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藏家追捧纸上作品
2013年07月08日 10:11 东方早报
玛丽·莱恩
上月在伦敦举行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拍卖专场,苏富比[微博]的专家帕蒂·王(Patti Wong)被中国竞拍者的韧劲所折服。
王女士当时通过电话为这位说普通话的客户竞拍《拥抱》(Embrace),这是毕加索画在明亮的红纸上的一幅活泼的爱情景象,他们遇到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电话客户的竞争。
尽管最终中国竞拍者落败,但中国竞拍者的坚持让王女士印象深刻。“我从没想到一个中国竞拍者会追高到如此价格。”这位拍卖行资深人士表示。这件作品最终以490万美元成交,远高于其300万美元的估价。
西方买家通常将古代大师、印象派和现代主义艺术家的纸上作品视作彩排,只有大幅面、色彩鲜艳的油画才是真正的作品。但随着毕加索等艺术明星的油画作品逐渐干涸,新晋、热切的亚洲收藏家同样乐意为纸上的杰作买单。
在苏富比和佳士得[微博],一些来自亚洲的收藏者(大部分说中国话)开始追逐毕加索、埃贡·席勒、亨利·马蒂斯、弗朗西斯·戈雅等艺术家的纸上作品。
苏富比透露,在6月20日伦敦的印象派与现代艺术夜场,参与的亚洲竞拍者数量创下了纪录,这些亚洲竞拍者买下了25%的纸上作品。同期举行的伦敦佳士得夜场拍卖,同样呈现出相似的趋势。
根据佳士得的数据,2010年以来,购买印象派和现代主义纸上作品的亚洲买家数量增长了213%,而购买古代大师纸上作品的亚洲买家数量增长了150%。
即便是毕加索一幅平庸的油画也可以拍到4500万美元——2月,一位亚洲买家在无人竞争的情况下为毕加索的《坐在窗边的女人》(Woman Sitting Near a Window)出了这样的价格——而其估价大约在4000万美元。相对而言,毕加索一幅精彩的素描即使在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也可能以其零头成交。
“他们宁愿要一幅最好的素描,也不要马马虎虎的油画。”王女士说,她提及2月有一位经验老到的亚洲买家花1240万美元购入了席勒的纸上作品《恋人——和瓦利一起的自画像》(Lovers——Self-Protrait With Wally)。
根据拍卖行及经销商透露,亚洲买家开始介入纸上作品市场大约是在2008年前后。
这类明星大师的素描作品与油画作品相比通常有稍低但更稳定的回报率。比如,根据Artnet的数据分析,2009年通过拍卖行得到的席勒的纸上作品在今日市场上约有42%的回报率。毕加索的纸上作品更多,其相同情况下的回报率大约在17%。
而在古代大师部分,纸上作品数十年来保持着稳步上升趋势。但随着东方和西方买家同时意识到,纸上作品部门提供的这件作品也许是他们唯一拥有一件大师作品的机会时,价格攀升的速度开始加快。
“日益激烈的竞争和日益减少的供应使得过去几年中纸上作品和油画作品的价格差距缩小了。”佳士得古代大师素描作品国际部门负责人本杰明·佩罗内(Benjamin Peronnet)表示。
“当市场上出现一幅素描精品,有50%的可能——也许更高——它不会再次出现在市场上。”佩罗内说,他的部门已经加大力度将纸上作品带到香港,呈献给更多的潜在买家。在7月纸上作品拍卖会前,他表示,自己的亚洲客户对于戈雅作品《如果你错过了标记!》(If you miss the mark!)很感兴趣,这幅估价为150万美元至230万美元的纸上素描在7月2日伦敦国王街的拍场上最终以231万美元成交。另一件颇受亚洲买家关注的是让-安东尼·华多的《五幅儿童习作》(Five Studies of Children),估价在46.32万美元至61.76万美元间,最后以124.4万美元成交。
至今为止,两大拍卖行主导着西方纸上作品在中国的销售市场,因为他们的品牌知名度和在香港拥有前哨的便利。同时,一些画廊也逐渐进入这个市场。
马特奥·蓝帕蒂各(Matteo Lampertico)曾是佳士得专家,他于2007年在米兰开办了画廊,他参加了上周在伦敦结束的“杰作伦敦”(Masterpiece London)艺博会,并带来了米罗和马蒂斯的纸上作品。
蓝帕蒂各表示:“苏富比和佳士得在市场上拥有巨大优势,对于画廊来说,要接触客户更难,但我们希望通过参加艺博会改变这种情形。”■
(作者系《华尔街日报》撰稿人,朱洁树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