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艺术拍卖10周年:焦点正转移
文/邱家和
2014秋拍在即,在市场前景总体看淡之际,基于过往十年的当代艺术拍卖历史,我却有两个基本判断:其一,当代艺术板块会依然活跃,成为市场热点;其二,年轻艺术家尤其是其中的70后将成为拍场焦点。
把握时间节点
自2004年苏富比在香港开设“亚洲当代艺术”专场,涉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至今已满10周年。其间,香港的佳士得、北京保利与中国嘉德等大拍卖行,也相继推出了各自的当代艺术专场,整个当代艺术板块一直居于市场前沿,不断刷新的天价纪录吸引了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关注。
不过,梳理这10年的发展轨迹,我们会发现其中有3个历史性的节点,更有两个涉及苏富比:其一,纽约苏富比2006年3月举行“中国当代艺术”专场首拍,张晓刚的作品成交近百万美元创纪录,当代艺术板块顿时成为拍场热点;其二,2008年秋拍在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各大拍卖行当代艺术部分的拍卖业绩大幅跳水;其三,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的“尤伦斯珍藏”拍出一连串天价,张晓刚《生生息息之爱》以7906万港元再创拍卖纪录。因此,苏富比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正好可以作为代表性的个案来分析这10年的发展脉络。
“大家都买张晓刚,但不知道为什么要买张晓刚。”市场发展初期尤其是2006年张晓刚作品拍出天价后,众多新买家跟风追逐,当时的状况苏富比亚洲当代艺术主管林家如至今还记忆犹新。对此,市场专家伍劲表示当时大家还是“摸着石头过河”。当代艺术作品身价暴涨让许多新进来的买家很难识别,更不乏投机资本参与市场炒作,市场表现可谓“鸡犬升天”。尽管如此,他强调拍卖价格的形成还是有一个累积的过程:一方面买家的兴趣逐渐浓厚;另一方面当时的经济形势良好,百万美元的成交价很快成为常态。
2008年华尔街金融危机的冲击,让当代艺术板块的行情出现了逆转。伍劲指出,行情掉头让部分作品难以交易,新买家为此而止步,老买家则采取观望态度,投机资本没办法兑现,要么套牢,要么折价撤出。“结果是行情分化,呈现‘二八现象’:仅有20%的艺术家是被藏家所追逐;同时因为拍卖场上拍的标的少了,反而形成新的高价。”当然,行情下调带来的不止是不利的消息,也有正面的效应:市场盘整结束了价格快速上涨的势头,给真正的买家带来了市场机会,还让大家的审美有了很大转变。
私人专场堪称标本
市场的发展线索也呈现两极化现象:其一是市场专注于以60后为主的知名艺术家,他们的创作已趋于稳定,其美术史地位也有了明确的定位。早在2007年秋拍,欧洲拍卖行菲利普斯就率先推出“法比”专场,此后仅苏富比就先后拍过“斯丹莱”与“赫斯”专场,到2011香港春拍的“尤伦斯”第一场达到了高潮。这些专场的拍品大多出自西方私人藏家之手,他们往往在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国际艺术圈时开始收藏,其中主要是60后成名艺术家的早期代表作,不少还参加过重要的国际展览,既具有艺术与美术史价值,也有历史文献价值,受到各方买家的追捧。如“尤伦斯”第一场专拍,除了上述张晓刚作品的天价外,还创造了一连串拍卖纪录:105件拍品全数拍出,总成交额逾4.27亿港元。
“出人意外!”这是当时市场各方共同的感叹。不出五年,张晓刚的拍卖纪录就从百万美元暴涨至千万美元。也许买家群体的变化可以解释其中的原因:顶级藏家已经浮现,他们中有人想办美术馆,开始关注美术史线索,进行系统收藏。伍劲指出,许多新兴的美术馆以及收藏家都在追逐那个时代的代表作,从中梳理出代表性的艺术家与标志性的作品。那些私人珍藏专场不仅拍卖业绩十分惊人,更重要的还是以榜样的力量对藏家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价值观与收藏理念。
内地藏家类似的私人收藏专场也浮出水面,如今年春拍北京匡时为中国藏家张锐的8件藏品推出的专场拍卖,取得百分百成交的佳绩。更有趣的是藏家群体非常“国际化”:国内买家用高价接手国际买家的系统收藏的同时,国外买家也在大手笔介入。如印尼华侨余德耀认为,近30年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中外历史上千年一遇的,由此孕育的中国当代艺术代表作十分珍贵。他还以“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心态,在上海西岸开办了余德耀美术馆。
年轻艺术家成为焦点
与追逐成名艺术家相对应,两极化行情的另一面是关注年轻艺术家。2008年行情调整以后,许多行家把目标指向年轻艺术家,因为知名艺术家作品的价格太高,市场风险也随之而来。其中惹人注意的是年轻收藏家,他们和年轻艺术家是同代人,他们对同代人的关注不仅改变了市场风气,也改变了收藏家群体的年龄与文化结构。
年轻艺术家的价格发现仍然是市场的焦点,只是不像60后的知名艺术家那样。所谓价格发现往往是拍卖新纪录。同时,年轻艺术家的价格发现,往往只涉及一级市场,因此不仅是拍卖公司的事,也是画廊的事。不过伍劲对笔者谈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国际大牌画廊如白立方、贝浩登等眼下开始与中国年轻艺术家合作,巧的是他们所合作的艺术家,几乎是5年前星空间等内地画廊同类名单的翻版。
针对年轻艺术家的价格发现,苏富比在今年的香港秋拍中有一个重要举措:首次在其针对高端客户开设的晚间拍卖专场中推出3件年轻艺术家的代表作。对此,伍劲则指出:拍卖市场的重心正在向70后、80后艺术家转移,苏富比今年秋拍把70后艺术家的代表作纳入晚间拍卖,说明那些70后的艺术家,已经成为市场定价的焦点。
作为价格发现的平台,当代艺术拍卖过去10年里的重心一直在60后的知名艺术家,如今市场内外部的因素决定了天价不再,但拍卖场的价格发现的功能还在,只是重心转移到年轻艺术家的价格发现上。而今年秋拍的焦点,则是70后艺术家身价的确认。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