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进入亿元俱乐部是迟早的事

2017年04月11日 11:5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艺术品鉴

  冗繁去尽留元气。或迟或早,古籍善本仍会回到它高雅纯正的千古因缘里:因善而藏,因善而读,因善而传。

  盛世修典,和世存典,乱世毁典,末世忘典。

  6000年的中国文明史,典籍作为重要的标志文明的牌记,一直与中国古老的文明社会并驾齐驱,见证着历史的冷峻和丰富。从壁石、钟鼎、竹简、尺牍、缣帛到纸张。对典籍的尊重程度,几乎成了对一个历史阶段的盛与衰的评判准则。

  然而随着朝代更换、天灾人祸,能保留下的古书少之又少,而即有文献价值,还具有文物价值的善本,更是觅足珍贵,成了世代文人一直无法忘怀的珍宝。

《歌谣发凡》不分卷《歌谣发凡》不分卷

  善本,善本,自然是好书。只要是珍贵难得、内容精美的古书刻本、写本均可称为“善本”。

  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籍大都是写本,将原稿或别本缮写下来,与原文校核无误,便为善本。唐以后,雕版印刷术得到应用,书籍便有了“版本”一说,虽为后人考证加大了难度,但也给善本的收藏增添了很多趣味。

  版本出处的不同,收录文献的多寡,校检程度的精劣,印刷(缮写)质量的高低,出版时间的早晚等等,就让古籍有了足本与残本、精本与劣本、古本与今本、孤本与复本等方面的差别。在扩大了善本内涵的同时,历代的学者、藏家也对其标准有了不同的定义。其中,清末张之洞解释善本之义有三:一曰足本,无阙卷,未删削。二曰精本,精校、精注。三曰旧本,旧刻、旧抄。拿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文献性、技术性与艺术性。随着收藏市场的发展扩大,善本的时代下限有几种说法,有的坚持乾隆60年,有的则宽泛些,甚至延展到1949年,在各个拍卖公司的“古籍善本”专场中,年代的起止谈不上什么规定,可以说是从古到今。

  特定的历史环境赋予了不同年代的书籍独有的风貌品格。一页宋版一两金,宋代刻书将唐代褚、颜、欧、柳等诸位书法大家的字体运用于刻书之中,在将楷书推至高潮的同时也给予了宋版书端庄凝重的精神气质,此外,其稀少的存世量也决定了它的价格高企。元版书秉承南宋遗风,形成了黑口、赵字、无讳、多简的风格特点。“黑口”指中缝线上下两端的墨印黑条,“赵字”指刻书用字大多模仿赵孟頫的字体,“无讳”指书中不见因避讳而少笔多划或借用它字的讳字现象,“多简”指多用俗字、简化字。明代刻书分早中晚三期,风格不尽相同,早期“黑口赵字继元”、嘉靖开始“白口方字仿宋”、万历之后则是“白口长字有讳”。

《劳山集》不分卷  黄孝纾撰  1963年影印本《劳山集》不分卷 黄孝纾撰 1963年影印本

  清以前出版并存世的虽有不少善本,可大多被藏在国有图书馆、博物馆里,不可能出现在市场中;少数在海内外私人藏家手里,也轻易不会出手,所以市场上常见的大多为唐人写经、宋版残页、元明清前期古籍乏善可陈,大量的是清中后期与民国书籍,更得让人沙里淘金。清初善本有明代遗风,字形长方、横细竖粗,根据出版方不同大致可分内府刻本、官刻本、坊刻本、私刻本。康熙时,字体开始变化,很多用于始于唐宋、流行于明清官场科举的“馆阁体”,嘉庆时,已然失去了前人刻本那种舒展圆秀的雅气,而变得呆板失神。民国时期的图书出版量更是可观,内容丰富,因年代较近,流失损坏较少,因此价格也较低,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古籍善本,因为它显而易见的历史文物价值和学术资料价值,决定了其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投资价值。国家《文物法》对古籍善本曾明文规定,凡乾隆六十年(1795年)以前出品的文物和图书,均受国家法律保护,不得私自出口。于是收藏家们往往将这一时限之前的清代初期或更早期的精刻本和精抄本视为珍宝。

