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轩18秋拍·现当代艺术:贺慕群的纸上世界

2018年11月12日 15:1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北京诚轩拍卖公众号

  贺慕群一生颠沛流离,1950年代远赴巴西,1965年后定居巴黎长达三十七年,这使得国内艺术界对她的创作知之甚少。其实,早在1960年代她便在欧洲获得绘画大奖,是二十世纪中后期屈指可数于海外获得声誉的中国女性艺术家。

贺慕群(1924~2012)上世纪60年代在卢浮宫看画贺慕群(1924~2012)上世纪60年代在卢浮宫看画

  贺慕群的绘画风格十分鲜明,早年制作版画的经历,使其作品没有一般女性艺术家那种精巧细致的柔美画风,而是在保持具象表现的同时,不失简约利落,形式感极强。1960至1970年代她以人物为主角创作的“玩具系列”,形式构成因素较为明显,而1980年代后至2000年初,静物题材作品渐渐增多,她尤其偏爱面包、蔬果,喜欢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寻常之物作为描绘对象,在贺慕群的笔下,这些东西被赋予不寻常的属性,充满了生命力与炽热的感情。

  Lot.645 贺慕群 《无题之二十一》 纸本水彩 76 × 48cm。

  展览:“贺慕群纸上作品展”,2011 年 12 月29 日至 2012 年 1 月 19 日,今日美术馆,北京

  本场选取贺慕群1960至1970年代创作的四幅纸本作品,题材包含人物、静物。贺慕群画人不落窠臼,她不甚关注五官与面部表情,甚至常从正后、侧后角度进行描摹,《无题之二十一》(拍品编号645)即是典型例证,画中人物简练概括,造型严谨结实、充满力量感,主角头部以黑色覆盖,显得单纯、有力;画家更感兴趣于人物的动作、姿势,四肢、躯干与胸部用大面积的对比色系平涂,表达人体曲线和性别特征,流畅的笔触起承转合清晰可见,使整幅作品极富律动感。

Lot.645 《无题之二十一》局部Lot.645 《无题之二十一》局部

  画中“双手抱头”的动作是贺慕群喜爱的造型,在她的“玩具系列”中常常出现,它是渴望,是自我保护,是画家埋藏于内心深处柔软温和的母性光辉,应当说,“双手抱头”既构成了贺慕群早期人物创作重要特色,也传达出画家对生命、人性的深刻感悟。

  Lot.646 贺慕群 《人物之七十九》 1968年

  纸本水彩 32 × 24.5cm。

  展览:“贺慕群纸上作品展”,2011 年 12 月 29 日至 2012 年 1 月 19 日,今日美术馆,北京

  《人物之七十九》(拍品编号646)则从正面描绘两个裸女,五官和面部表情皆被省略,对比色平涂之后加以粗壮的线条勾勒轮廓,造型简洁,背后的椅子也不遵循严格的透视关系,完全依靠色块、线条表现物体的形态、质感、厚度和空间关系,反映出贺慕群高超的视觉形象处理能力,“逸笔草草”却趣味十足。

  Lot.647 贺慕群 《无题之三十五》 纸本水彩 56 × 41.7cm。

  展览:“贺慕群纸上作品展”,2011 年 12 月 29 日至 2012 年 1 月 19 日,今日美术馆,北京

  《无题之三十五》(拍品编号647)与《无题之二十五》(拍品编号648)是贺慕群典型的静物水果题材。《无题之三十五》中红、黄、绿色的水果置放在黑色大圆盘中,造型随性洒脱,不拘形似,上、下方的背景填满,使得水果色彩对比鲜明,牢牢抓住了观者眼球。《无题之二十五》应是1967年的创作,以黑、绿、棕、青平涂设色,线条恣意奔放,一气呵成,其中以黑色勾勒的圆圈更是该系列作品典型特征。

  Lot.648 贺慕群 《无题之二十五》 1967年

  纸本水彩 49 × 56cm。

  贺慕群的艺术不属于任何流派,三十七年的巴黎生活并未让贺慕群在艺海中随波逐流,不管静物、风景,抑或再普通不过的劳动用具,在她的笔下都充满质朴平易的亲切感,这显然源于艺术家单纯和真挚的本性。画家用自己独有的语言自由地表达,只为内心情感、生命体验而创作。坚持走过了一条潘玉良所言的“艺术苦路”,她的价值理应得到世人肯定。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标签: 贺慕群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