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朱沅芷:过亿估价背后还隐藏了什么

2017年09月21日 11:41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9月中旬,第一代旅美华裔画家朱沅芷的代表作《工业之轮在纽约》75年来首度释出市场,引发热议。被谈论的焦点除了朱沅芷坎坷的人生轨迹,独特的艺术追求外,还有《工业之轮在纽约》恢弘的气势,以及8000万-1.2亿港元,令人仰视的超高估价。在目前香港艺术品二级市场中,中国二十世纪现代艺术版块里单件油画拍卖价格过亿者,仅有吴冠中、赵无极和常玉三位,如果《工业之轮在纽约》在本次拍卖会中顺利成交,那么朱沅芷将很可能成为第四位跻身亿元行列的艺术家。

  不过相较于上述三位艺术家的显赫声名以及市场底蕴,朱沅芷尽管在小圈子中有一定热度,但其在市场认知度、市场基础和高价纪录等多个方面都还有很大差距,如今一件作品如平地惊雷般出现,并且试图一步登天,也难怪引起业内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那么《工业之轮在纽约》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其在朱沅芷短暂而波折的一生中占有怎样的位置?又是何种原因促使艺术家家族选择在2017年这个时间点以如此高价将其推向市场?

  盛世“钻石”——《工业之轮在纽约》

  《工业之轮在纽约》其实是一个命题作文。1932年,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搬迁至现址,策划了开幕展“美国画家和摄影家壁画展”,朱沅芷得到的展览命题为“战后的世界”,并被要求在6周内提交一幅三联屏,以及一幅7x4英尺的大作。朱沅芷随即决定将纽约最经典的景观——布鲁克林大桥和曼哈顿的摩天大楼作为自己作品的主要对象。

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油画画布 213x123cm 1932年作 香港苏富比秋拍估价:80,000,000-120,000,000港元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油画画布 213x123cm 1932年作 香港苏富比秋拍估价:80,000,000-120,000,000港元

  在这6周里,朱沅芷谢绝了一切访客,把自己关在房内,每天废寝忘食,仅靠大量白酒来支撑体力,才终于完成了两幅标志其艺术巅峰的经典:一幅是三联屏《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而更重要的一幅,便是《工业之轮在纽约》。

  在《工业之轮在纽约》中,朱沅芷采用了一种近乎宋代山水画式的垂直全景构图,展现的却是美国的城市景观。画面整体呈现暖黄色,图式复杂,构图布局却十分和谐。朱沅芷所展现的,是经历“狂飙的20年代”之后,已经成为国际大都会的纽约。画面左上角呼啸而入的双翼飞机,象征着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现代科技的腾飞,而曼哈顿高楼和耸立的布鲁克林大桥,则把一尊古希腊罗马雕塑“掷铁饼者”挤到了画幅的左下角,预示着20世纪的美国产物将压倒欧洲文明的源头。

1932年正在绘制《工业之轮在纽约》中的朱沅芷1932年正在绘制《工业之轮在纽约》中的朱沅芷

  12位玩马球的企业家围绕成圈,被置于近景处,这种颇似马蒂斯经典作品《舞蹈》的图式占据了整幅画面将近一半的比例,凸显了他们的地位,代表着美国的工业社会精神——虽然美国立国源于欧洲移民,但社会没有根深蒂固的贵族阶级,财富来自个人智慧和努力。让数千年来一片沉寂的美洲大陆,崛起成足以影响全球的崭新强权。

《工业之轮在纽约》近景,12位马球手占据画面近一半尺幅,而一尊古希腊罗马雕塑“掷铁饼者”挤到了画幅的左下角《工业之轮在纽约》近景,12位马球手占据画面近一半尺幅,而一尊古希腊罗马雕塑“掷铁饼者”挤到了画幅的左下角

  尽管《工业之轮在纽约》讴歌了纽约之美好,然而朱沅芷从来都是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画面中央,布鲁克林桥下,朱沅芷以黑色线条画下一个准备从桥下一跃而下的透明人物。这个透明人物所占位置极小,却在画面正中央,甚为惹眼,反衬着前方的马球员巨轮,传达一种深刻的痛苦,像刺针般截破这歌舞升平下的不安?

