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油画行情趋稳 当代艺术调整依旧

2014年03月19日 08:17   文物天地  收藏本文     

赵无极 1958年作《抽象》 8968万元 北京苏富比 赵无极 1958年作《抽象》 8968万元 北京苏富比 常玉的《八尾金鱼》 常玉的《八尾金鱼》 罗中立 1980年作《春蚕》 494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 罗中立 1980年作《春蚕》 494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

  文/秋 水

  “皇帝新装的游戏将会不断上演,无处不在,只要存在腐败荒谬的投机市场。”

  2013年《读库》末期,周翠以德国假画高手沃尔夫冈·贝特拉奇伪造假画的传奇为案例,介绍了德国艺术市场上的种种艺术品造假案例,这篇《伪造的天分》写得生动引人,文末这句话对于理解中国当下的艺术市场也有参照价值。

  “一位年轻的晋商,某日在朋友引荐下在唐园雅聚,酒过三巡突然对墙上我的那些‘情人’们大感艳羡,一番酒肉来往竟变身为一位艺术的疯狂钟爱者,一年间已投入九位数之巨的银子。”据报道,这位年轻的晋商,去年12月1日在苏富比北京拍卖会,花费8968万元竞得赵无极1958年作《抽象》,这是拍卖史上最贵的一幅赵无极画作,最早由巴黎Charpentier画廊展览售出,芝加哥艺术学院收藏。这位晋商同日还在北京保利拍场以2875万元拍到方力钧《1997.1》。这一案例被媒体争相报道,俨然成了当代艺术市场的救命稻草。

  就在这两幅画成交前两周,11月16日,靳尚谊1983年创作的《塔吉克新娘》,在中国嘉德拍得8510万元。《塔吉克新娘》为双胞胎画,“二者只在女子佩戴的项链细节上有细微差别。二者中创作较早的一幅中,女子佩戴的项链上嵌三排珠子,完成后不久便参加了当年的‘中央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且广受好评,于同年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第二幅随后创作,亦完成于1983年,项链则嵌有四排珠子。”第二幅1984年在日本名古屋举办的“现代中国洋画家展”中展出,展览由吴冠中策划,被日本藏家珍藏,也就是中国嘉德拍卖这件。

  艺术创作中,双胞作品常见,特别是摄影、版画、雕塑等形式特别的作品。但对中国书法、绘画、油画等而言,双胞画的价值不能一概而论。个人认为,艺术家创作,抄袭自己也是抄袭,尤其是抄袭自己的成名作或者代表作。

  曾梵志画作去年秋季是香港拍场热点。10月5日,曾梵志2001年作《最后的晚餐》在苏富比拍至18044万港币。11月23日,曾梵志1992年作《协和医院系列之三》在佳士得拍至11324万港币。前者是去年最贵的中国油画,但丝毫没让我产生与画家同为中国人的一种自豪感,看到这两张画的图片时,更深的是一种自悲和后悔——自悲自己如今的平民生活,当初完全是有机会去通过学画改变,就是再不济也能增加点艺术修养,而现如今竟然看不懂这类如此值大钱的画;悔不当初,自己轻易放弃了绘画,轻易放弃了或许可以自己绘就的美好钱景。

  也许是我无知,我至今仍然固执地认为,就当前中国的综合国力、经济水平、艺术消费能力而言,中国油画或者当代艺术价不符实。请注意,是价不符实,不涉及评价艺术家能力、艺术水平、艺术成就,不涉及评价其对中国艺术史或者人类文明的推动和影响。就像中国当下的房价,不仅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即便是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过之而无不及。

  我也至今仍然固执地认为,20世纪的一百年里中国经历了太多的战争和动乱,先不说艺术的传承、教育以及普及,即便大众文化的普及都相当缓慢。艺术市场的发展取决于艺术消费大众化的进程,艺术品消费是文化消费之一,制约于经济、文化发展等因素。换句话说,相较房产等刚性需求的消费,文化消费中的艺术品事实上并非刚需,再加上所谓“年轻的晋商”这类投资者的加入,当前艺术市场上投资味道浓郁,行情受经济大势的影响就更加明显。

  众所周知,近年来国内的经济形势并不乐观。这也许就是缘何雅昌艺术网的统计中,去年秋季“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的成交率为57%,低于春拍的64%”的根源。尽管如今拍场上的数据可信度大打折扣(主要是有些公司假拍、拍假、涉嫌炒作等原因),但公开的数据是了解市场表象的唯一依据,我们也只能姑且信之。

