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消费时代——“他们+”大型个展在上海展出

2018年11月01日 14:20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2018年10月27日至11月14日将于上海宝龙艺术中心举办“新消费时代——‘他们+’作品展”。这是自2002年“他们+”组合成立以来,举办的第19次个展。“他们+”组合是由赖圣予和杨晓钢共同创立至今已经16年,他们均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他们均来自于湖南并工作生活于北京。“他们+”一直在反思,一直在创新,一直在创作。此次“新消费时代”所展出的作品近50余件,是他们近些年具有重要代表性的展览。展览地址为:上海市闵行区新镇路1399号宝龙大厦1楼宝龙艺术中心,欢迎大家展览期间莅临观赏。展览开幕时间为2018年11月4日16:00。

“他们+”是谁?

  “他们+”是谁?

  “他们+”是从2002年就开始合作至今,一起创作一起发表作品的超酷艺术组合;

  “他们+” 的故事被广泛流传;

  “他们+”的作品被全球的重量级藏家争相购买;

  “他们+”作品被广泛出版和刊登于上千种国内外专业艺术媒体和主流杂志、网站、报刊;

  “他们+”阅尽城市的灯红酒绿,阅读城市的繁荣变化;

  “他们+”用文化的视角、艺术的手法描绘当代城市的人文坐标;

  “他们+”是新消费时代的冷眼旁观者;

  “他们+”是新消费主义的艺术代表;

  “他们+”与时俱进,一直笑阅江湖,问鼎红尘,用艺术情怀塑造城市理想的“乌托邦”。

  “他们+”组合已经拥有辉煌的成绩:

  2010年“他们+”被著名策展人、艺术批评家吕澎编著的《中国当代艺术史:2000-2010》,作为21世纪以来重要当代艺术家进行录入和讨论。

  2012年“他们+”被德国著名艺术出版社Prestel出版的《The Next Generation: Young Chinese Artists下一代,中国青年艺术家》评选为封面封底作品,并进行专栏评论和报道。

  2013年“他们+”被CHARTA出版社出版的英文、法文版《21世纪中国当代艺术史》作为2000-2009年中国最具代表性艺术家之一进行收录和重点评介。

  2013年 “他们+”组合已经拥有辉煌的成绩被国际知名艺术评论家、策展人、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EMILY LEISZ CARR教授评选入《25 Contemporary Chinese Artists You Need to Know 你必须知道的25位中国当代艺术家》。

  2014年“他们+”被智利著名艺术杂志《Arte al Limite》评选入画册《全球100位当代艺术家》并刊登专访评论。

泛远舟 28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泛远舟 28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
岸 10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岸 100x300cm 布面丙烯 2011
漂浮 125x200cm 布面丙烯 2018漂浮 125x200cm 布面丙烯 2018

  城市理想的“乌托邦”

  萧煌(策展人)

  艺术批评家眼中的“他们+”组合,用艺术批判与戏谑的手法,在城市及商业文明的剧变中,构筑荒诞的现实景象,“‘他们+’用无个性无调性的画面来虚拟表象的世界,实质上是对可望不可及的表象世界的揶揄、调侃和愤懑。”在“他们+”组合的创作中,所有传统与当下,政治与商业,经典与时尚的文化现象,经过波普的挪用、复制或再造手法,用以表达对当代艺术的观念思考。

  如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未来生存形态新的希望与差异化的存在价值,当代艺术的探索可谓直击更为深沉的内在机制。在我们对人的本质进行陈述反思的时候,生活的文本以文化的属性转译为艺术的载体,因人在当下社会思维惯性带来的精神缺位,成为当代艺术批判的重要社会学命题。如果用社会学家的视野来看,当代艺术的创作常常借助从社会获得的现象和表象信息,进入一种超越现实的反思意味,并从意识形态形塑社会的内在逻辑,艺术不再是一幅图像的创作,而是直接介入社会的精神性价值审美。也正是基于这一点,我们找到分析“他们+”组合的另一条路径。

