前松柏晦苍苍,杏绕仙坛水绕廊。垂露额题精思院,博山炉袅降真香。苔侵古碣迷陈事,云到中峰失上方。便拟寻溪弄花去,洞天谁更待刘郎(薛逢《题春台观》)。  仙老闲眠碧草堂,帝书征入白云乡。龟台欲署长生籍,鸾殿还。

  论不死方。红露想倾延命酒,素烟思爇降真香。五千言外无文字, 更有何词赠武皇(曹唐《送刘尊师祗诏阙庭三首》)。

  降真香自唐宋以来,在宗教、香文化中占重要的位置,甚至是人们不可或缺的日常用品,从唐诗的记载来看,唐代的道观及达官贵人常用降真香。醮星辰用降真香,说明降真香在道教祭祀仪式中起着重要作用。《仙传》∶“拌和诸香,烧烟直上,感引鹤降。醮星辰,烧此香为第一,度功力极验。降真之名以此。”《本草品汇精要》:“烧之能引鹤降,功力极验,故名降真,宅舍怪异烧之,辟邪。”

  降真香含有丰富的肉桂醛、览香素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能镇痛、止血、抗菌、消炎。《本草纲目》:“辛温无毒,小儿带之辟邪恶气,疗折伤、金疮,止血定痛,消肿生肌。”《本草丛新》: “周崇被海寇刃伤,血出不止。军士李高,用紫金藤散敷之,血止痛定,明日结痂无斑,会救万人,紫真藤,即降真香之最佳者也”。说明降真香根部药用价值最高。

  嵇含在《南方草木状》中描述降真香:“紫藤香,长茎细叶,根极坚实,重重有皮,花白子黑,置酒中,历二三十年不腐败,其茎截置烟炱中,经久成紫香,可以降神。”嵇含所指降神,一指可以提出至真至纯的香气,另意为引降天上的神仙,也即“烧之感引鹤降”。所以清人吴若仪在《本草从新》中记述为:“烧之能降诸真,故名。”

  降真香曾是古代域外诸国朝贡中国的物品。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校注》中,就详细记载了各国向大明皇帝进贡降真香的史料。其记述的二十三个南洋诸国,贡品中几乎全部涉及降真香。如占城国,明正统年间,“其国袭封,遣史行礼。其贡物:象牙、犀牛角。。。。。。 奇楠香、土降香。”古人对降真香的利用基本与沉香、檀香并驱,若以沉香粉做篆香,必加少量降真香,才可提出至真至纯的香气。降真香曾被列为诸香之首。由于历代宫廷和达官贵人的奢侈消耗,降真香资源几乎消耗殆尽,也难怪近代很少书籍讲到降真香,更不用说有多少人知道了解降真香了。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