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底价拍卖绑架了谁

2015年09月08日15:18   和讯网  收藏本文     

  今年春季,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各大知名拍卖行开始在大面积推行无底价了,从古代书画、当代书画到瓷器、杂项,都涌现着“无底价拍卖”的身影。究 竟无底价拍卖有何魔力,让公司、买家,甚至不少卖家如此痴迷?如此广泛的推崇无底价策略,对艺术品拍卖业的良性发展有益么?“无底价拍卖”到底绑架了谁?

  “无底价拍卖”起拍方式

  无底价拍卖,又称无估价拍卖,即拍卖标的不设定底价,由竞买人自相报价,由报价最高者购得拍卖标的。无底价拍卖并非不对拍卖标的预先进行估价而任意拍卖。通常多出现在动产拍卖的场合。

  国内拍卖行业资深专家,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研究员,天问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季涛先生曾对无底价的几种方式进行过阐述:

  方式一:国内最常见的方式是,拍卖师以最低的竞价幅度起拍。比如,场上规定1万元以内的竞价幅度为1000元,则拍卖师会以1000元询价:“有人出价1000元吗?”如有人应价,则按照竞价幅度继续拍卖。

  方式二:拍卖师也有让场上买家先自由报价的,此时不考虑竞价幅度,拍卖师再在买家报出的第一口价基础上按照规定的竞价幅度继续加价。

  方式三:是国外大拍卖行常采用的方式,即拍卖师根据自己对该无底价拍品的估价出一个起拍价,如果有人应价则继续按照此时的竞价幅度继续加价;如果无人应价,拍卖师可以再次调低起拍价继续询价,直到有人应价为止。

  笔者认为,三种方式的区别在于,起价的主动权不同,而产生了操作层面的差异。方式一的起拍价在拍前公司已经拟定,起价的主动权在拍卖行;方式二的起拍价在第一位出价的竞买人,起价的主动权在竞买人;方式三的起拍价由拍卖师估定,起价的主动权在拍卖师。

   “无底价拍卖”风靡成因

  在艺术品拍卖会中,任何一种起拍价及起拍方式的选择,其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场上拍品的成交,尤其是在现今艺术品市场的疲软和理性回调期间,“高成 交率”显得尤为迫切,它几乎成为现今艺术品拍卖企业的“主旋律”。那“无底价拍卖”又是为何能保证拍品获得较高成交率的呢?经笔者研究发现,存在如下几个 方面的原因:

  成因一:市场机制倒逼拍品价格调整,促使艺术品市场供需平衡重建,“无底价拍卖”正好顺应了各方需求,成为了挤掉市场泡沫的有力手段。

  据第四届中国艺术品市场高峰论 坛上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秋拍中国艺术品拍卖成交总额为255.9亿元,加上今年春拍的281亿元,共计536.9亿元,与2011年的968亿元 相比,减少44%。接下来的2013、2014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便进入了长期回调期,部分高启的艺术品价格在市场有效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势必出现价格回调。 由此可见,“无底价拍卖”的盛行也是市场机制在发挥作用,迫使卖方降低拍品价格以满足买方需求。

  有业内人士认为,无底价给了藏家更大的主动权,让更多的艺术品直接接受市场的检验,能产生一个“去泡沫化”的结果。

  成因二:提振活跃市场,探知拍品价格,“无底价拍卖”优势显著。

  在艺术品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间,“无底价拍卖”承担着延续交易行为,探知拍品市场真实价位的重任,对提振收藏家及投资人的信心,活跃交易氛围,刺激市场需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成因三:增加没有定价的神秘感,促使买家提前查看、研究拍品,吸引更多新藏家入场,“无底价拍卖”成为了培育及开发潜在客户的一剂良方。

  在市场疲软的大环境下,艺术品市场迟迟没有复苏的迹象,“无底价拍卖”这一功能被逐步放大,并逐步成为吸引人气的主要嘘头,不少拍卖行在吸引人气方面做足了文章。

  如在今年年初南方某迎春拍卖为例,将近九成的拍品都是无底价上拍,当中不乏名家作品;据雅昌艺术网消息,今年4月11日,纪念启功先生逝世十周年——启功、史世奇书画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十层开幕。此次展出的多幅启功作品将以无底价的方式在即将举办的保利春拍上拍;

  广东小雅斋拍卖延续了2014年无底价品牌特色,在今年春拍中共推出泮溪山庄藏名家书画等三个无底价专场。广东小雅斋拍卖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汉彬先生表示:“此次春拍的作品突出了近期市场的热点,以中国近现代名家作品为主,精彩的当代专场继续以无底价的品牌验证市场。”

  成因四:相对于以往较高起拍价而言,无底价拍卖现场买家的参与感更为强烈,竞买更为积极,使得拍卖师更容易调动现场气氛,促成了高成交率的取得。

  中央财经大学拍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王凤海先生表示:“无底价拍卖实现了完全由竞买人来行使定价权。拍品到底值多少钱,不再由一部分人先定一个价格,而是交给了竞买人所代表的市场来决定。它实际上是一种更为公平、公开、合理的交易方式。”