  从2002年“他们+”组合的成立,直到此次在上海宝龙艺术中心“新消费时代:‘他们+’作品展”的推出,他们一以贯之延续的作品语言,表述出这个时代大众所显示的物欲与精神的消费特征。

  被大众所熟知的“同一间房子”系列,成为“他们+”组合继“图像聊天室”之后具有成熟语言样式的视觉文本,这批作品也被大量的国内外藏家看好。他们通过快速生长的室外都市风景和“蒙太奇”式的室内场景故事,以个性化的文化观察和审美审视,形成图像化的观念语言,也因此奠定赖圣予&杨晓钢这一组合对现代化都市进程进行艺术反思的风格特征。《失落的天堂之二》的出现,成为他们这一语言线索成长的标志性作品,在宏大的场景叙述中描绘了上海这一国际大都市繁华与破败、文明与落后、时尚与贫穷的内在博弈与发展景象,也深刻地记录和表征这一时代的追求特色。画面中主体人物形象也暗示了新晋的都市青年,在城市化进程中的情感淡漠与精神迷茫。“失落的天堂”采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描述了都市青年内心的渴望与对未来的迷茫。《漂浮的世界》、《相忘于江湖》系列则选择了更多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景观,各种堆砌的时尚标志和突兀的文化符号,交织于我们每一个人的现实生活世界。我们至此可以清晰地看到从“85新潮”开始的意识型态之争逐渐趋于淡漠,大家全力推动经济的稳定与成长,崇尚时尚、奢侈品,侈靡成风,消费大盛,淘宝购物、微信支付无孔不入,已成为现在人的生活方式。物极必反,在经历注重品牌过渡到注重质量和舒适度,进而回归到内心精神世界的满足、心境的平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纽带上。在近几年的创作中,《对话系列》、《度》及《新消费时代》所带来的作品,画面个性化的自由表达与情境回归正好回应了时代精神消费的特质。

  中国40年改革开放,不仅全面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在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的历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内容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消费层次,从“有没有”迈入“好不好”,消费者更看重产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和附能。随着消费方式和消费驱动力的显著变化,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中国消费市场正发生着质变,消费者的心理变化也催生出新的消费模式和层次。从这一发展背景来看,“他们+”组合的创作作为历史的见证,记录和反思着时代气质的发展变化,也反应出人们从物质需求的刚性时代到精神文化内容消费不均衡、不匹配的时代蜕变。赖圣予&杨晓刚这两位社会青年跟随社会的同步成长,既作为亲历者也作为旁观者,寻求他们对这个消费时代新变局的热度表达和艺术介入的批判价值。

  在“他们+”组合的作品中,一直存有一个社会青年的身份视角,他们生活在繁荣且多变的社会,早年的青春晦涩,早已限制了他们贫穷的想象;而在千变万化的世界新潮中,价值归属又让他们茫乱无归。既讨厌粗鄙庸俗的物质主义,又已养成了当下社会的消费习性。这是一代人的成长眼光与亲身体悟,也是数代人在社会城市文明的进化中以大众化的方式被迫成长。尤其经由商业体制运作和大众传播所扩散成形的大众文化,同质化日益增强,各种奢侈品、西方艺术品、流行音乐、欧美电影之类,流风所及,风靡一片。“他们+”组合的作品隐述着这个快速变化的商业时代人本的价值追求。在“高度消费时代”里,强烈的物质欲望,催生了诸多的虚荣性消费,强调拥有比他人更贵重、更稀有的物品,以吸引人们羡慕的眼光与美丽的恭维,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当进入互联网信息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不再通过书信与电话,而是通过微信、陌陌等工具进行频繁的交流。大家开始渴望是把消费用于购买“美好的时光”和“精致生活的附加值”。当物欲的消费转变为精神的追求,一个个性化、多元化、精神化的新消费时代来临。

