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轩18秋拍·书画:潘天寿笔下的米家云山

2018年11月14日 10:48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来源: 北京诚轩拍卖公众号

  Lot 420 潘天寿(1897-1971) 烟岚浮翠

  立轴 设色纸本

  廿三年(1934)作

  展览: “南洋华园藏画—亚洲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香港)保利艺术空间,2013年4月,并出版于展览画册第15页

  出版: 《近代百家书画名迹集粹》第145页,长流画廊,1990年12月

  《近代名家书画选集》第32页,(台北)甄雅堂艺术有限公司,1991年3月

  著录: 《名家翰墨·第26期·潘天寿·册页》第120、E8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136.4×51.5 cm。 约6.4平尺

  RMB: 4,000,000-5,000,000

拍品部分出版物拍品部分出版物

  与林风眠、吴大羽齐名的方干民

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者、美术教育先驱方干民中国现代艺术的开拓者、美术教育先驱方干民

  《烟岚浮翠》是潘天寿绘赠老友方干民的作品,方干民(1906-1984),浙江温岭人,油画家、美术教育家。1927年留学巴黎美术学院,与颜文樑、汪日章等同学,是首批留法的中国画家。1929年回国,1930年受聘于杭州国立艺专,与林风眠、吴大羽、蔡元培之女蔡威廉同为该校西画专业的核心人物,并与林、吴并称“西画三教授”,学生包括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彦涵、董希文等等。

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左九为方干民杭州国立艺专教师们,左九为方干民

  安江学潮

  1936年杭州国立艺专西迁,后与南下的北平艺专合并,更名为国立艺专(即中国美术学院前身)。1939年学校西迁至云南呈贡县安江村,时任教务主任的方干民与原北平艺专教授常书鸿教学思想相悖,校长滕固支持常书鸿,方干民被免职。

杭州国立艺专教师郊游合影,前排中坐者为潘天寿,右二站立者为方干民杭州国立艺专教师郊游合影,前排中坐者为潘天寿,右二站立者为方干民

  而此前林风眠、吴大羽离校,蔡威廉病故,原杭州国立艺专主张融合西方现代派的教授仅有方干民一人,加之学生们对方干民非常拥戴,故而对滕固校长的决定不满。事件升级为学潮,学生封锁了安江村的所有出口,滕固则从昆明调来武警部队作为回应。此次“安江学潮”使得国立艺专元气大伤,方干民、常书鸿、滕固相继离校。

  四十年的交谊

  对方干民的能力,潘天寿是非常清楚的。1944年潘天寿于重庆磐溪出任国立艺专校长之后,立即复聘方干民任西画系教授。1945年艺专创建西画画室制,林风眠、方干民、李超士和倪贻德主持。1946年国立艺专重回杭州,方干民继续主持画室。1947年汪日章接替潘天寿担任校长,方干民也离开学校,之后辗转于上海美专、南京军事学院、浙江美术学院。

国立艺专教师合影,前排左四为方干民,左五为潘天寿国立艺专教师合影,前排左四为方干民,左五为潘天寿

  在“文革”中,方干民、潘天寿、吴茀之同关一室,据卢炘的《大笔淋漓:潘天寿传》 记载,那时“方干民被踢得全身乌青,实在忍受不住,服大量安眠药自尽。幸亏发现得早,总算救活了。潘天寿和吴茀之也都全身浮肿,经常被打得鼻青脸肿。他们的房间经常更换,以后又日夜加锁。”相较于潘天寿,方干民是幸运的,1978年后他重拾画笔,作品以风景题材为主,1984年病逝于杭州。

方干民晚期作品《拱宸桥北河道风光》,1983年方干民晚期作品《拱宸桥北河道风光》,1983年

  对于方干民这位国立艺专最重要的西画教师之一,朱德群曾撰文回忆道:“杭州艺专在情势逼迫之下,一迁再迁。。。。。。当时我是第三年,授课老师只有方先生,直至第四年,因为一直担任我们班的班长,两年多的授业,我有较多的机会与方师接近,他为人纯正、温和、教学严肃认真,对学生亲切,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长者。”

方干民代表作《白鸽》,1934年方干民代表作《白鸽》,1934年

  吴冠中在《忆方干民老师》一文中说:“方老师在素描课中竭力要求形的正确,毫厘不差,并重视体面造型,大处着眼,引导初学者一开始便着眼于对象的整体性,勿因琐碎而忽视概括。他自己作画也体现对真实、准确与概括的追求……”

  1930年代的潘天寿

  潘公凯在《儒士潘天寿》中记述到:从杭州艺专任教到抗战内迁的前十年,对潘天寿来讲是沉浸于学术研究和创作实践的最好、最安定的一段时期,他也迎来了艺术思想和艺术创作的旺盛期。当时潘天寿的整个生活几乎就是著书、作画、授课,在此期间,出版了《中国绘画史》修订版,赴日考察艺术教育,与友人游历黄山、富春江,又先后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多地举办画展。他还与上海、南京的几位朋友组成了国画研究会“白社”,作为业内的精英小圈子,一个共同切磋思想、交流画艺的平台。……潘天寿对于绘画创作与美术史的思考,尤其是对中西方文化比较关系的把握,基本上是在杭州艺专的十年当中确立起来的。

  米家山水

拍品《烟岚浮翠》局部拍品《烟岚浮翠》局部

  在拍品《烟岚浮翠》中,潘天寿借鉴的是米家山水的皴点技法,这在他的传世作品中非常少见。米芾、米友仁父子开创的“米氏云山”一脉,以“平淡天真”为审美标准,被文人画家推崇为“逸品”,为文人画树立了高层次的典范。此脉经金元时期王庭筠、高克恭、方从义等发扬光大,作为文人墨戏的代表而备受推崇。

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局部米友仁《云山墨戏图卷》局部

  拍品《烟岚浮翠》独特非常,不同于他以线条勾勒为主、一味霸悍的常见作品,而是以韵致取胜。远山以米家皴法点染,中景中央的巨岩亦是以皴点表现。而其势向左,与重心在右的远山形成反向呼应,高士读书的草庐被压至画面边缘,亦增构图之险。其下以一江力避拥塞,近景坡石上杂树点点,逸趣更增。

《烟岚浮翠》局部《烟岚浮翠》局部

  潘天寿在学习古人的同时,也不忘了加入独立的评价,他尖锐地指出:“凡人文画往往注重文人风趣,而缺功力,即董氏之所谓顿悟禅也”、“无十年面壁之功,徒以顿悟护短,为明清士夫通病”。在《烟岚浮翠》中,他题写“皴勾谁有刀金错,泼墨诗浓云水间。点抹原非徒草草,漫言易学米家山”,强调了功力对于学习传统绘画的重要性。

  Lot 420 潘天寿(1897-1971) 烟岚浮翠

  立轴 设色纸本

  廿三年(1934)作

  展览: “南洋华园藏画—亚洲重要私人收藏近现代书画”,(香港)保利艺术空间,2013年4月,并出版于展览画册第15页

  出版: 《近代百家书画名迹集粹》第145页,长流画廊,1990年12月

  《近代名家书画选集》第32页,(台北)甄雅堂艺术有限公司,1991年3月

  著录: 《名家翰墨·第26期·潘天寿·册页》第120、E8页,(香港)翰墨轩出版有限公司,1997年10月

  136.4×51.5 cm。 约6.4平尺

  RMB: 4,000,000-5,000,000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