画面中部用黑线勾勒了一位试图自杀的人,有一种说法此人为华人,是朱沅芷对当时盛行于美国的种族歧视的反抗画面中部用黑线勾勒了一位试图自杀的人,有一种说法此人为华人,是朱沅芷对当时盛行于美国的种族歧视的反抗

  《工业之轮在纽约》的诞生,也标志着朱沅芷的“钻石主义”理论趋于成熟。他的创作风格,在1925至26年以“共色主义”为主调,明快亮丽的色块析解眼前景物,组成半具象的构图,富于音乐的韵律节奏;及至巴黎时期,崭新的经历让沅芷画风迥然大变,富于超现实主义特征;这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至纽约时期逐步融合,形成他独创的“钻石主义”:在理论层面上,他把创作因素分为三大类(物理性、脑性、心理性)和九小项(色彩、形体、光线;时间、道德、目的;情绪、观察、欲望),并以三角形组合构成图解;在作品层面上,则可见其画面在具象之中蕴含丰富的心理隐喻或梦境叙述,浓郁的色彩具有表现主义特征,并且暗藏许多小三角形色块构图,有如剔透的钻石切割面。

  年少成名,一生颠沛

  《工业之轮在纽约》的激昂记录了朱沅芷从旧金山去到巴黎,再返回纽约后少年成名的意气风发,但命运的玩笑有时就是如此突如其来,如同创作《夜巡》后的伦勃朗,朱沅芷也在完成《工业之轮在纽约》后境遇急转直下。此后朱沅芷再未创作过尺幅如此之大,情绪如此昂扬的作品,因此《工业之轮在纽约》在朱沅芷的艺术生涯中更显独特。

  1921年,初到旧金山依亲的朱沅芷考入加州美术学校(California School of Arts,现在为旧金山艺术学院 San Francisco Art Institute)研读,师从欧菲德(Otis Oldfiled, 1890-1964),深受立体派、野兽派及共色主义的影响。1926年冬,学成后的朱沅芷在他所协助创办“现代艺廊”(Modern Gallery)举行了了生平首次个人画展,并因此结识了穆哈特王储夫妇,他的才华被这对法国贵族所赏识,经由他们赞助,朱沅芷得以前往巴黎发展。

朱沅芷 《我的妈妈在哪》布面油画 1927年朱沅芷 《我的妈妈在哪》布面油画 1927年
朱沅芷《吹笛者(自画像)》布面油画 1928年朱沅芷《吹笛者(自画像)》布面油画 1928年

  1927年来到巴黎,投入美术馆和前卫艺术家沙龙的朱沅芷仿佛到了另一个世界,透过穆哈特夫妇的引介,他与诗人保尔·瓦雷(Paul Valery)女文学家史坦(Gertrude Stein)成了朋友,深受象征主义影响。他的作品于1929年进入独立沙龙(Salon des Indépendants),而且在巴黎声名卓著的博翰珍画廊举行个展,这个曾经成功推广印象主义及现代主义一众大师的平台,对他而言无疑是重要的事业肯定。同时他还在巴黎认识了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女诗人鲍尔·德·洛丝(Paule de Reuss)。可以想见彼时二十来岁的青年朱沅芷是多么意气风发,未来似乎充满了希望,而这些激昂的情绪也如数展现在他当时的绘画当中。

  可惜好景不长,在巴黎风生水起的朱沅芷却因遇上经济大萧条发展受阻,赞助人无力继续对艺术家资助,他只好于1930年回到纽约。1932年应MOMA之邀,朱沅芷用尽之前所学创作了《工业之轮在纽约》和《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三联作)》,尽管《工业之轮在纽约》在MOMA展出时受到了《纽约时报》等主流媒体艺评家的称赞,但却没有因此获得更多的机会。当时的纽约,抽象表现主义正处在上升期,朱沅芷偏向30年代社会现实主义及象征主义的审美风格并不受画商的青睐。

与《工业之轮在纽约》同期创作的《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三联作),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1084万港元成交与《工业之轮在纽约》同期创作的《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三联作),2014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1084万港元成交

  事业不顺也造成了朱沅芷第一段婚姻于1932年划上休止符。1935年朱沅芷参加为帮助艺术工作者度过经济危机的“艺术促进会”赞助计划,结识了当时仅有16岁、他第二任妻子海伦·威玛(Helen Wimmer, 1919-2004),两人于1942年结婚,隔年生一女,即今日知名的艺术家朱礼银(Li-lan)。