  雅昌艺术网的数据显示,单就油画与当代艺术而言,去年秋拍在“春拍的基础上有所回升,市场规模扩大”。所谓的扩大,指的是“本季度油画及当代艺术板块实现了上拍量和成交量大幅增加,上拍11430件,同去年(2012年)秋拍增加了3323件,成交6567件,同比增加2324件;成交总额与上拍量、成交量呈现正比增涨趋势,为36.53亿元人民币,同比2012年秋拍增加12.13亿元,涨幅达49.71%。”

  有喜有忧。喜的是表面行情不错,32件油画及当代艺术作品入闱秋季前100名,较去年春拍增加了18件;忧的是,32件中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就擒获22件,北京苏富比两件,香港保利一件,台北罗芙奥一件,北京市场仅有六件,内地市场在此项目的拍卖上远逊香港。

  如果按照常规的分类方式,早期油画的单价仍然整体较高,32件中达到了19件,当代艺术仅九件,写实画作四件。数量的分布可以看出市场的认可度及潜力大小,潜力需要时间去梳理、挖掘以及等待时机,认可度则是一个学术价值、市场价值双重认定的程度。早期油画历经时间考验,少数油画家的艺术风格、范式已经得到了学术上的肯定,甚至在美术史占有一席之地,在学术指引下的市场也就平稳自然。当代艺术、写实油画还需要严谨的学术考察、经历市场的大浪淘沙。虽说学术上肯定的艺术品不见得市场就接受,但市场上卖得好的作品若无一定的学术成就,恐怕也行不稳、走不远。

  量少价高的早期油画行情趋稳

  早期油画的高价品长期盘踞在香港市场,港台市场对20世纪早期油画的收藏、研究起步较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内地尚无艺术市场,香港、台北的收藏者、艺术商人已经潜入内地以低价大量搜罗名家作品,甚至在西方同行尚未关注华人艺术家作品的投资价值时,远走海外到处搜罗那些散落在欧美地区的华人名家作品。

  可以说,对中国早期油画的搜集、油画家的研究、展览交易等方方面面,港台艺术商人走在前列,在他们的启发下,内地才逐渐起步。如今作品屡屡创出高价的常玉、赵无极、朱德群、朱沅芷等人就是案例。去年秋拍,早期油画的拍卖行情也主要由他们的作品在推动。19件早期油画入闱秋季前百名,较2012年秋拍增加三件,赵无极占了15件,常玉、朱德群各两件。

  市场上流通的赵无极、常玉、朱德群作品多数来自海外市场,内地鲜有收藏。赵无极油画是中国油画市场上数量较多、价格较高的一个特例,去年秋季上拍140件,20件价超千万元,且四件价超5000万元,到目前为止尚无油画家超越这一纪录。可喜的是,近年来中国嘉德、北京匡时、北京诚轩等公司也开始在内地推广他的作品。

  赵无极以抽象油画响誉华人市场,画作入市早,在港台市场有着稳定的行情,即便市场调整动荡时期,价格也非常稳定。赵无极去年4月9日在瑞士沃州逝世后,曾有人指出其画价还会上涨。事实的确如此,赵的辞世,让收藏者对其画作惜售心理加强,价格上升较快,赵无极画价排名前十件中,五件出自去年秋季拍卖,分别是北京苏富比的1958年作《抽象》,香港苏富比的1982年作《15.01.82(三联作)》、1966年作《16.5.66》、1960-1969年作《3.4.60-1.2.69》,香港佳士得的1956年作《北风》。最大亮点莫过于1958年作《抽象》,此画收藏、展览清晰,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此画是内地首件成交的价超5000万元以上的抽象油画,买家也是内地人。今非昔比,回想1999年年初在中国美术馆看赵无极画展时,当时内地不仅艺术市场对其画作的认可度还相当有限,对其艺术成就的了解也仅局限于艺术院校的专业人士。

  巧合的是,朱德群、常玉与赵无极都是留法艺术家,皆以抽象油画闻名,拍场上他们三人的画作价格长期居早期油画的顶端。2010年3月朱德群回顾展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也是我首次在内地集中看到百余幅朱德群画作,不少曾经在拍场上创天价的作品首次亮相内地。相较赵无极,朱德群画作的流通量和画价略逊一筹。2013年也是朱德群画作行情最好的一年,港台市场全年14件作品成交价超过千万元,1963年作《无题(二联画)》秋季在香港佳士得拍至7068万港币,是迄今最贵的朱氏画作。1989年作《诗意的冬天之一》,1978-1979年作《炽热的爱》,1988年作《冬之回忆 A》等均是不多见的高价品。

