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八成当代艺术扛鼎拍品由798起步
本报记者 陈涛
昨晚,伴随匡时秋拍最后一个专场收官,国内秋拍年度大戏渐入尾声,总能为拍卖市场带来“惊喜”的当代艺术板块依然没有让人失望,屡有千万元级拍品诞生。巧合的是,美国艺术新闻网也将关注点放到了中国的当代艺术上,其刚刚发布的一份798艺术区发展专题报告显示,自2003年起,约80%的中国重量级当代艺术拍品由798起步——或者在这里创作完成,或者在这里展览成名,或者被这里收入囊中。
最为轰动的一次入藏当属上月初在香港苏富比拍出的曾梵志《最后的晚餐》,这件以1.8044亿港元成交的作品荣膺亚洲最贵当代艺术品称号。而这件拍品最初的收藏者以及出手者,正是798尤伦斯艺术中心创始人“老尤”盖伊·尤伦斯。据了解,“老尤”在收藏曾梵志作品的同期,还购进被称为“当代艺术F4”的张晓刚、王广义、方力钧、岳敏君等人多幅作品。在同样位于798的蜂巢当代艺术中心馆长夏季风看来,收藏本身就是对艺术最好的扶持、推广,“说他们的作品从这里起步名副其实,完成了由‘无名’到‘知名’的跃升。”
几乎每天都在与艺术家打交道的798艺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张国华,也有一份自己的“账本”:单论当代艺术板块,国内顶级拍品几乎全部出自798,至少在95%以上。他解释说,园区目前共有265家画廊,约100家属于活跃型,“把它们签约的艺术家,以及经常为之办展的名单罗列出来,就差不多是国内当代艺术群体拔尖儿的全部。”798内经营者也对这一研判表示了认同。上月初,方力钧回798办的年度个展,几乎聚齐了当代艺术圈所有“大佬”;被封为拍场“标王”的张晓刚办个展首选地依然是798;而著名雕塑家隋建国几乎每周都会到798转转,“感觉如果间隔一段时间不过去瞧瞧,就会有与当代艺术脱节的危险。”
由这里成名的艺术家依然不舍远去,那些处于成长期的年轻艺术家显然更看重这里的“人气”。签约798“北京公社”的80后女艺术家马秋莎便是其中一位。“看到展厅里来来往往的人们,你会觉得周身都被一股对艺术的热情所包围。”据张国华介绍,今年10月2日当天入园参观量接近9万人次,创下单日最高纪录。为了显示这里的“爆棚”,他列出一道简单的数学题:故宫总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接待量超过10万人次就被形容“水泄不通”;798核心区不到30万平方米,谁更挤?据他透露,今年入园参观量将首次达到400万人次。
艺术批评家朱其认为,尽管这些年陆续崛起北京宋庄、上海莫干山路50号、广州PARK19等知名艺术园区,798依然是中国当代艺术的风向标,其一大“吸附力”源自它独有的包豪斯建筑风格。“与低矮、拥挤的画室不同,这里高挑开敞的空间显然更适合为艺术而思考。”旅居海外多年的艺术家曹勇正是相中这一点,才在今年上半年到798筑起自己的“艺术世界”。
对于外界总有人质疑798商业氛围越来越浓,张国华回应称:“就像一个人不能总停留在孩童年代一样,艺术区也得经历不同的成长阶段,前些年更多扮演的是展览展示中心的角色,今后,它必然会进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他透露,园区内每天都有成交量,但都属私下交易,今后,798将建起独立的交易中心,“不一定像春、秋拍那样动辄上亿元的大型拍卖,主要是让老百姓参与进来实施常态化买卖。”
(原标题:逾八成当代艺术扛鼎拍品798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