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轩18春·中国书画:精研古法,博采新知

2018年06月11日 14:5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北京诚轩拍卖公众号

  民国时期京津地区迎来了绘画活跃期。当时聚集在北京的画家犹如璀璨的繁星,闪耀画坛,他们主张“继承传统、融古出新”,用自己富有个性的画作给京津画坛带来一股新风。本文精选此次春拍中六位京津画坛名家作品,请各位细赏。

Lot096 齐白石 罗浮仙蝶   立轴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Lot096 齐白石 罗浮仙蝶   立轴 设色纸本   辛巳(1941年)作

  展览:“侨岷华园藏画展”,(台北)鸿禧美术馆,1994年2月至8月,并出版于展览画册第110至111页

  出版:《齐白石作品集》第118至119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9月

  《怀瑾握瑜·齐白石精品集》图版32,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1月

  100.5x33.5cm。 约3平尺

  齐白石笔下的梅花,早期多以白梅为主,墨色清雅,以梅花的高洁自喻,在技法和精神内涵上承袭前人较多。1917年,陈师曾在齐白石绘赠的《墨梅图》中题跋道“何须趋步尹和翁”,在陈氏勉励下,齐白石开始决意“衰年变法”,于梅花创作上实现了“冰心玉骨雪肌肤”“品格终不染尘埃”到“吹放胭脂出色新”的蜕变。

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墨梅图》北京画院藏齐白石《墨梅图》

  双色梅花在齐白石梅花题材中非常少见,作品的独特非常可见一斑。《罗浮仙蝶》以大写意法画梅花,笔力苍劲,设色浓艳。画中红梅干用墨浓重,以浓艳的洋红绘梅花,白梅干则以淡墨润笔,以淡墨勾勒梅花外形,凸显其娇嫩洁白,两相对比,极富层次感。

  画中大胆的笔法、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得作品与传统意涵中的梅花所代表的野逸清高有了很大的区别,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对典雅、美好人生的寄语之意。

Lot095 齐白石 篱落豆   立轴 水墨纸本   1927年作Lot095 齐白石 篱落豆   立轴 水墨纸本   1927年作

  出版:《齐白石作品集》第58至59页,荣宝斋出版社,2014年9月

  《怀瑾握瑜·齐白石作品集》图版12,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1月

  135x32.5cm。 约4平尺

  《篱落豆》作于1927年,同属齐白石衰年变法时期的作品。大写意笔法下,用笔极为简练自然,水墨单纯鲜明。作者以没骨法画叶子,再破笔勾筋,豆粒圈成圆形,豆与豆荚之间留空白,呈现叶片茂盛、果实饱满的充盈状态。以枯笔淡墨写就的豆子须,宛如草书般灵动,是老人“画吾自画”的真性情之流露,亦是其突破藩篱、大胆变革精神的彰显。

《罗浮仙蝶》、《篱落豆》出版物《罗浮仙蝶》、《篱落豆》出版物
*Lot123 陈少梅 归牧图   立轴 设色纸本*Lot123 陈少梅 归牧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展览:“民初十二家·北方画坛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8年5月2日至6月21日

  出版:《民初十二家北方画坛》第284至285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8年5月

  《大观月刊•第38期》第41页,(台北)雅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2年11月

  《诚轩拍卖十周年精品图录》第111页,北京诚轩拍卖有限公司,2015年11月

  纪录:北京诚轩,2007年5月11日,编号306

  96×52cm 约4.5平尺

  陈少梅是接受金城的艺术思想、努力变革创新并取得成效卓著的画家。是幅《归牧图》为陈氏仿宋李迪《雪中归牧图》而作,虽为摹古之作,却以全新的笔墨诠释宋画精神。

日本大和文华馆藏宋代李迪《雪中归牧图》日本大和文华馆藏宋代李迪《雪中归牧图》

  作品中坡石、柳树用笔劲健爽利,与牧牛、童子的细微刻画形成对比,大面积的晕染笔触温和细腻,颜色过渡丰富自然。作者在师法马夏遗规的基础上,又自出机杼,融入自己的风格面貌,画面清润明洁、灵秀雅丽。

《归牧图》部分出版物《归牧图》部分出版物
Lot122 金城 秋亭赏幽   立轴 设色绢本   乙丑(1925年)作   114x33cm。 约3.4平尺Lot122 金城 秋亭赏幽   立轴 设色绢本   乙丑(1925年)作   114x33cm。 约3.4平尺

  金城精于摹古,功力深厚。1920年,金城与周肇祥、陈师曾等人创立“中国画学研究会”,主张“精研古法,博采新知”。这一时期属金氏创作高产期,创作了大量习古佳作。

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排左起:第三人金城、第五人周肇祥、第六人陈汉第;二排左起:陈咸栋、刘子久、第五人吴熙曾、第六人胡佩衡;三排左起第二人马晋)  中国画学研究会(一排左起:第三人金城、第五人周肇祥、第六人陈汉第;二排左起:陈咸栋、刘子久、第五人吴熙曾、第六人胡佩衡;三排左起第二人马晋)

  《松亭赏幽》为设色绢本,笔致精秀,敷色典雅,深得古人山水画神貌。画面前景中的石头以墨勾染,庭院一株松树苍劲挺拔,直参云天。两位高士似为深幽景致所吸引,停步驻足观赏。远处的山峦用石绿敷染,深绿色提勒山脉并简单皴擦,横笔点山顶矾头和远树。画面刻画细致,气息高古,体现了作者一丝不苟的画学功力。

