鍒嗕韩鍒板井鍗�

张聿光《白洋晚眺图》讲述故国之痛

2013年03月11日 17:31   新浪收藏  微博

张聿光《白洋晚眺图》 张聿光《白洋晚眺图》

  新浪收藏讯 据悉,上海道明2013春拍将推出“日出海上——首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专场”,其中一幅张聿光的《白洋晚眺图》颇引人瞩目。

  夕阳西下,天空已然泛黄,葱茏的樟树下,几人或坐或立,向着白塔洋畔的普照寺方向,怔怔发呆。

  张聿光先生的这幅画,初看平淡,深究下去,背后所承载的,却是画家本人一段颠沛流离的苦痛经历。

  始于金陵,成于渝州。

  张聿光先生本是浙江绍兴人,但在完成这幅画时,已然客居重庆。画面内容所欲描绘的,也是家乡绍兴陶堰白塔洋的湖光山色。当年张聿光与表叔陶冶公相遇于金陵,两人共游燕子矶,触景而生思乡之情。于是,便有了这幅画创作的开端。却没想成,张聿光在金陵还没完成此画,日本侵华战争爆发,沪宁两地势必也难逃相继沦陷的厄运。仓皇之下,张聿光只能逃往四川。而后在蜀地与表叔重逢,山河破碎,剩水残山,家国之痛在故人之间更尤深切。

  画面平静,却是深邃。平静的山、平静的水、平静的建筑,以及看似平静的三个人物。

  三个人物,将观者的视线自然而然地引向了远方——夕照之下辉映庙阁的景致。这些景色,无疑是平静而令人陶醉的画面。而在“倉皇入蜀”的情形下,这些画面,却无疑是添入了更多复杂的情怀于其中。夕阳美景,在这样的情形下,也更像是对国势衰败的一种写照。三个人物的表情我们无法看到,但那种无从捉摸的情绪,是否也藏着一份对家国未来的忧思呢。

  张聿光:(1885—1968)字鹤苍头,别号冶欧斋主。浙江绍兴人。民国美术界的风云人物,与刘海粟共创上海美专。建国后为第一届上海中国画院画师。作品取材宽广,能融中西画法,饶有天趣而风格独立。

分享到:
猜你喜欢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闻

  • 新闻
  • 图片
  • 微博
  • 博客
  • 视频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