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短缺背景下的春拍窘境:高价书画作品频遭流拍
本报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收藏书画的山东地产商老李最近作出了一个决定,从个人收藏变为成立艺术品经纪公司帮别人投资书画,此举是因为多年收藏让他的资金变得有限,而他又不想就此在市场上“边缘化”。在老李转型的同时,随着中国嘉德、北京保利、匡时国际等内地几大拍卖公司春拍的收槌,2014年上半年的中国文物与艺术品拍卖市场已成定局。
综观内地各家公司春拍战绩,“低价军团”声势浩大,高价拍品由过亿元腰斩一半到5000万元,由“亿元时代”重回到千万元的价格区间。春拍既不是“回暖”,也不是“滑铁卢”,考验理性与品质的盘整过程仍在继续。
重量级古代书画遭遇流拍
在艺术品市场调整期,古代书画近两年逆势而上,不断有亿元拍品现身,比如明代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等,相继让古代书画也跻身“亿元时代”。不过今年古代书画市场止步在亿元门槛前,几件拍前被寄予厚望的重量级作品遭遇了流拍。
嘉德春拍重点专场“大观之夜”古代书画中,18件拍品的成交率为61.11%,流拍作品中有一件元代大家赵孟頫《致宗元总管札》,这件拍前备受关注的书法是赵孟頫39岁(1292年)时在济南路总管任上给常熟人季渊的信,3800万至4200万元的估价是全场最高,结果却出人意料。
中国嘉德总裁助理兼书画部总经理郭彤表示,古代书画部分的拍卖结果,明确地反映出市场资金短缺,买家选择作品谨慎的情况。此外,市场存量和真伪鉴定一直是古代书画市场的问题所在。经过十几年的拍卖行业发展,古代书画现存精品量少,且鉴定困难。这是市场持续发展的难题。
随后的保利春拍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上也出现类似现象,估价最高的明末清初陈洪绶《花鸟册页》(十开)叫价到4900万元便无人应价了,也落得流拍的命运。据介绍,这件花鸟册页在10年前曾创造世界拍卖纪录,但是此次以一个并不高的价位流标,说明市场承接5000万以上价位的拍品还存在问题。事后拍卖公司方面表示,对于这样一件特殊的作品,没有道理估价更低,确实有点遗憾。
此外,嘉德春拍的“重要私人珍藏(四)——黄山之影”专场中,明末清初画家弘仁《西园坐雨图》创个人拍卖价格纪录,以略高出估价范围的5347.5万元成交,这在今年春拍中已是可圈可点之处。
整体春拍中国古代书画部分表现平淡,其中书法、扇面的成交率要好于绘画,值得一提的是,估价高的重量级作品出现流拍,而那些估价在几十万到几百万元的作品却博得藏家青睐。比如文同、苏轼(传)《墨竹卷》,以200万元起拍,成交价竟达4255万元,列北京保利春拍古代书画成交价首位。
近现代书画撑起市场
虽然近现代书画市场也在挤压泡沫,但今年春拍中仍担当主角,成为各大拍卖公司春拍总结中着墨最多的地方,不过即便不乏大师名家之作,成交价过5000万元的拍品也寥寥可数。
嘉德春拍“大观之夜”的近现代书画部分表现平稳,40件作品成交率85%,总成交额3.92亿元,黄宾虹92岁巨制《南高峰小景》和陈少梅1945年作《西园雅集图》,分别以6267.5万元和2127.5万元成交,都创下了画家的拍卖价格新纪录。
虽然纪念齐白石诞辰150 周年专场成交火爆,不过成交价格依然在千万元区间徘徊,比如老舍旧藏《花虫人物册》(十二开)以4197.5万元位列榜首,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并不高,还留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北京保利近现代书画部分更是一口气推出15个专场,总成交额逾10亿元,占到春拍成交总额的近一半。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旧藏的齐白石《花鸟四屏》以5577.5万元领衔,黄胄代表作《套马图》以3795万元成交,“张大千重要作品专场”中4件拍品过千万元,另有一个私人珍藏专场100%成交。
北京匡时推出的4个私人珍藏近现代书画专场共斩获2.17亿元。其中,“高峰书屋”专场的30余件作品成交率97%,“至德堂”专场的55件拍品百分之百成交。另外北京匡时首次推出的畅怀——中国书法夜场中,近现代部分也表现突出,郭沫若、林散之的两件作品均拍到600多万元。
此次春拍中以邮品钱币见长的北京诚轩拍卖,也征集到一些难得的近现代书画拍品,比如徐悲鸿画于1932年的巨制《雄狮》,画幅逾十平尺,曾赠送原国民政府要员、亦为徐氏友人的朱家骅。该画以2185万元被一位藏家收入囊中。