  目前所说的古籍善本可以分为刻本、墨迹本、碑帖、信札以及其他文献等。“刻本”是使用雕刻印刷技术印制的书籍,是古籍善本收藏领域最大的一个门类。像宋元刻本、明清以及民国的精刻本都是拍卖场上的“常客”。墨迹本是近年来最为抢眼的品种之一,又可分为抄本和校本两类。一般来说,墨迹本大多是孤品,其中凝结了古代文人的心血。因此,如果拍卖场上的墨迹本出自名家之手,自然会引起激烈争夺。而碑帖、信札以及文献等,则是近年来古籍善本拍卖市场新兴的品种,也是最受市场关注的品种。

  国内艺术品拍卖当中,古籍善本一直是最稳定的一个板块。十几年来,古籍善本的价格始终比较平稳,呈稳步上升趋势,尤其是堪称善本的古籍几乎从来没有下跌过。

《霜红词》不分卷《霜红词》不分卷

  古籍善本的买家,始终是一个规模不大但稳定的群体。古籍收藏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收藏的最高层次。它不仅要求藏家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要拥有相当的文化涵养,然而真正能够两者兼备的人在市场上却是少数。因此古籍市场始终处在一个“慢热和被低估”的状态当中。这是古籍价格能够长期保持稳步攀升的基础,也是近年来许多投资者选择古籍保值增值的原因所在。

  在诸多类型的收藏品走俏市场的时候,古籍的收藏价值也逐渐得到了藏家的重视。 在艺术市场上,书画作品似乎人人可欣赏点评一番,面对古籍善本多数人则望而却步;一部宋刻孤本,其文献价值无可比拟,又有多少人能明白它呢? 一千年以前,宋真宗赵恒写下了“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句子。千年过后,“书中自有黄金屋”对于古籍善本的收藏来说,仍然适用。

十二世纪中早期藤原氏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五》十二世纪中早期藤原氏写《大般若波罗蜜多经卷第四百四十五》

  2010年12月10日,北宋唐垧致胡宗愈伸慰帖页以9128万在上海道明成交;

  2011年12月,佛说摩诃衍宝严经 南宋《思溪藏》、明代《洪武南藏》在江苏万达成交,价格是4183.70万;

  2012年5月22日,中国嘉德“古籍善本”专场上,一件元抄本《两汉策要十二卷》共16册以900万元起拍,经过近70次激烈叫价,这部传世孤本最终以4830万元人民币的价格成交。12月28日,弘一《华严集联三百》以6095万在上海成交。

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五代时期(10世纪)刻本)梁朝傅大士颂金刚经(五代时期(10世纪)刻本)

  也正是2012年,过云楼藏拍将古籍善本推向高潮,6月4日北京匡时的过云楼古籍善本一百七十九种(一百七十九种选三十)拍卖成交价格是2.1个亿。此后,823部近万册、估价过亿元的“广韵楼”藏古籍善本也在2012年保利秋拍亮相,其中最重要的《钜宋广韵》最终以3335万元落槌。

  2015年5月18日下午,中国嘉德2015春拍古籍善本板块举槌。“笔墨文章——信札写本”、“古籍善本”、“海岚·里昂的东方传奇—里昂藏历史照片及文献资料”3个专场共400余件拍品,涵盖古籍善本、碑帖信札、史料文献等多个门类,共收获成交额3231万元。

  2016年的5月30日,香港蘇富比拍卖张文靖书札四帖卷手卷以4220万成交……

乾隆御览宁寿宫宝–《大乘妙法莲华经》三卷乾隆御览宁寿宫宝–《大乘妙法莲华经》三卷

  一连串让人惊讶的数据,再次证明古籍善本在历史推演中越来越清晰的价值。

  其实在上世纪,由于当时民间懂古籍版本的人很少,市场波澜不兴。直到2000年春季,上海图书馆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以450万美金从美国买回清末两代帝师翁同龢的80种542册藏书,人们才如梦初醒:原来古籍那么值钱。

