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嘉德的王世襄情结

2016年04月06日12:00   新浪收藏   微博收藏本文     

中国嘉德三场“王世襄专场” 中国嘉德三场“王世襄专场” 成交价TOP10 成交价TOP10

  文/陈桂湖    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导语

  “一开场,场面火爆程度就难以形容了,人们情绪近乎疯狂,几个小的铜炉起价几万元,刚一报价,场内就有人喊出五十万,接下去就一百万,人们似乎通过竞拍的热情来表达对王先生的敬意。”

  2003年11月26日下午,中国嘉德在北京昆仑饭店多功能厅内举办了“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拍卖会。这是中国拍卖史上的一场经典,缔造了许多传奇,有着说不完的故事,至今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相互成就的金兰之交

  这场拍卖时逢中国嘉德成立10周年,以收藏家的一生所藏为专题的拍卖也是嘉德公司创立以来的首次。1993年5月18日成立的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是石破天惊之举,也是独得风气之先的远见卓识。

  “摸着石头过河”的中国嘉德在成立初就重视向国内外学识深厚的大家学习,他们聘请徐邦达、启功、谢稚柳、王世襄等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文物鉴定专家,以促使嘉德公司对文物艺术品做最准确的理解和判断。

  从此以后,王世襄先生与中国嘉德结缘,渐成亦师亦友的关系。中国嘉德投桃报李,算是最喜欢也最经常举办王世襄藏品拍卖的公司,两场经典“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和“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都是由中国嘉德举槌。

  中国嘉德工艺品部总经理乔皓先生谈及嘉德的这种“王世襄情结”时说:“因为明式家具理论方面的基础就是王老,这点非常重要,贯穿到我们拍卖的家具里头,就会显得味道都很足。”嘉德重视王世襄,并不仅是利之所趋,更是义之所在。

  王世襄先生的人格或可用“达观、博学、厚道”六字以作注脚,他与嘉德接触之初,犹有当时形格势禁的对于文物艺术品拍卖“上纲上线”的忧虑,然而他很快就接受这一“新鲜事物”并乐见其成。这也显示他的一贯作风,其做学问是谦和入世的,或者毋宁说,他的入世出世本是一体,有出世的哲学之高,又不拒入世的种种有为。他是真实理解中国传统“学问”二字的学人,因而能迥然凡尘地在凡尘中做出其无尽的贡献,而一马当先的国字头企业中国嘉德也自有其立身之明和资质之高,因此两者的结缘,看似偶然,实则也是人以群分之天意的必然。

王世襄改制的黄花梨琴桌,2013年中国嘉德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拍品,成交价517.5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王世襄改制的黄花梨琴桌,2013年中国嘉德王世襄先生旧藏专场拍品,成交价517.5万元。(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最经典的俪松居长物

  俪松居是王世襄夫妇晚年在北京的住所名称,从室名、主人到藏物,似乎能使蔚蓝的天空也觑见了一室风雅。

  2003年10月29日,与王世襄相伴六十载的袁荃猷离开人间,年届九旬的王世襄自有无限伤心和慨叹,于是将六十载夫妇所藏文物悉数委托中国嘉德,先举办展览,之后又进行了拍卖,这便成就了这场“俪松居长物——王世襄、袁荃猷珍藏中国艺术品”专场的传奇。

  也是这一年的1月,王世襄历经两年编撰的《自珍集》由三联书店出版,这本《自珍集》也即是这场拍卖会藏品的书上集珍。王世襄在《自珍集》序言中虽自谦其所藏为“敝帚自珍”的“身外长物”,然而得益于先生的博学和高明,其藏品的艺术和文物价值不言自明。结果这场拍卖盛况空前,包括古琴、雕刻、家具、佛像、铜炉、漆器在内的143件物品悉数成交,总成交额达6301.35万元。许多久经拍场的藏家和拍卖业界人士都说这是他们所经历过的最为热烈的一次拍卖,而中国嘉德也一举造就了其当年秋拍的第二个“白手套”专场。