  记忆中,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台北大未来画廊首次将常玉画作带到北京市场,在艺术博览会、画廊博览会上吸引了内地收藏者,但内地买家至今对其画作的接受程度仍落后港台地区一个档次。大未来画廊以梳理、推广常玉、吴大羽、赵无极、关良、朱沅芷、陈荫罴等早期油画家作品而知名,由巴黎发现常玉画作后,持续在中国市场推广长达十六七年,考证出处可靠的油画200余件,据林天民介绍,常玉是一位高产画家,水墨、油画、速写各种出处比较可靠者估计上千件。常玉油画去年市场流通量减少,全年港台地区仅八件成交价超过千万港币,秋季行情超过春季,苏富比上拍的画家1930-1940年代作品《八尾金鱼》拍至6732万港币,成为继《五裸女》之后画家作品的第二高价,上世纪30年代作《果宴》2140万港币,《镜前母与子》1684万港币。香港佳士得随后上拍常玉1930-1940年作《红衣女子》,5052万港币。

  我一直好奇,理解赵无极、朱德群的抽象画作并非易事,多数外行人士是否仅看到他们画作的装饰艺术效果,现下的购买者是否能真正看懂?若真能看懂,还确实说明如今艺术鉴赏力普遍提高了,否则,火热的市场显然仍是投机市场。

  林风眠、潘玉良、吴冠中这三位留法归国的油画家作品也较受收藏者追捧。去年四件林风眠画作价超千万元,《渔获》在秋季香港佳士得拍至2140万港币,创造了林氏油画的历史最高价,价格仅次于该公司2011年春季2306万港币拍出的林氏彩墨画《秋山深居》。流通数量稀少的潘玉良画作,每季出现都是市场的热点,去年秋季苏富比征集到他上世纪50年代晚期彩墨纸本作品《青瓶红菊》,估800万至1200万港币,最终被拍至1744万港币,是所知最贵的潘氏画作。吴冠中的画作价格一直高于其师林风眠,即便市场调整期,其价格也相当坚挺,去年秋季先是1973年作《荷花》、1974年作《庐山》在香港苏富比分别拍至2252万港币、1860万港币,而后是上世纪80年代作水墨《松魂》镜心在北京保利拍至3392.5万元。

  内地拍场上,早期油画的行情不如香港,一方面是缺少一线大师作品,另外是内地早期油画收藏起步较晚。从去年秋季中国嘉德的早期油画专拍看,内地市场处在二三线的早期油画名家作品行情略有下跌之势。专拍49件仅拍出28件,57.14%的成交率远低于春拍的65.57%,为历年最低。价格500万元以上的四件作品中,吴冠中画作占了三件,1998年作《梦沈园》1437.5万元,1991年作《北国春》690万元,1991年作《山间窑洞》575万元,决澜社画家丘堤上世纪30年代初作《幽色在野》油画拍至534.75万元。李瑞年、周碧初、李咏森、颜文樑、沙耆、李青萍、吕斯百的画作成交价在50万元以上。

  整体看,20世纪早期影响中国油画发展的主要是留法及留日的油画家,他们的作品价值近五年来在内地的认知度逐渐提高,行情平稳上涨,李铁夫、李超士、吴作人、方君璧、孙宗慰、吕斯百、余本、李宗津、罗工柳、全山石、王式廓、萧淑芳、常书鸿、李青萍等人的画作价格普遍上涨的迹象明显。

  泡沫依旧的当代艺术调整依旧

  2008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仕丹莱收藏当代中国艺术专拍之后,行情开始调整的当代艺术拍卖虽已历五六年,但仍在调整之中,泡沫依旧。曾经引领市场行情的F4成员已经逐渐退去光环,作品成交价再难挤入年度前十。不仅如此,张晓刚、周春芽、刘野、张恩利、严培明等人的作品即便在是知名大公司的拍场上也时见流拍,普遍成交价低于往年。二三线名家的作品,去年成交率持续下滑。虽然秋拍中局部有少数名家的代表作创出高价亮点,但难掩当代艺术板块整体的颓势,估计2014年春拍仍将持续这种行情。

  香港苏富比去年秋季当代亚洲艺术日场上拍192件拍出84.38%,成交额12014.025万港币;2012年秋季该公司此专场153件拍出72.55%,成交额11718.9万港币,成交率相比上涨了11个点,拍品增加39件,但成交额增长不足300万港币。

  香港佳士得亚洲当代艺术日场283件拍出72.44%,成交额13319.75万港币;2012年秋季该公司此专场284 件拍出76.06%,成交额10442.4万港币,相比之下,去年秋季下降近4个点,成交额上涨约3000万港币。

  去年秋季前百名中国艺术品中,当代艺术、写实油画仅13件入闱,较2012年秋拍的16件减少三件。对比早期油画的增加三件,当代艺术板块较2012年秋季单价也明显下降。