  新近创作的《泛远舟》、《江山》、《回头是岸》、《神与佛》等作品减去了对话的关系和故事的描绘,更注重人与自然的亲近和对身处环境的关怀,留意各种关系,重视相互依赖性。时至今日,我们的社会开始进入瘦身时代,把原先消耗在物质上的时间和金钱,投入到积累人生体验和丰富感受上,不重视物质攀比,而是提倡“简约生活”和精神上的富足与独立,享受个人生活的安心感和余量感。这种新消费时代下的消费观念鲜活地体现在“他们+”组合的创作思考上。他们用心性的修为去描述城市家园中包含的相互依存关系,并通过作品的空灵传达心性的通达,我们所处的文明生态已然进入需要心灵关怀的知觉时代,此前在各个社会行为惯例中潜藏已久、却因习以为常而被忽视的种种商业行为,今天已经引起人们更明确也更自觉的改变。

  自然与人工智能、社交纽带与孤独疏离、艺术与野蛮、宅居的安全感与出行的焦虑、日益膨胀的消费狂热与审慎节制,大量人口流动迁徙带来的漂移式住行方式……对于城市居住者而言,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从关怀的角度思考城市现象,艺术家常常鼓励人们对规则标准做出诗意的修补,却意外地让人获得安全的心灵归属感。我们强调关系的内在品质,而不仅仅是理性和标准化的衡量方法。在与社会关系的修正中,克己修身不仅是社交礼节,也是对社会的微妙本质形成的深度关注。这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的价值观已经发生变化,幸福也呈现出不同的形态,物质的满足,已不是幸福的最高体现,人们更多地追求简约的自我,享受精神的愉悦。这种自由选择幸福的新消费主义,也许才是“他们+”组合“新消费时代”所要阐释的真谛。

  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Horkheimer)在《批判的辩证》一书中,从哲学上曾分析道:大众消费文化乃是倒转了康德“整个文化的目的,是一种无目的的目的性”(判断力批判)之说,变成“为了目的的目的性”。换言之,无目的,是指个体的主体性没有特定目的,人本身就是目的;而为了目的的目的,则是人为的商业目的。如以此为目的,即无可避免地构成大众消费文化的虚妄性。 

  正基于此,新消费主义的伦理成为新时代城市理想的“乌托邦”。

未来心不可得 120x150cm 布面丙烯 2018未来心不可得 120x150cm 布面丙烯 2018
过去心不可得 120x150cm 布面丙烯 2018过去心不可得 120x150cm 布面丙烯 2018

  新消费时代——安娜(西班牙艺术策展人)

  消费与经济影响着一切,从政治到历史到文化,连艺术也不能独善其身。不同时期创作者、购买者的身份和消费模式的变化,以及不同社会阶段里经济消费水平的变化,无形中推动着艺术创作发生变化。譬如在少数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第一消费时代,艺术的内容主要服务于特权阶层的审美趣味;在家庭和个人为主导的第二、三消费时代,普遍性和自由化逐渐成为艺术的标签,波普、极简、抽象和综合媒材在艺术表现与创作手法中风靡一时。

  来到当下,就全世界范围来看,在我们还沉浸在个性化追求的表象之时,注重共享的第四消费时代已悄然到来,这一倡导资源共享、模糊个性的新的消费模式势必催生出与之呼应的新的艺术创作风格,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青年创作组合“他们+”的作品中一窥端倪。

  “他们+”艺术小组由中国艺术家赖圣予和杨晓钢组成,两人从千禧年初开始合作。与其他的艺术小组不同,“他们+”的作品不过分强调画面要有一个融合统一的表现主体,而是将各种代表两人不同趣味的艺术史元素和消费符号无差别的铺陈在画面之中,消融主体的同时又仿佛为交错时空并置的经典元素创造了新的话语空间。Art plus画廊在2010年左右就开始关注“他们+”作品中透露出的契合时代的新倾向。在2014年和2018年与“他们+“合作举办的两个展览中,分别推出了以中西方建筑、人物、动物错构里外语境的“同一房间”系列,和以海景承载不同荒诞场景的“八仙过海”系列。这两个展览一经推出,在评论界和收藏界都广受好评,这一方面得益于艺术家对画面中不同元素巧妙的布置安排,更重要的则在于作品中反映出的时代特征唤起人们的认同,这是不断挪用、复制、戏谑的时代,也是所有的绘画语言和元素都趋于平等、共享、消除特征的时代。在“他们+”的作品中,梦露裙下的是冷漠的中国芳华女性,对着女皇武则天所画的肖像却变成罗中立经典的父亲形象,这些知名的、含义深刻的符号在“他们+”这里都化身为随手拈来的寻常符号,无差别地构建出新消费时代艺术的雏形。