  “无底价拍卖”的拍品的适用性问题

  在以往的无底价拍卖中,偶尔也会精品最终仍然以高价成交。比如,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在北京保利从1000元起拍,最后以1150万元成 交;上海泓盛拍卖的纸杂文献专场上,一幅倪瓒款《乐圃林居图》100元起拍,以575万元成交;一幅八大山人款《荷塘双鹌》无底价起拍,最终以 339.25万元落槌⋯⋯

  但这些案例毕竟是少数,笔者尝试对适合无底价拍卖的拍品进行了类别划分:

  品类一:拍品价格本身比较低,常为中低端拍品,拍卖公司索性以无底价形式进行上拍。

  品类二:拍品根本不缺乏追捧者,因此即使无底价上拍,价格也很容易在竞拍中抬上去。诸如上述高价成交的陈鉴如款《竹林大士出山图》等类别拍品。

  品类三:出于客观原因,拍卖公司不敢保证品质或没有太大把握的拍品。这类拍品可能由于拍卖公司鉴定能力的局限,无法判定拍品的价值,或是存疑的拍品,但这类拍品却又有市场需求。

  如近年来,无题款画作在一些拍场中以无底价进行拍卖,得到不少客户的青睐。目前,此种现象已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品类四:在新兴市场中,买方需要更多议价权的拍品。比如:国内较早涉足二手机械拍卖的拍卖企业,如利氏兄弟拍卖行、易极拍卖等。往往这类二手机械市场无法对二手机械给出精准的定价,反倒无底价拍卖更有利于发现市场价格。

  “无底价拍卖”中的各方困惑与担忧

  困惑一:由于某些专项领域的无底价拍卖拍品同质化严重及客户群体开发过度,一些拍卖公司不得不放弃这块蛋糕或将拍卖会移至其他地域举办。

  风靡一时的京城大众珠宝首饰无底价拍卖会,在今年行情每况愈下,究其原因:其一,主办方同类别拍品上拍过多,各家拍品同质化严重;其二,市场现有客户群体对此类拍品的需求基本趋于饱和及认可度逐渐下降;其三,大量的伪劣货源充斥其中,“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

  目前已有不少拍卖公司去往北京以外的二三线城市继续开发客户,开发新市场。相信,若以上三个问题没有根本解决,其他地域还会“重蹈覆辙”。

  困惑二:“无底价拍卖”,乐了买家,冷了卖家。除非公司具有较好的招商能力,保证拍卖会现场有足够多的买家,否则很容易出现无底价起拍的拍品成交价达不到卖家的理想心理价位。从而影响到了委托人与拍卖公司的进一步合作。

  也有业内专家对“无底价拍卖”提出隐忧。拍卖这种交易形式,是一种艺术品市场的定价工具,如果将这种定价的决定权交由购买人,拍卖业在艺术品市场交易体系中应有的价值与作用就会大打折扣。

  困惑三:艺术品的创作者(书画家等)有着对无底价起拍后成交价过低的担忧和疑虑。

  据中新网报道,日前,南通画家尤无曲的四组画作4月底在上海某拍卖预展中出现,而尤无曲家属则称其系伪作,并表示此拍行将其标为无底价拍卖,让 家属颇感痛心。4月28日下午,此拍行方面回应称已将涉事画作全部撤拍,并将引以为戒,今后将对非主流名家的作品提高上拍门槛。

  全国二手货标准化委员会委员、中国旧货行业协会经营管理咨询师、业内资深人士冯家驳先生表示:“委托人既然对利益的追求有一种“不舍”的情结, 那么自然就有了怕卖亏了的担心。因此委托人一般是排斥无底价拍卖,而且一定要求和拍卖公司协商出一个高于成本的保留价,生怕被别人捡了漏。”

  由此可见,对于相当多的艺术家来说,是不太能接受无底价拍卖的,或许他们观念的转变和对瞬息万变的艺术品市场的适应尚需时日。

  困惑四:无底价大面积推行,对于没有足够招商能力的拍卖行极有可能通过“假拍”提升现场人气和操纵成交价格。

  有业内人士坦言:“‘无底价拍卖’有真有假。”真,自不必说;假,则是委托方与拍卖行勾结,雇人在拍卖中哄抬价格,以期让自己的拍品获得一个新 的“身价”,这一做法的危害同样应当引起警觉。也因此,有专家提出:“如果‘无底价拍卖’被大面积地推行,对拍卖业建立起的核心价值与作用无疑是一种极为 残酷的重创。”

  “无底价拍卖”作为一种拍卖方式与手段,固然有它优势的一面,但在当今复杂多变的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无底价拍卖”能否真正挑起重建供需平衡,挤出市场泡沫的重担,我们只能留给时间来考验!

  公共管理硕士(MPA),2010年获得注册拍卖师执业资格。目前任北京开元天兴拍卖有限公司首席拍卖师,博美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艺术顾问,新媒体公益平台“煜拍愈谈”创始人,执业期间主持各类拍卖会近百余场次。擅长艺术品拍卖主持,执业理念:专业让拍卖更艺术。

  《中国航班》文 刘煜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拍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