  写实油画在新中国有着坚实的发展土壤,曾经在早期社会实践中起到过重要的作用,长期是学院教育的主体,影响数代人,至今仍有相当一批人坚守着写实。以靳尚谊、陈逸飞、王沂东等人为代表的写实油画,相对当代艺术而言行情平稳。靳尚谊《塔吉克新娘》高价成交,说明写实油画在内地市场有着相当坚实的群众基础,尽管此画是双胞画,并未影响市场价格。已逝画家陈逸飞的作品也拥有相当的群众性,1971-1972年作《红旗之一》去年秋拍在香港苏富比拍至7964万港币。有资料表明,此画一直是画家生前收藏的少数几件重要作品之一,曾陪伴画家去国十余年,后又随画家归国,类似作品还有《黄河颂》《踱步》,均曾拍出高价。作为当代写实油画的代表性人物,王沂东作品近五年来一直是拍场热点,画中标志性的红衣姑娘形象深入市场人士心中,可以是说写实油画市场成功的标志性形象之一,极具装饰和视角效果。去年秋拍,王沂东2006年作《情书》先在香港苏富比拍至1204万港币,其后2010年作《春袭羽萍沟》在北京保利拍至2070万元,2004年作《纯真年代》拍至1955万元。如果有机会看到王沂东笔下的这类作品统一展出,绝对蔚为大观!

  詹建俊画作去年秋拍突然间异军突出,高价迭出,颇让疑惑——是否有资本关注其作品,这一季度价超300万元的詹建俊作品多达五件,高价品的数量历年之最,。北京保利上拍的詹建俊1985年作《凌妮》1023.5万元,1983年作《女人体》667万元,1977年作《马大爷》437万元,1977年作《竹楼上》322万元。北京匡时上后的詹建俊1980年作《人体·思》414万元。

  狭义的中国当代艺术,无论美丑,不断挑战人们的审美。曾梵志、方力钧作品之外,罗中立、刘野、周春芽、张晓刚的作品去年秋拍入闱前百名。罗中立的画作风格与上述几位迥异,他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观察川中百姓生活的新乡土艺术视角,也创造了适合自己的艺术表现风格,去年秋拍在香港佳士得凭借1980年画作《春蚕》,4940万港币创纪录,也是画家唯一一幅价超千万元的作品。《春蚕》也是双胞画之一,此画为第一幅。

  曾经行情红透拍场的张晓刚画作,2012年以来行情大幅调整。去年仅两件画作价超千万元,由香港汉雅轩售出、欧洲私人收藏的1996年作《血缘:大家庭12号》,在香港苏富比拍至2588万港币,此类画也是张晓刚拍市成功的典型范式,商业意味浓郁。随后,香港佳士得上拍的1989年作《圣母子像》拍至1119万港币,尤伦斯夫妇旧藏。《圣母子像》似乎更具有艺术气息,大约同一时间的1990年作《手记1号—1999页如是说》在香港苏富比拍至964万港币。

  周春芽作品行情去年乏善可陈,仅一件过千万元——1980年作《藏族新一代》在香港佳士得拍至3372万港币(约合人民币2650.39万元)。此画是周春芽早期代表作品,2008年北京匡时秋拍曾以627.2万元拍出,不足五年,价格涨了三倍。

  有意思的是,刘野的作品自2011年秋拍后,高价品沉寂了一年,去年春拍出现一件价超千万元的大作《大旗舰》,香港苏富比秋拍中2001-2002年作《剑》竟然拍至4268万港币,成为最贵的刘野作品。

  有趣的是,当代艺术行情三年来一直没有出现积极向上的正能量,拍卖公司对70后、80后的推介,也水波不惊。新水墨的概念成为新的热词,从纽约到香港再到北京,各式各样一直在画廊层面销售的这类作品,开始转入拍卖正道,专场此起彼伏,成交率还不低,大有可观。

  香港苏富比打的是“早期现代水墨大师”牌,41件拍出38件,成交额2540.375万港币,画作多为活跃于港台及海外的老一辈名家作品。刘国松、方召麔、王己千、吕寿琨、陈其宽的画作价格在百万元之上。刘国松1969-1970年作《子夜太阳》以628万港币首居,方召麔1989年作《壮丽山河》160万港币,王己千1982年作《山水》124万港币,均远超估价数倍。

  内地拍卖公司推介的当代水墨专场形式和内容都较复杂,有的杂糅现当代名家画作,有的则主推当下另类的新观念、新文人等概念的水墨画,对新水墨的概念、时间、外延、内涵等界定各异,显然还需要时间和实践来夯实。

  图一

  图十

  图二十一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