  如果我们长时间地观察艺术生态,会发现现在不少青年艺术家都在试图摆脱艺术史上各种大师风格的影响,试图挣脱周遭环境和艺术市场对自我追求的侵蚀,这让他们在面对创作的时候总是先有一股负担,并在过度的挣扎中趋于一种雷同。但对“他们+”来说,这些固化的思想、必须跳出的模式都无法束缚他们,并且,他们反其道而行之,将这些束缚物作为创作表现的工具,而这也正是另一种层面上对新消费时代艺术内涵的精准阐释。在这次宝龙美术馆的新展览中展出了“他们+”从2009年至2018年近十年间的四十余件作品,不同系列的代表作都涵盖其中。相信借这样一个展览,既可以回首“他们+”的十年,又可展望下一个十年的新艺术。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50x70cm 布面丙烯 2016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50x70cm 布面丙烯 2016
看世界 90x140cm 布面丙烯 2018看世界 90x140cm 布面丙烯 2018
失落的天堂380x250cmX4 2009 布面油画失落的天堂380x250cmX4 2009 布面油画

  “他们+” 组合艺术简历

  赖圣予 (赖 盛) 男  1978年 出生于中国湖南  现居北京

  杨晓钢   男 1979年 出生于中国湖南  现居北京

  2005年,杨晓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2004年,赖圣予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硕士学位。

  2001年,赖圣予和杨晓钢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获学士学位。

  展览

  “他们+” 成立于2002年,至今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香港、纽约、阿姆斯特丹、鹿特丹、首尔、布鲁塞尔、长沙、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展览18次,参加全球范围内群展数百次。

  个展

  2018 《渡 Crossing: “他们+” 个展》(艾米李画廊 北京)

  2018 《八仙过海:“他们+” 个展》(上海艺术+ 画廊 上海)

  2018 《“他们+” 的移动剧场》(杨·国际艺术中心 新加坡)

  2017 《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他们+” 个展》(荣宝斋香港分店 香港)

  2016 《漂浮的世界:“他们+” 个展》(杨·国际艺术中心 北京)

  2015 《微思想:“他们” 个展 》暨《微思想:他们启示录》新书发布会(广州市越秀区图书馆)

  2014 《里外:Tamen个展》(上海艺术+画廊 上海)

  2013 《相忘于江湖: “他们” 个展》(湖南省画院美术馆 湖南长沙)

  2012 《共同记忆:Tamen个展》(CANVAS国际艺术画廊 阿姆斯特丹荷兰)

  2011  《前世今生:Tamen个展》(别处空间 北京)

  2009 《失落的天堂》(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长沙)

  2009 《TA MEN》个展 (鹿特丹艺术博览会 荷兰)

  2008 《TA MEN》个展(亚洲当代艺术博览会 纽约)

  2008 《艺术教室:TA MEN 个展》 (比利时今日中国画廊)

  2007 《TAMEN》个展(表画廊 北京)

  2006 《TA MEN》个展 (表画廊 韩国首尔)

  2004 《所以是他们及这就是他们: TA MEN 个展》(北京798长征空间)

  2002 《我们,二人画展》(北京)

  作品公共机构收藏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广东美术馆  奥地利维也纳SAMMLUNG ESSL美术馆  澳大利亚悉尼白兔美术馆  日本福冈亚洲美术馆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诺基亚公司  韩国三星集团  法国文化部   湖南省博物馆  芬兰赫尔辛基艺术学院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克兰纳特美术馆  泰国王室  JP摩根家族  Eskenazi艺术博物馆

  私人收藏地区

  中国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德国  法国  美国  英国  芬兰  比利时  荷兰  韩国  澳大利亚  奥地利  瑞士  瑞典 加拿大 摩纳哥  哥伦比亚  西班牙  印度尼西亚  泰国  日本  新加坡等地区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