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半狄《鹦鹉和扇子》900万落槌

2014年06月03日 16:45   新浪收藏  微博 收藏本文     

赵半狄《鹦鹉和扇子》900万落槌 赵半狄《鹦鹉和扇子》900万落槌

  新浪收藏讯  2014年6月3日下午,北京匡时2014春拍“融合——中国重要私人收藏当代艺术专场”开槌。赵半狄《鹦鹉和扇子》以680万起拍,最终以900万落槌,尺寸:200×175cm,估价:RMB 8,000,000-10,000,000。

  赵半狄

  1965 出生于北京

  1988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

  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对我来说,绘画显然不是我的梦。我的梦,我们不应该去描述它是什么,而是看这些年到现在,我做了什么?我在给大家展开这个梦,我在给中国社会展现这个梦。我这么多年的轨迹就是我追寻梦的过程。本身,我就活在我的梦当中

  引自:赵半狄访谈,《艺术地图》2008年1月刊

  新生代天才的近距离叙情诗

  “迷茫。”

  “扇子和鹦鹉,是无关之间的暗连,亲密中的疏离,这样的发现,令我伤神。”

  “这我最游离的作品,没有什么确凿的东西,包括情绪。”

  “我情愿把女人的笃定当作救命的稻草,在迷失的世界。”

  “当我画她的这张侧脸时,真的得到一丝慰籍。”

  ---摘自赵半狄谈《鹦鹉与扇子》

  出生于六十年代的一批中国艺术家在现代艺术史上被赋予了一个“新生代”艺术家的概念。作为一个历史分期上的群体,新生代绘画也带有一般性的共同总体特征,即作品的表现对象从集体情感和意识形态的表达,复归一种个人的自我境遇和非意识形态化的个人情绪的经验表达,它对艺术主体性的突破使绘画的主题回到了一种以个人化的自我境遇和日常性视觉经验为素材的表现中,并且在美学风格上确立了一种晚期社会主义精英青年的小知识分子的情调。

  作为新生代艺术家的代表,赵半狄的作品贴切地触及并揭示了一段社会时间内的社会文化心理,而其高超的绘画技巧,又让这种带有集体心理剖析的情绪带上一丝浪漫的情怀。艺术批评家在评价以赵半狄为代表的新生代艺术家时说道“由于新生代艺术家普遍不愿涉猎晦涩艰深的哲学问题,自然哲学观念不会作为艺术创作的核心原则动因。他们往往抓住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进行艺术创作,从一个非常落实、非常具体的人物的事件起点投射出一定的情绪性和观念性的精神因素。”

  这种精神性因素在赵半狄的作品中,体现为以一种宁静却又失落的叙事手法,描述了80年代末,青年集体由极致的敏感而衍生出的一种百无聊赖的精神状态。在作品《鹦鹉和扇子》中,两位青年男女相向而坐,其涣散的眼神不仅与应有的年龄不相匹配,更透露出一种大时代下彷徨而无谓的集体面貌。而占据画面近二分之一的古雅折扇,则与男子手中简陋的鹦鹉玩偶交相呼应,这既是一种对过往情怀的挽歌留恋,同时也是对当下贫瘠而苍白的现实生活,最无声的抗议。

  我的收藏二三事:拍卖中最贵的一张画

  Q: 赵半狄的绘画这两年又回到公众的视野中了,当时在所有人都在买“名牌”的时候你为什么选择了他的作品?

  A:大家公认的,画得最好的就是赵半狄,我当时我第一次看拍卖图录才知道有一个叫赵半狄的,在一次聚会时,我无意中听到席间朋友聊起赵半狄,当时没有人向我推销或者推荐。坦率讲,你没有经过绘画训练你很难判断这幅画谁画得好,尤其是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你的判断力会失准头。你要说一个画得特好,一个画得特别差的人,一般来讲就能够看出来。我当时就听到这么一句,赵半狄这家伙是因为画得太好了,觉得没挑战性了,于是乎不画,玩照相去了。就是这么一句话,我一想,还有一个画得这么好的人,那无论如何我也得把他的作品拿下,这幅作品因为我是从拍卖会上直接购藏的,坦率地讲,当时我对赵半狄的了解应该说几乎是零。为什么我当时花了很大的价钱购藏了这幅作品呢,其实说起来又是一个笑话。当我拿到拍卖图录的时候,我在翻看的过程当中,正好和一些艺术家在一起。我无意当中听到很多艺术家在议论这幅画,同样呢,他们也都议论到赵半狄这个人,通过这些艺术家私底下的议论,我大致得到了这么几个信息。一赵半狄当时在他的同班同学里面,有后来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刘小东,夏星等等,那么当年他的同学都认为赵半狄的绘画在班里是数一数二的。这是一个信息。第二个信息,因为赵半狄本人也认为自己在绘画这个领域里面,应该说已经没有什么挑战了,自己也认为自己画得很好,于是乎就不再继续从事架上绘画了,那么选择了一个新的领域。以后我们知道他始终坚持行为艺术,摄影艺术,甚至是电影艺术。所以我说当时因为我得到了这些信息之后,以我还算敏锐的判断,我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艺术家。第一他的绘画的技艺我们应该不用怀疑了。第二他继续从事其他相关类型的艺术的实践和艺术的挑战,我认为这个艺术家应该是前途无限。所以当年我在这个拍卖会上以当时比较高的价钱购藏了这幅作品,这是我在拍卖过程当中买得最贵的一幅画,当时花了98万。

  Q:这在当时确实是个高价,这个价格当时你可以买至少两张张晓刚。

  A:那个时候张晓刚30多万,40多万就能买到。所以为什么我说千万别说作品谁捡到漏,那是针对后来的市场说的,你买的时候都是花了当时的大价钱,没有那么多的漏让你捡,你就记得这句话,这世界没有漏留给你。

  Q:我看到赵半狄老师作品当中有很浓的浪漫情怀在内,同时他浪漫的情怀又和当时作为八十年代末那种敏感,脆弱的精神交织在一起,那这种情怀对你而言是怎样理解和感悟的呢?

  A:我现在的回答和当时我在购买时候他的作品时的出发点可能并不一致。因为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是在日后的十年左右的光阴当中逐渐地才对它有了一种学术上的,一种理论上的,甚至一种实践上的认识。

  每个人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当你对一个艺术家,当你对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不管当时是什么样的一个诱因,总而言之能够打动你,同时让你下决心,它一定有某种内在的联系,只不过这种联系性,你当年并没有梳理得那么清晰。所以日后来看,我觉得包括以后赵半狄所从事的这些艺术实践,对于我来讲恰恰是我认定一个当代优秀艺术家必须具备的素养,而且对于艺术的探索,对于整个社会的质疑和批判,作为当代艺术家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我觉得赵半狄是他们那一代里面的一个另类,一个非常重要的先驱。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