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轩2019春拍现当代艺术: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思考

2019年05月20日 12:37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北京诚轩拍卖2019年春拍当代艺术板块囊括诸多颇具潜力的艺术家,作品新颖奇绝,彰显新一代艺术风貌,值得藏家关注。

Lot.705  张雪瑞  二分之四百  2010年

  Lot.705  张雪瑞  二分之四百  2010年 布面丙烯  100×100cm

  2004年张雪瑞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她的作品风格鲜明,只单纯将彩色颜料手绘于设定的格子内,却具有电脑制图般精细的色彩渐变效果。她笔下的格子就像屏幕上一个个规则的像素,时刻挑战着观者的视觉体验,仿佛能感受到一位如履薄冰的艺术家小心翼翼地填充既定空间,画家对色彩精确感知和掌控令人惊叹。

  张雪瑞在画布三个角设定三个原色,按一定比例将三个原色调和,再绘于相同面积的格子内,形成渐变,第四个角的颜色往往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本幅《二分之四百》创作于2010年,通过对角线将既定的方格一分为二,形成四百格三角形格子,整体画面渐变的同时,又出现局部空间的色彩对比,较单纯的渐变更具挑战。为了尽快获得效果,张雪瑞经常用胶带辅助确立边缘线并用吹风机让画面速干。因仅凭肉眼感知,色彩变灰阶段最考验画家功力,每每这时,张雪瑞的格子都需要画很多遍才能满意,有时画面甚至会失去控制,使局部色域处于混乱状态。如何从混乱中重新找回秩序,是对画家更大的考验。

  张雪瑞摒弃绘画性和意识形态,将自己限制在纯色绘画制作过程中,通过时间流逝杜绝对“意义”的解释,使作品保持客体一般的静默。这种无法用言语和具象图式说明的艺术内涵从现实中抽离,成为一种“绝对的艺术”,它标志着艺术发展已触及绘画的边缘,接近于丹托风格矩阵的全负属性。但是,在张雪瑞的作品中,又分明表现出颜色之间微妙关系,使其不至于限入“无”或“空”的危险境地。张雪瑞说:“在生活中难以实现的亲密关系,我希望能在绘画中体现出来,一种我和色彩之间的亲密关系。”这是艺术家内心情感的个性表达,透过作品表面的理性和控制,我们依然能看见一个纯净的灵魂。张雪瑞的色彩格子在静默中充满张力,于平面内结构出“空间的厚度”。

Lot.706  胡晓媛  木之二  2008年

  Lot.706  胡晓媛  木之二  2008年 绢本综合材料  37.5×33×2cm

  展览:“夏至:胡晓媛个展”,2011年6月19日至8月29日,谷公馆,台北

  胡晓媛生于哈尔滨,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设计系。2007年以中国第一位女性艺术家身份,受邀参加第12届卡塞尔文献展,曾两次入围“AAC艺术中国青年艺术家”奖项。

  胡晓媛作品气质敏感、纤弱而又坚定,她以最低限度视觉形式,改造客观对象原本形式,赋予其全新的语言结构和属性,引发观者哲理思考。“木”系列是胡晓媛最具代表性作品,自2008年起,她的创作始终伴随着与木头这一材质的思辨而互动生长。本件《木之二》是胡晓媛“木”系列最早作品之一,画家将木头废料经清理、打磨制成光滑的木板,覆上半透明的绡(生丝),用墨在绡上描画木板表面纹理,后将画好的绡取下,用白漆把曾被描摹过的木板表面覆盖,最后再用黑色铁钉将绡绷在木板上。

  胡晓媛以绝对的耐性和漫长的时间改造木板,企图探索微弱纤细与坚固恒常之间的互生关系,看似完美真实的木纹,其实道道是人为的细腻再现,以及对本质的覆盖。手绘木纹与真实木纹的辨证关系极富禅思意趣,这种“似是而非”的视觉感受即为画家常说的“空性”,以不同角度连续看待同一事物,使其不再被限定于原有的指向和清晰的范畴,它的存在变得宽泛、自由。

Lot.707  杨心广  抽象绘画C系列之八

  Lot.707  杨心广  抽象绘画C系列之八 2014年  布面油画  230×200cm

  2007年杨心广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受教育背景影响,他的创作绕开了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现实的直接描述、隐喻或批判,而在材料和形式层面展开实践,聚焦视觉的物质化问题。

  本幅《抽象绘画C系列之八》是杨心广“长物志”系列作品的延续,画家用鞭子沾取颜料在画布上抽印出痕迹,颜料四溅,线条绽出毛边,创造出新颖的艺术形式和视觉体验。艺术家曾简明扼要地解说这些作品:“这是用鞭子抽出来的,所以叫抽象画,这才是真正的抽象画。”与杰克逊· 波洛克(Jackson Pollock)的行动绘画类似,杨心广此系列作品尺幅很大,更增强了作品的张力,颜料浸入画布深处,以及鞭子纹路的留痕,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震撼,仿佛能听到如雷贯耳的鞭子声。画家抛开具体形象的构建,用“抽”出来的作品拓宽“抽象画”的内涵,以一个直白且冷幽默的文字游戏,建立起语言和材料的全新关系。

Lot.708  简策  机场  2014年

  Lot.708  简策  机场  2014年 布面油画  120×150cm

  简策生于山东济南,四岁移居德国,2008年毕业于柏林艺术大学美术系,并攻读柏林洪堡大学图像与艺术史学博士学位。简策长期关注技术、知识、视觉经验与图像生产之间的交叉关系,将绘画、影像与设计进行渗透融合,通过消解具体概念、形象,建立新的逻辑形式和观念体系。

  本幅《机场》将具象飞机场形象打散,以几何图形方式搭出框架,大量硬边线条分割画面,一些线条互相重叠形成素描排线的效果;右上角和左下角的乌云,以水墨晕染方式写意而成,与严谨理性的几何块面形成强烈对比。画家曾说:“我在构图的时候,实际上把它作为一个抽象的图来设计。基本布局是根据画布本身提供给我的比例和尺寸来定的,把画面分成一半,再分成一半,再分成三分之一,等等。”简策的画打破了固有观看方式,分析、解构并重构图像,制定出一种画面内部的构图规则,这一点与大卫· 霍克尼(David Hockney)的透视重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