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轩18春·现当代艺术:曾梵志的镜中关照

2018年06月12日 09:39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北京诚轩拍卖公众号

  九十年代初,曾梵志成为“北漂”一员,陌生环境给他带来极强的孤独感和矛盾感,这种感受促使他开始画戴着面具的人。

曾梵志 《面具》 1994年 布面油画   150× 180cm曾梵志 《面具》 1994年 布面油画   150× 180cm

  本幅《镜中面具》作于1999年,此时曾梵志的“面具” 系列正处于创作盛期。与习见的布面油画不同,纸本水墨在曾梵志早年作品中极为少见,出现在“面具”系列中更是屈指可数。

Lot.660 曾梵志 《镜中面具》1999年   纸本彩墨34×34cmLot.660 曾梵志 《镜中面具》1999年   纸本彩墨34×34cm

  镜中若隐若现的草书文字,是画家对中国书法的解体和沿用。这种不可辨认的字迹最早于1996年出现在曾梵志的《自画像》中,2001年《最后的晚餐》以及“面具”之后的“肖像”系列、“乱草”系列都曾留下书法的印迹,书法式的“笔画符号”为画面增添更多间接式抽象表达,强调观看和阅读画面的过程。

曾梵志《自画像》,1996年 布面油画,200× 170cm曾梵志《自画像》,1996年 布面油画,200× 170cm

  《镜中面具》里,西装革履的男子站在卫生间镜子前,双手抚摸脸上表情呆滞的白色面具,仿佛在检查面具是否佩戴完美。男子将真实的自我和各种欲望统统隐藏在面具之下,只为保证在接下来的各种场合能呈现出最光鲜亮丽的一面。

  曾梵志在这一时期的“面具”系列中频频用到镜子,以探寻面具之下的真实,其实层层伪装之下的真面目在镜前都无法还原,让人觉得“镜子里的我很不像我”,引发一种丢失自我的恐慌。画中扁平空旷的背景,夸大比例的双手及面具上空洞无神的眼睛,皆是此系列作品典型特征。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曾梵志诚轩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