朱沅芷之女朱礼银及1920年代的朱沅芷朱沅芷之女朱礼银及1920年代的朱沅芷

  由于在纽约并未取得期待中的成功,1936年朱沅芷重返巴黎,怎奈此时的巴黎正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边缘,他曾结交的先锋派画家们都忙着逃离。即使如此,朱沅芷依然试图重拾辉煌,1930年代后期,朱沅芷的展览记录颇为丰富,1938年还有展出37幅作品的个人画展,作品题材以巴黎风景写生和人物画像为多。不过3年后,朱沅芷也不得不赶在大战前回到美国。尽管时间短暂,但在他回到纽约后的作品中,可看到法国超现实主义和达达画派对他的影响。

朱沅芷《欢乐节庆的百老汇》121x101cm 布面油画 1943-44年朱沅芷《欢乐节庆的百老汇》121x101cm 布面油画 1943-44年

  晚年朱沅芷更不得志,虽然他仍努力作画,然而经济的困顿加以心裡的压抑,最后终于积劳成疾。根据朱海伦的说法,朱沅芷在1945年精神出现异常后完全无法作画;然其女儿朱礼银却表示父亲仅是情绪不稳定,但其艺术创作并未停止,甚至认为父亲晚年的作品更具有代表性,在笔法的运用上比早期作品更传神。

  1955年,朱沅芷的老师欧菲德在给朱沅芷的信中这样写到:“虽然整个世界对非具象为题材的艺术产生兴趣,但对于我所从事的这种作品却没太大的机会……现在我对这些新的作品感到如此的孤独。”这也多少反映出朱沅芷当时郁不得志的境遇,晚年在纽约他热衷于推销自己发明的“三王棋”,这是一种在国际象棋的基础上,提供二到四个人同时对羿的游戏。朱礼银曾在《归乡》一文中提及:“他曾希望这个发明能够确保他的未来。”但事与愿违,此后他不得不在画室中以教授艺术课程为生,并多次变换不同的工作,直至1962年才在纽约举办了一次个展,但仅仅在一年之后,他便病逝于家中的画室,年仅57年。

朱沅芷《自由之路》 布面油画 90.4x102cm 1949年朱沅芷《自由之路》 布面油画 90.4x102cm 1949年
朱沅芷《耶稣诞生》 油画画布 96.5×66cm 1953年作朱沅芷《耶稣诞生》 油画画布 96.5×66cm 1953年作

  在朱沅芷过世之后,他的遗孀朱海伦也是一位优秀的摄影艺廊经纪人,她通过几间画廊和美术馆的展览,唤醒人们对朱沅芷艺术的兴趣,华盛顿贺婿宏美术馆(Hirshhorn Museum, Washington DC)购藏五幅画作,纽约惠特尼美术馆(Whitney Museum, New York)、加州奥克兰美术馆(Oakland Museum, California)以及北卡罗莱纳卫德史本美术馆(Weatherspoon Gallery of Art,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Greensboro)都收藏有他的作品。尤其值得一提的,完成于第二次巴黎时期阶段的《皮耶·密勒画像》,1938年时由巴黎网球场国家画廊(Jeu de Paume)所收藏,后来藏品移交法国国立现代美术馆即蓬皮度中心(Centre Georges Pompidou),法国官方收藏至今近八十年。

  而在海外漂泊近十年后,朱沅芷的作品也得以回到故土中国。1992年台北市美术馆举行了“朱沅芷的艺术”大展,是为朱沅芷作品最完整的一次回顾。而2007年,美国古根海姆博物馆在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和上海当代艺术馆策划了“美国艺术三百年”大型巡回展。朱沅芷在其中被作为美籍华人艺术家的先驱重点介绍,其中《工业之轮在纽约》被视为朱沅芷的代表作品。

  过亿估价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再回到艺术市场的讨论上,自 2003年以来,整个中国20世纪现代艺术市场彷彿火箭一般,行情一路看涨。其中海外华人画家,包括常玉、赵无极、朱德群等人更是最受市场热捧的中心人物,十几年内3人的雅昌价格指数都积累了数十倍的涨幅。而近几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历经调整的状态下,20世纪大师成功接棒,行情达到高峰,纷纷创下了震撼的新纪录:如常玉《瓶菊》在2016香港佳士得秋拍中以1.035亿港元成交;朱德群《雪霏霏》同场拍出9182万港元,刷新纪录;而赵无极《29.09.64》更是在2017佳士得春拍中拍出1.528亿港元,大幅提升了其拍卖纪录。在此之外,林风眠、吴冠中、吴大羽、潘玉良等早期旅欧艺术家也在这波20世纪艺术市场的风潮中被推上浪尖。

