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无极 西方资本的“登陆艇”

2017年06月27日 10:4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毫无疑问,除了吴冠中、吴大羽作品,赵无极作品是另一棵“拍卖常青树”。2017春拍中有一件《29.09.64》以1.5286亿港元成交,成为迄今身价最高的赵无极作品。如今,不仅国内藏家翘首以待,很多欧洲艺术投资人同样开始打起了赵无极作品的主意。

赵无极  29.09.64  布面油画赵无极  29.09.64  布面油画

  2016年年底离开老东家佳士得“战后及当代艺术部”的布莱德-戈尔韦(Brett Gorvy),与另一位艺术经纪人多米尼克-列维(Dominique Lvy)共同成立了列维&戈尔韦画廊(Lvy Gorvy Gallery)。因为名声响亮,两人的一举一动向来都为艺术市场界紧密关注。

  在2017年初,列维&戈尔韦画廊在纽约举办了自己的首个大展“威廉-德-库宁|赵无极(Willem de Kooning|Zao Wou-Ki)”后,戈尔韦与列维发现自己的注意力不应该继续放在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这样名声显赫、投资潜力已被消耗殆尽的欧洲艺术家身上,而应该在全球市场中发掘更多的蓝筹股。显然,“威廉-德-库宁|赵无极”为二人带来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在纽约开幕的“威廉·德·库宁 | 赵无极”大展  在纽约开幕的“威廉-德-库宁 | 赵无极”大展

  于是,列维&戈尔韦画廊向外界透露:下一步棋是与赵无极基金会继续紧密地合作,包括共同策划展览和出版等工作。赵无极基金会秉持着积极的态度,表示:“多米尼克-列维与布莱德-戈尔韦二人的计划、诚意以及他们与众多合作者之间保持良好关系的履历,与我们对待赵无极艺术遗产的态度是一致的。”

  双方合作的前奏曲很快鸣响,2017年6月10日,第14届卡塞尔文献展在瑞士拉开帷幕。作为参展方,列维&戈尔韦画廊带去的作品中就包括一幅赵无极1957年创作的《深水》(Deep Water),这也是艺术家创作转型期的重要作品之一。后续的宣传造势活动也跃跃欲试,2017年9月,“威廉-德-库宁|赵无极”大展将巡展至香港。

  当然,选择赵无极是因为看中其背后广阔的中国艺术品市场。而对于列维&戈尔韦画廊来说,赵无极的号召力为自己带来的价值远超赵氏作品本身。“过去赵无极的藏家大多来自欧美,而近十几年来市场结构逐渐发生变化,亚洲市场越来越看重赵无极的作品,于是经营者的关注也越来越向亚洲倾斜。如今大中华地区市场所占比重与欧洲和美国几乎相差无几。而在欧美,德-库宁已经有了很好的认知度和藏家基础。威廉-德-库宁|赵无极;把二人的作品并置,对亚洲的藏家和观众而言是一个增进对中西战后艺术了解的绝佳机会。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跨区域地去提升艺术家与其艺术成就的影响力。” 列维说道。

  除了以上二者,列维&戈尔韦画廊还与其他3位亚洲艺术家有合作关系,他们是日本艺术家前川强,韩国艺术家郑相和以及李升泽。列维认为:“2008年后艺术市场进入一个冷静期,通过拍卖和艺博会可以得知,藏家群体仍然很强大,不过绝大部分亚洲艺术藏家很少踏出亚洲这块区域。”在列维看来,要在亚洲市场赚钱,就要真正在这里扎根。赵无极无疑是那艘最具号召力的“登陆艇”。

  “佳士得战后当代艺术部之前负责亚洲工作的专家李丹青将以总监的身份加入我们。我们即将在亚洲设立办公室,目前还不是最为典型的画廊形式。如今在亚洲,尤其中国,有太多新建起来的私人艺术博物馆和基金会。我们已经着手启动一些相关的项目,再加上李丹青与当地美术馆、基金会的良好关系,未来会有让人期待的部分。”列维如是说。

  来源:中国美术报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