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德2015秋拍在即 大家都盯着潘天寿的两幅巨作
浙江在线11月04日讯 (钱江晚报记者 林梢青)一年一度的艺术品秋季拍卖,又将在本月拉开帷幕。
在中国艺术品拍卖20多年历史中,领军的嘉德,一举一动始终有风向标意味,也总是不动声色地定下每一季的基调。
尤其,今年嘉德秋拍的焦点,依然属于中国美术学院(原浙江美院)老院长潘天寿先生。
在11月15日秋拍“大观”夜场中,将出现两件潘老的博物馆级巨制——作于1961年的《朝霞》与作于1964年的《劲松》。
同时,这两件寄托着潘老品格与理想的博物馆级巨制会否重回浙江,也成为了一个有意思的猜想。
11月11日~13日,拍卖的作品都将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公开预展,无论买不买,都可以去看一看。毕竟,这样的巨作,展出的机会也是不多的。
数量少,多为精品
潘天寿巨作创天价
要分析今年两件潘老巨制的拍卖结果,要从春拍的《鹰石山花图》开始说起。
今年上半年,潘老的博物馆级巨制《鹰石山花图》以2.79亿元成交,创下潘老个人作品拍卖新纪录,也成为今春最贵拍品。
作品本身尺幅巨大、创作精良,只是天价诞生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方面,则要对潘天寿存世作品的数量、质量作全局观。
首先,潘天寿先生的存世作品,数量少,且多为精品。
潘天寿先生认为自己先是一位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位画家,因此,他将创作视为自己教育的一部分,对作品要求极为严苛,一遇不满便自行销毁。另外,潘老的应酬作品也极少。
第二,潘老的巨幅创作目前基本存于博物馆、纪念馆,不可能再流通于市场;还有一些文革期间抄没失踪的作品,目前藏于私人手中,碍于种种原因,也不便即刻公开流入市场。
而市场的规律是物以稀为贵,加之潘天寿先生在中国近现代美术史的地位已有定论,因此,一旦有巨幅精品进入拍卖会,必然诞生天价。
《鹰石山花图》如此殿堂级的作品以天价拍出,学术与市场皆大欢喜——市场价格,也是潘天寿艺术价值的一种印证。
《劲松》与《朝霞》不仅稀罕
还很有说头
今年“大观”夜场的《劲松》与《朝霞》,依然是珍罕的博物馆级巨幅创作。
尽管2.79亿元的纪录很难再被打破,但两件中估价较高(6800~8800万元人民币)的《劲松》,极有可能会以超过亿元的价格成交。《朝霞》的估价略低,5200~6200万元人民币,但从绝对值而言,也是实打实的高价。
在市场行情普遍平淡的拍卖时节,潘老的作品,真的是撑足了场面。而且,无论是市场或学术,这两件作品都很有说头。
建国伊始,新的社会环境对中国画提出了越来越多的质疑。
1950年代末期,随着徐悲鸿、齐白石两位最具影响力的中国画家先后谢世,作为时任浙江美术学院院长的潘天寿,被推到了艺术思潮的风口浪尖。
1957年,潘天寿在《美术》杂志上发表《谁说“中国画必然淘汰”》一文,坚定地扛起了中国画这面大旗。
这一时期,潘天寿进入到了艺术创作的高峰阶段,创造力得到了彻底的释放。在此后的数年间,《灵岩涧一角》、《雁荡山花》、《鹰石山花》等一大批堪称殿堂级的中国画巨制,应运而生。
《劲松》便是这批作品中的一件,《朝霞》亦完成于潘天寿的这一艺术创作高峰时期。
《劲松》所描绘的,苍茫天地之间,一棵劲松屹立磐石之上,撑起一片天空,如同画家此时的心境,坚毅又带有一丝苍凉。潘天寿以这样的大画,直接反击了当时“中国画不能画大画”的质疑。此件作品创作完成之后,即被存放于潘天寿家中,文革抄家时被抄去。
而《朝霞》中的鹰鹫,也是潘天寿画中常见的内容。
据说,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有秃鹫的展览,潘天寿就是从那里开始,让鹰鹫进入自己的画面的。对于潘天寿而言,鹰鹫如同松树,都是与他性格相符合的题材,又比较适合他的笔墨表现。
谨慎的浙江藏家们
这次会出手吗
这样的博物馆级巨制,无论保存在何处,都令人欣慰。但身为潘天寿的故乡,和中国美术学院的所在地,浙江人也难免会有这样的猜想,这样的亿元巨制会被浙江藏家带回来吗?
在中国嘉德总裁助理、中国书画部总经理郭彤眼中,浙江藏家对于本土的大师是极为钟情的。
潘天寿、黄宾虹、陆俨少这几位大家,都是浙江藏家极为青睐的,有一批藏家系统收藏这几位大师,长期为这些大师的学术活动出力,甚至,还有浙江藏家会为了争论黄宾虹和李可染谁的艺术造诣更高而不惜翻脸。
有意思的是,另一方面,精明务实的浙江藏家,钟意的作品大多处于中档区间。价格特别冒尖的作品,他们出手很慎重。
十位北方藏家争抢一件《鹰石山花图》,浙江藏家不占一席便是一个实例。
但郭彤谈到,近期浙江不少藏家开始筹备美术馆,让这些博物馆巨制回归,有了更多的可能。
扫描下载宝库APP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官方微信
相关专题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