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页宋版一两黄金:《礼部韵略》首现京城
本报记者 陈涛
“能够在八十岁时看到一部新发现的北宋刻本,真是一件十分高兴的事,就是为这件事活到八十岁也值了。”说这话的是日本著名汉学家、古籍版本学家尾崎康,老人清瘦的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这些天大黄鸭在北京,小孩子看了很激动,哇哇直叫。我们看到这五册宋版就像小孩子看到大黄鸭一样心情激动。”台北大学古典文献教授卢锦堂的开场白,逗得围坐在桌两旁的“老学究”们拍掌叫好。
昨天,来自海内外的一众古籍研究专家,为了一部新发现的千年古籍,早早就在京城开起了碰头会。它便是一函五册的北宋刻本《礼部韵略》。“它不仅刊刻时间比日本真福寺藏本要早二十多年,而且,去声、入声两卷都保存完好,为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一部比较齐整的北宋读本。”吉林大学中文系教授李子君擅长音韵学研究,据他介绍,真福寺藏本几乎丢失了全部去声,且残缺多达168个汉字。据了解,这部即将亮相匡时秋拍的古籍,不仅是迄今为止发现的《礼部韵略》最早版本,而且,是市场中难得一见的北宋孤本。
如何确定为北宋刻本?
避讳考据,反推成书年代
著名古籍研究专家李致忠至今还记得去年9月初次接触到这部刊本时的情形:江西藏家小心翼翼地打开用塑料薄膜夹着的书页,发现其书似被水浸泡过,有些书页已出现明显水渍后的皱褶。他从版式风貌、印纸墨色、字体刀法等方面比对后,虽不敢断定就是北宋刊本,但已认准年代不会很晚。
如何准确推定其刊刻年代,成为首要问题。李致忠想到了考据文中的避讳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卷五有如此表述:‘本朝著令,分名讳为二:时君之名,则命为御名。’就是我们在宋版书里常见到的,遇到当时国君的名字,就用四个小字‘今上御名’避讳。”李致忠发现,书中“恒”字右半边缺墨笔,“显然是回避北宋真宗赵恒的讳,说明此书刻印当在仁宗一朝或稍后。”而仁宗赵祯一名在书中也未曾遇到,“这就透露出‘祯’字是回避的,至于仁宗之后英宗赵曙、神宗赵顼、哲宗赵煦、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则均未予回避,进一步证明此书不会晚于北宋。”
最终,李致忠推定此书刊刻于北宋仁宗景祐四年(1037年)至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之间,是海内外现存最早的《礼部韵略》刻本。不过,李致忠这一推定也结合了此书的材质,其开卷为皮纸印造,捣碎桑树皮的外皮依稀可见,被认定为接近北宋版本。“此法鉴定有个讨巧之处,它恰恰是一部考试用书,押韵、避讳,尤为严苛。”著名美术史专家、古籍研究专家范景中说。
为何是重大典籍发现?
为最早版本,其后多次被删减
在范景中看来,不仅鉴定方法有些幸运,就连这部书的命运也幸运之至。“因为它像考试工具书一样,朝代一变就作废,没有用了,扔掉了。现在人想找一本明代的《三字经》都难上难,居然让这本北宋的《礼部韵略》给流传下来了,这得多大的运气。”
而李致忠认为,运气还远不止于此。原来,即便在北宋朝,这部关系着无数学子命运的韵律“圣典”,也曾历经数度增减删改。李致忠解释说,北宋沿袭唐制,科举不仅测试经义、策论,还要加试诗赋。而到了王安石主持变法时,便不再考试诗赋了,《礼部韵略》形同一部废书。而待到此后司马光主政,他又恢复了前朝惯例。
“这时当政者又想恢复《礼部韵略》,可语言已发生了变化,牵涉的字大概有十几个,皇帝就命人把这些字给填补进去。然而,不久又宣布不考试诗赋,等于原先补的那些又作废了。”李致忠介绍,《礼部韵略》再执行已是南宋绍圣年间的事儿了,又过去了一百多年。“从书的名字命名来说,真真正正叫《礼部韵略》的唯有这一部。”
李子君将《礼部韵略》比作《新华字典》。“现在的《新华字典》每版都不一样,旧版很快就消失了。而正是这未经删减的最早版本,对我们研究当时礼制体例的演变、相关音韵之间的关系,都能提供唯一依据。”
怎样判定典籍“出身”?
最终认定属民间坊刻本
据李致忠回忆,藏书主人起初告诉他说此书为北宋国子监官版,理由是此书卷目留有官文。“其实这篇牒文是在叙述丁度等奏进札子(注:古代一种公文,多用于上奏)中的话语。尽管有这样的话‘如可施行,送国子监印造颁行’,但这只是丁度等进呈书时的话,不能直接证明此本就是北宋广韵刊修所的雕造。”结合此本装帧风格偏粗糙,且书出现了好几种字体,李致忠认定它不是所谓北宋国子监的官版,而属民间翻刻。“不过由于考试书的缘故,内容提供的还是权威官韵。”
而古籍研究专家陈先行的推定,更多出不少数据分析。他特地量测过此书尺寸,其宽16.4厘米,高12.4厘米。他介绍说,现在人常见的南宋大版本、大开本的《礼部韵略》,宽、高分别为24.6厘米、17.2厘米,而《增修礼部韵略》还要更大一些,宽28.2厘米,高19.2厘米。“刊刻小本或许为了方便考试携带,但节省成本也是一个不能排除的重要原因。”陈先行说,联系到这个本子在雕版上的随意性,就连固定的版式,事先也没有做过设计,“官刻书当然不会如此,这就进一步证实了原先所作书坊刻工的判断。”
陈先行依据书中字体有异同,版面有的有断裂痕,也有满贯之处,还大胆推定它是一部后印本,而且经过修版。“修版又很仓促草率,反映了当时的市场需求很急,发行量很大。”
小知识
《礼部韵略》是宋代人学习诗赋的工具书
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于押韵十分讲究。而所谓平与仄要严格按古音来,并不同于现代的普通话。因此,古人通常使用官方颁布的专门指导押韵的书籍,《礼部韵略》便是其中最为流行的一本。
明代有书写道:宋人业举习诗赋者无不人置一本《礼部韵略》,犹今之四书五经焉。另据记载,宋初,学子进考场还可以携带《礼部韵略》,因为靠平时背诵也难记准,要写好某篇诗赋,得拿着书赶紧查到底是写对还是错了,尤其得避讳。它当时就是士子不可离的一部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