  为何在这波华人艺术市场风潮中,朱沅芷的名字却较少被提及?偶而见到零星拍品,但似乎未如同时期的常玉画作一般引起广泛的注意?就连可流通作品数量比朱沅芷更少的潘玉良,都在2014年拍出了3450万港元的价格,而朱沅芷作品的最高价却仅仅止步于2013年佳士得拍出的1143万港元。其实,就艺术的影响来论,朱沅芷在美国现代绘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其所提出的绘画观点尤其新颖。但在题材的选择上,朱沅芷是相对比较严肃、忧郁的,多数的收藏家认为常玉的艺术较为亲和、优雅,而朱沅芷的风格较为疏离、个性较为强烈,无法全面性地引起收藏家的共鸣。

1999-2016年朱沅芷二级市场成交额及成交量走势图1999-2016年朱沅芷二级市场成交额及成交量走势图

  此外,尽管创作量不算丰沛,但收藏品过度集中于少数藏家手中,使得有意加入收藏的人,提供的选择机会不足。过去朱沅芷的作品只散见于台湾的金石艺廊(King Stone Gallery)、龙门(Long-men Gallery)、大未来林舍和耿画廊等,以及纽约的二、三家画廊,或台北、香港的拍卖公司,其来源提供者大多都指向朱沅芷的独生女朱礼银女士。当朱沅芷病故之后,除了前妻海伦手中留有几幅画作、相片及书信等文献,其他遗产多归朱礼银女士所有。朱海伦的收藏专拍“朱海伦的沅芷世界”在1999年10月台北苏富比(微博)拍出佳绩,39件拍品仅有一件未能成交,拍出4227.73万台币的佳绩,约合1059.78万元。而1999年也是截至目前为止,朱沅芷的年度交易量最大的一年,其后朱沅芷作品每年成交量均在10件左右,最高仅有22件。这个数字其实清楚地反映出,市场供给不足是画家行情停滞的最大原因之一。

  此前拥有朱沅芷作品的藏家,大多集中在台湾元大集团的马家兄弟、国巨基金会(Yageo Foundation)台湾几位资深收藏家手中,另外透过拍卖会标购,东南亚、中国国内亦有部分喜爱朱沅芷的藏家。而朱礼银女士本身留有一批收藏,她非常珍视父亲留下的遗产,精品此前一直不愿轻易释出,因在2008年以前,市场上可流通的画作大都是转售品,朱沅芷代表作更是罕见,市场也难有大突破。

1999-2016年朱沅芷拍卖成交额区域分布图1999-2016年朱沅芷拍卖成交额区域分布图
1999-2016年朱沅芷拍卖成交额及成交量统计表1999-2016年朱沅芷拍卖成交额及成交量统计表

  作为朱沅芷的唯一继承人,朱礼银一心期盼能在中国为父亲举办盛大的回顾展,从而提升朱沅芷在20世纪美术史上的位置。她也积极为父亲奔走,并透过与美国一流画廊的合作,推广朱沅芷的艺术,例如2002年纽约的前波画廊(Chambers Fine Art)、2003年帕萨迪那加州艺术馆(Pasadena Museum of California Art)、洛杉矶双重视角画廊(Double Vision Gallery)以及2005年纽约玛博洛画廊(Marlborough Gallery)纷纷举办朱沅芷纪念展览。前文提到2007年“美国艺术三百年”在中国官方美术馆展出,多少满足了朱礼银的心愿。 

  而在2008年以后,随着常玉、赵无极、朱德群等20世纪大师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中的大跨步前进,他们在展览和学术端的影响力也与日俱增。国际拍卖行的舞台在为艺术家作品提供定价的同时,其吸引顶级藏家和美术馆目光,以及引发学术界关注的能力同样不容忽视。由市场逆推学术前行,似乎成为一种趋势。或许是看到这种潜流,又或许是被拍卖行说动,朱礼银也开始一步步释出所藏精品,试图激活朱沅芷的市场。