Lot121 金城 秋山萧寺   立轴 设色纸本   癸亥(1923年)作Lot121 金城 秋山萧寺   立轴 设色纸本   癸亥(1923年)作

  出版:《中国近代绘画丛刊·金城》第80至81页,(台北)雅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8年1月

  《中国近现代画家·金城画集》第108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5月

  纪录:北京拍卖会,2007年5月15日,编号275

  106x41.5cm。 约4平尺

  《秋山萧寺》作于1926年,这一时期金城已经对众家墨妙了然于心,遂博采各家、融古创新,开始从摹古向综合创作过渡。他注重画面意境的营造。是幅借山体遮去寺庙之一角,寺庙四周林木环绕,突出寺庙之幽深,点缀的红色叶子暗示了时间已是秋季,意境悠远深邃。画中以墨线勾勒山脉形状,山体以石绿为主色,又参合石青、赭石,色彩富于变化,可以看出作者对宋代青绿山水研习之深入。

Lot120 金城 春塘鹅戏   立轴 设色纸本   甲子(1924年)作Lot120 金城 春塘鹅戏   立轴 设色纸本   甲子(1924年)作

  展览:“民初十二家·北方画坛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8年5月2日至6月21日

  出版:《民初十二家·北方画坛》,第38至39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8年5月

  《领略古法生新奇·金城绘画艺术研究》图版6、第207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7年10月

  纪录:北京拍卖会,2002年4月23日,编号111

  145.5x40.5cm。 约5.3平尺

  《春塘鹅戏》构图奇特,富有巧思,可以看出作者力求自出新意的努力。画中柳条垂直落下,几乎遮盖了画面左半边,上方柳干下白鹅向画面中心游来,作者以极淡的淡赭色,轻描淡写地点出画面水痕,画面意境空旷清远,富有生气。

《秋山萧寺》、《春塘鹅戏》出版物《秋山萧寺》、《春塘鹅戏》出版物
Lot135 姚华 秋亭客话   立轴 设色纸本   乙丑嘉平二十有六日(1926年)作Lot135 姚华 秋亭客话   立轴 设色纸本   乙丑嘉平二十有六日(1926年)作

  出版:《大观月刊•第49期》第25页,(台北)雅墨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13年10月

  《艺苑重光·姚茫父编年事辑》第312页,故宫出版社,2016年9月

  74.7x31.2cm。 约2.1平尺

  姚华以古法绘《秋亭客话》,笔墨湿重天然,用笔沉稳干练,一改“四王”流泥于形式而失意趣之弊,画面格调高古,意境隽永。他性喜交友,与金城、陈师曾等北京各界文化名人相交甚笃,平日常切磋画艺,画事益进。是幅作品中亭下三位高士席地而坐,谈笑风生,或许是作者日常与友朋见面小叙的生动写照。

《秋亭客话》题识《秋亭客话》题识

  姚华有“当代之通人,艺林之耆硕”的雅誉,在文学、曲学、金石书画以及颖拓诸方面都有较深的研究与造诣。其作品常以词入画,认为“翰墨所流,皆诗书之华,情性所托,多蕴藉之妙。”画面左上角,画家题《菩萨蛮》一首,观者由此可以感知作者放逸通达的内心世界。整幅作品词书画印相互映照、相得益彰,营造出一个颇具书卷气息的山水境界。

《秋亭客话》部分出版物《秋亭客话》部分出版物

  萧愻从摹古入手,初学四王,后不断吸收前人画学精髓,转而学习石涛、龚贤、梅清,进而上追宋元气象,作品笔力苍劲,气势浑厚。

Lot137 萧愻 山林隐逸四屏   立轴(四帧) 设色纸本Lot137 萧愻 山林隐逸四屏   立轴(四帧) 设色纸本

  出版:《萧愻画集》第54至61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3年4月

  61.5x18cm。(4) 约1平尺 (每幅)

  《山林隐逸四屏》取全景图式,构图饱满,笔法以皴擦点染交互配合,笔墨繁复浓密,笔致轻松灵动,充满了潇洒的情韵。

 
《山林隐逸四屏》局部《山林隐逸四屏》局部

  作者于高大山川间绘屋舍数间,画中高士或策杖前行,或立足原地眺望远方,或面对面晤谈,不禁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王维“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诗境,完美地切合了萧愻一以贯之的隐逸主题。

《山林隐逸四屏》出版物《山林隐逸四屏》出版物
Lot534 董寿平 黄山西海   立轴 水墨纸本Lot534 董寿平 黄山西海   立轴 水墨纸本

  出版:《书画大师董寿平·绘画卷》第57页,五洲出版社,1999年3月

  91x60cm。 约4.9平尺

  董寿平的黄山系列作品在书画界享有“黄山巨擘”的雅誉。是幅《黄山西海》近景、中景为山峰及苍松,远景为云海奇峰,或勾或皴或晕染,大气沉稳。作者以焦墨绘近峰和松树,而后笔墨浓淡渐变,画面自下而上,层层晕染,层次分明,突出了黄山的雄伟气势,体现了作者师古、师造化的精湛技艺。

《黄山西海》出版物《黄山西海》出版物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金城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