  于是,一些原本收藏书画的买家,开始逐步转向古籍板块。他们觉得买一幅画的价钱,有时候可以买下一整场的古籍了。藏家这么做不仅仅是为了规避风险,也是看中书画与古籍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书画鉴赏家宣家鑫认为,以古籍目前的价位来说,光是作为书画收藏的参考和旁证,就非常具有收藏价值,更不用说古籍本身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了。

  2011年,古籍拍卖新世界纪录的诞生宣告古籍迎来了市场的春天。截至今日,古籍收藏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中国嘉德、北京翰海、北京保利、西泠拍卖、上海朵云轩等多家大型拍卖公司都推出了古籍专场拍卖。

  纵向比较,古籍善本近年已创新高。如果横向与书画比较,近两年年书画市场有几十件拍品成交价超过亿元人民币。那善本价格不就只是书画价格十分之一、八分之一吗?

  古籍和书画一样,进入“亿元俱乐部”是迟早的事。

  明清善本是收藏圈内的主力,尤其是内府刻本和孤本最值得关注,并大多容易脱手。一般的明版书几万元,清朝的才几千元,这中间具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当然,并非所有古籍都有价值。在所有的藏品种类中,古籍是存世量最多的一种,收藏者藏有上百本古书轻而易举。因此,并非所有古籍都有投资价值,一些当时发行量很大、做工不是很精细、存世数量很多的古旧书籍,价值不是很高。

  一般而言,在皇宫内用过的内府本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而历代查禁书目,著名学者的批、校、抄、稿本要特别注意。一经品题,身价百倍。这类书籍拍卖时比同类同版的要高出不少。另外,名人尺牍拍卖异军突起,屡创佳绩,现已在古籍收藏中牢牢占据了一席之地。

  近年来,古籍收藏已将视野拓展到民国时期。民国时期的图书数量可观,内容丰富,且由于距今较近,损坏或流失者也较少,时下价格也相对偏低,许多私人藏家在经济上都能承受。国家图书馆善本特藏部在关注“旧善本”的同时,又提出了“新善本”说,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进步书刊和文献归于其中。1994年嘉德公司举行的首场古籍拍卖会上,孙中山的3封信札就分别拍出了7万元、9.2万元、17万元的高价。而2012年7月18日西泠拍卖举行的古籍善本拍卖中, 孙中山致何天炯信札册(十二页)则拍出了103.5万元。

唐类函二百卷唐类函二百卷

  关于古籍的收藏,除了看年代外,还要注意刻本优于印本,初刻优于翻刻,套色优于单色,图画优于文字。随着印刷技术的日新月异,除了进入图书馆、博物馆等专业机构收藏保护外,流通于民间的线装古籍日益稀少,能称得上是“善本”的线装古籍更是屈指可数。历史上流传下来的雕版线装古籍,已成为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稀缺性可见一斑。收藏古籍善本,不仅要有一定的经济实力,还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功底、鉴伪欣赏能力和市场分析能力。

  古籍善本收藏市场的赝品虽没有字画杂项多,但冒名人批校、加盖伪章、残本充全、挖改描补、撕去序跋的事也时有发生。制作古籍伪本必须将纸做旧,方法有两类:一是染纸,用各种方法将纸染成黄褐色,以求使纸显旧色。二是旧纸新作,如果作伪者存有古纸,就可在纸上新印古书内容,然后订成“古籍”,这种作伪方法尽管较少,但却使人很难从纸上辨别真假。一些重复刻印本上,除保留有原书的序跋外,又增刻新的序跋,序跋后还写有姓名、年月等。这些都表明了书籍的真实年代。作伪者往往裁掉对其作伪不利的序跋,或涂改其中的年代,也有重新伪造对其作伪有利的序跋。

  对于收藏者来说,主要选择好的拍卖行,并且寻找以往的拍卖成交,才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赝品的风险。手工制版与原书总有差别,而扫描可以使伪书与原书分毫不差,一切细节都能很好得以体现,这无疑使得古籍善本拍卖更具挑战性,选择古籍善本,更要注重细节。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