朱沅芷《最后的晚餐》73×91cm 布面油画 1933年,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602万港元成交朱沅芷《最后的晚餐》73×91cm 布面油画 1933年,2009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以602万港元成交

  2009年,朱礼银在香港苏富比春拍释出《最后的晚餐》,该作品是朱沅芷1933年接受一家路德教堂所作的宗教画,尺幅较大(73x91cm),对角线构图及人物局部均十分生动,为朱沅芷创作高峰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在2009年市场遭受金融危机影响的情况下,以超估价一倍的602万港元成交,创造了朱沅芷当时的拍卖纪录。2010年朱礼银乘胜追击,在苏富比上拍1927年朱沅芷初到巴黎时的《自画像》,可由于当时20世纪艺术版块整体遭遇调整,遭遇流拍。不过20世纪艺术在2012年后很快触底并强烈反弹。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中,一件成交于1999年佳士得台北的《马上旋舞》意外拍出高价,将朱沅芷作品带入千万级别,也重新激活市场信心。

朱沅芷 《马上舞旋》布面油画+水彩 122×108cm;27×21cm 1939年 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1143万港元成交朱沅芷 《马上舞旋》布面油画+水彩 122×108cm;27×21cm 1939年 2013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以1143万港元成交

  2014年此前流拍的《自画像》于香港苏富比重新上拍,748万港元的成交价足够令人满意。同年秋拍,与《工业之轮在纽约》同期创作的《旋转木马;日光浴者;现代公寓(三联作)》释出于市场,1084万港元的成交价同样不菲。2015年亦有创作于1927年的《正在阅读的男子》以932万港元成交。

  随着朱沅芷1927-1940年创作巅峰期代表作的逐步释出,其市场铺垫也已基本完成,如果还有哪件作品是热衷于朱沅芷的藏家们所集体渴求的,恐怕也只有其生涯的代表作《工业之轮在纽约》了。而近两年,常玉、赵无极、朱德群等20世纪艺术明星们顶端价格的大幅攀升,无疑进一步打消了作品持有者对市场承受度的疑虑,所以决定在2017年秋天将这件最后压箱底的代表作释出于市场。

朱沅芷二级市场成交单价Top10朱沅芷二级市场成交单价Top10

  不过不客气的说,如果按照二级市的一般规律,即使是朱沅芷最重要、最具传播力度、最大尺幅、最可能留存于美术史的唯一作品,但在此前拍卖最高价仅有1000万港元左右的情况下,其估价似乎也不应该是8000万至1.2亿港元这样一个令人吃惊的天价。(考虑到朱沅芷的市场、学术等各方面认知度,以3500-4500万估价上拍,最终落在4000-5000万港元区间,似乎是更容易令人接受的展开方式……)

  但依笔者浅见,促使其成功上拍的原因恐怕也是其高估价的源头。作为常年致力于推广朱沅芷艺术史地位的朱礼银及其家族,对朱沅芷的认知应是与常玉、赵无极、朱德群等量齐观的。如前文所提到的,在常玉、赵无极和朱德群的拍卖纪录已经到达亿元时,如果《工业之轮在纽约》这样最具高价潜质作品价格都不能与之匹敌,那便没有达到作品持有者的心理预期。

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油画画布 213x123cm 1932年作朱沅芷《工业之轮在纽约》油画画布 213x123cm 1932年作

  其次,在目前市场中足以匹配这样高价格的买家屈指可数,对于朱沅芷的代表作,入藏重要美术馆应该是释出者心中的首选,如果无法达成,那么也不能让明珠蒙尘。所以过亿的超高估价是直接亮明态度,在争取满意价格的同时,也通过传播拉动更多人对朱沅芷的关注,成交与否似乎都能有明确的作用。

  《工业之轮在纽约》的市场表现如何,不久之后便将揭晓。而在这件名作背后,也埋藏许多被历史洪流所遮蔽或掩埋的,诸多老一辈20世纪艺术家们等待被发掘和认知的现实。二级市场是当今艺术世界的强力手段,它成功推出了常玉、赵无极、吴大羽等多位此前被低估的艺术家,而如今,这份幸运是否将落在朱沅芷或是更多老一辈艺术家身上?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雅昌艺术网

扫描下载库拍APP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