质高价低已是春拍近现代书画的普遍现象。之前近现代书画曾是基金、信托等各路资金炒作的对象之一,但遭受了2013年“兑付危机”的打击,如今买家手中的钱少了,市场上的冲动与泡沫自然也消失了很多。
当代艺术延续盘整
不断尝试和继续困惑仍是今年春拍当代艺术的一个话题,张晓刚的“大家庭”在香港苏富比春拍创下新纪录似乎并没有刺激到内地市场,即便是抽象大师赵无极的作品也冰火两重天,在苏富比北京春拍中,赵无极上世纪50年代作品《夜之森林》以3600万元拍出,然而同场赵无极的其他作品却流标了3件。
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北京匡时推出的“国内首个中国收藏家当代艺术专场”,8件作品分别来自张晓刚、方力均、岳敏君、王广义、王兴伟、周春芽、罗中立、赵半狄的早年重要创作,拍品委托人收藏家张锐也旋即成为关注的焦点。
从圆明园画家村到更加偏僻的画室,张锐几乎都去拜访过,很少有不买作品的,并且几乎都是打包式购买,比如他从一位曾买过张晓刚重要作品的买家手上,把21幅画一次性全部收藏了下来。
张锐为什么要在市场调整时出货引发人们疑问,他自己表示这是经过了长时间考虑做出的一个规划,“这个规划是继续关注当代艺术,包括艺术家以及周边,把我认为好的艺术家继续推广出去,同时也得以把我自己的消费维系下去。”上拍的8件作品定价不高,最终被一抢而空,总成交额5623.5万元。
另一位在北京保利出货的藏家是台湾人林明哲,其创办的山艺术文教基金会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颇具影响,上世纪80年代,林明哲采用大批量收藏的方式,几乎将中国内地 “伤痕”、“乡土”和“唯美”三大美术流派的所有代表作包揽,所以北京保利春拍中推出的“见证历史——山艺术基金会藏重要当代油画”专题拍卖备受瞩目。
林明哲表示选择上拍的原因也是想把中国最好的东西留在国内,而且山艺术基金会对于中国艺术的推动从来没有停止过,包括收藏和推广等。此次专拍包括艾轩、程丛林、何多苓、罗中立、庞茂琨等艺术家的十件拍品,所有人是山艺术基金的海外董事,拍卖结果也是百分之百成交,其中罗中立《春蚕》和程丛林《码头的台阶》分别创下画家个人拍卖价格纪录。
郑林表示在画廊市场上,更多的当代艺术作品在十几万到200万元之间,价格太低的作品相对来说还不算成熟。艺术市场的好坏和经济大环境紧密结合,藏家和机构的收藏选择也会受到影响。现在一些藏家和机构也在关注一级市场和好的展览,相对拍卖市场而言,画廊的艺术家和学术定位比较前沿,当藏家还在考虑新的方向时,画廊已经推出展览了,所以正好能够贴近他们的需求。
学术引导理性调整?
“泡沫越来越少”成为许多业内人士观察今年春拍后的想法,其实去年以来的艺术品市场一直呈现这样的态势:经典拍品依然是藏家追逐的对象,但受经济环境与政策影响,低价成交甚至流拍也并不是普通作品的专属。
“调整期还没有结束,市场中精品依然稀缺,出货的卖家期望值过高,因此很多作品未能成交或仅在低估价区间成交已经让人司空见惯了。”中央美术学院艺术品市场研究中心总监马学东说。一家拍卖公司市场部人士也表示,今年春拍感觉到藏家手上资金紧张,特别是那些从事敏感行业的藏家和机构,经济形势对艺术品市场影响变大。
与市场的不温不火形成对比的是,各大拍卖公司推出的系列展览、讲座、论坛成为一大亮点。艺术教育活动堪称国际拍卖行的标志之一,伴随苏富比北京春季拍卖,私人洽购展、私人收藏展以及论坛、讲座也同时举行。佳士得在进入上海后,也带来一系列由佳士得学院组织的讲座、艺术论坛、展览,给客户完整的“佳士得体验”。
内地拍卖行也纷纷加大艺术教育力度,今年北京保利春拍的预展格外引人关注,近20场讲座、数个艺术家特展、明星助阵以及商业活动持续一周。与匡时春拍同时拉开帷幕的是匡时“艺术体验季”,邀请到收藏家、画家、书画修复专家等多位重量级嘉宾为藏家和艺术爱好者奉上5场文化艺术专题讲座。
最忙碌的嘉宾当是收藏家刘益谦,先后在两家公司的讲座上亮相,《功甫帖》真伪风波以来,他的曝光率也是直线上升。
当然如此“大费周章”不可能即刻换来市场回报,但拍品和藏家资源的竞争都进入白热化,这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国内拍行越来越注重通过艺术体验,来增强收藏者粉丝的“粘性”,同时吸引更多新卖家进场。“不用怕市场调整,房地产、股市更震荡,低价、流拍也都不可怕,人气没了,成交率下来了,那才是真正的可怕。”一位拍卖公司人士如是说。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