  田家青先生是当年这场拍卖的见证者之一,在拍卖之前的展会上,王先生还写了一份致谢稿,请田家青现场代读。田家青在其回忆录《和王世襄先生在一起的日子》中用很长的篇幅记载了这场拍卖,他写道:“一开场,场面火爆程度就难以形容了,人们情绪近乎疯狂,几个小的铜炉起价几万元,刚一报价,场内就有人喊出五十万,接下去就一百万,人们似乎通过竞拍的热情来表达对王先生的敬意,让人激动。同场的竞拍者如同‘抢’一样,在现场的我也如同做梦一样。”

  这场拍卖会上的艺术品后来也多数成为经典。如古琴“大圣遗音”和“梅梢月”,“明万历缠莲八宝纹彩金象描金紫漆大箱”等,后来都几经辗转、身价倍增,屡创拍卖纪录。

王世襄夫妇旧藏,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 “大圣遗音”伏羲氏古琴。2003年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秋拍成交价891万元。2011年嘉德春拍中,以1.15亿元拍出,成为继宋徽宗御制“松石间意”琴之后的第二把“亿元”古琴(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王世襄夫妇旧藏,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唐 “大圣遗音”伏羲氏古琴。2003年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秋拍成交价891万元。2011年嘉德春拍中,以1.15亿元拍出,成为继宋徽宗御制“松石间意”琴之后的第二把“亿元”古琴(图片提供:中国嘉德)

  时隔十年,传奇再续

  俪松居长物拍卖时隔十年后的2013年11月秋拍,中国嘉德再次推出两个王世襄藏品拍卖专场。一场是“王世襄先生藏古籍文献”专场,为王世襄先生一生所藏的珍贵明版、清版的书籍以及先生自己的抄本共计371件,总成交额1490.4万元,成交率97.30%。另一场“王世襄先生藏工艺品”专场,拍卖王先生所藏的墨斗、如意、镇纸、文具箱等文房雅玩共计83件,成交额4064.330万元,成交率90.36%。

  这两个专场相对俪松居长物的波澜壮阔已是趋于平淡,但仍可圈可点,尤其是王世襄与田家青合作的黄花梨独板大画案终以1265万元的天价成交,成为这场拍卖的一大亮点,而王世襄专门为袁荃猷与她的古琴老师对弹而改制的“黄花梨古琴案”以517.5万元成交,也成为一时佳话。

  王世襄先生的收藏观

  王世襄先生一生博雅,对于文物艺术品收藏的意义,有其真挚清晰的认知,散见于他的文章、发言和采访之中。由于环境拘碍,王先生的文字言语多是谨慎谦卑而鲜少有我们时下明快犀利的放言。但细品王先生的文字,仍旧可以看见一位大家的风范,也可以看见一位大家的广阔心胸。笔者就从王世襄先生谈收藏的话语中遴选而辑成一录,以与读者共享。

  1。“我对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态度。只要从它获得了知识和欣赏的乐趣,就很满足了。遣送得所,问心无愧,便是圆满的结局。想永久保存,连皇帝都办不到,妄想者岂非大傻瓜。”——《中国书画》杂志采访。

  2。“荃猷有言,物之去留,不计其值,重要在有圆满合理的归宿。终生固守,实非智士达人。”  ——《集美德于一身》

  3。“展出的长物,有的或许有研究价值,有的或许有欣赏价值,但未必有经济价值。区区长物,实在不值得来看,而各位都光临了,说明看得起我,我真是感到万分荣幸,同时又感到十分惭愧,只好向各位拱手道谢了。”——2003年中国嘉德俪松居长物志展览前写的致谢稿。

  4。“人生价值,不在据有事物,而在观察赏析,有所发现,有所会心,使上升为知识,有助文化研究与发展。此岂不正是多年来坚守自珍,孜孜以求者。”——《俪松居长物志·自序》

  5。“人或称我收藏家,必起立正襟而对曰:“实不敢当!实不敢当!”古代名家,姑置勿论。近现代允称收藏家者,如朱翼庵先生之于碑帖,朱桂辛先生之于丝绣,张伯驹先生之于书画,周叔弢先生之于古籍,学识之外,更雄于资财。”——《俪松居长物志·自序》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文章关键词: 中国书画王世襄拍卖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