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雅昌艺术网
中国画历来讲究气韵生动,山水画更重气韵。气韵并不只来自真山真水的形质和精神,更来自于画家自身的心态和气质。所谓“夫画者,从于心者也。”傅抱石凭其诗文,画史、画论、书法,篆刻,尤其是其人品等多方面的修养,依靠“立万象于胸怀”,为山水传神,得山水之气韵,创造出突破前人藩篱的新技法、新风格、新精神。
LOT 1235 傅抱石(1904-1965) 幽谷话旧
纸本立轴 1942年作 89.5×57cm
出版:
1。《傅抱石名作精选集萃——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P20,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
2。《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作品选》P9,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备注:香港集古斋旧藏。
RMB: 6,000,000-8,000,000
《幽谷话旧》作于1942年,笔墨酣畅,气势磅礴,为傅抱石金刚坡时期巅峰之作。金刚坡是抗战时期傅抱石来重庆后寄居的地方,朝夕于斯长达八年之久,浑朴的巴山蜀水滋润了他的笔墨,使他在不惑之年就完成了画风的转变和风格的定型。贫居重庆乡下的傅抱石恰与他夙兴夜寐的山水不谋而合,两相生发,顿使山川增色,更让笔墨生辉。
此幅《幽谷话旧》体现了傅抱石四十年代中期笔下屡见处理手法。此画用破笔散锋入纸,笔尖、笔肚、笔根同时作用,快速地横涂竖抹,循环往复,浓淡互破,虚实相生,又以饱和而充足的水分,大块面地用墨衍色,使之水乳交融,生机勃勃,元气淋漓,与滋润多雨、雾气弥漫、潮湿深厚、植被丰茂的蜀地山水黯然吻合。图中布局严谨,左上角山坡陡峭、如遭斧削,有小路呈“之”字型沿山坡而辟。右下方老树横伸而出,枝叶茂密,两者如犄角相峙,画面自生均衡之势。画面细节讲究,无论岩块、绿竹、红树,穿插层叠,安排密而不乱,井然有序。傅抱石在最稠密的地方以留白腾出空间,置两高士聚首其中,相晤幽谷,闻话于林荫深处,有遗世忘机之感,也是画家当下心境寄托之写照。画中主体凸现出来,显隐对比,妙趣横生!
傅抱石打破了传统画法钩、皴、染、点,分步进行的惯例,以不可一世的气概,挥毫泼墨如入无人之境的风度,心与手谐,神与物游,用笔而不被笔所用,写景而不被景所困,以神写形,得鱼忘筌,独夺山川之魂。勾皴点染已无暇计较而无所不用其极,画面之上往往是百草丰茂,峰峦起伏,万壑奔流之状,而风雨满纸,铺天盖地,浑然一体,都在他的掌控之中。难怪他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说:“画山水的在四川若没有感动,实在辜负了四川的山水。”
LOT 1234 傅抱石(1904-1965) 观瀑图
纸本镜心 1944年作 62.5×36cm
出版:《新金陵画派代表人物》P17,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RMB: 800,000-1,000,000
此幅《观瀑图》为傅氏“金刚坡”时期的山水画创作,而“金刚坡”时期的傅抱石也迎来了其艺术创作的第一个高峰。
这件作品是其难得一见的落拓大幅,狭长高旷,说是表现唐人诗意,更多的还是蜀中山水的秀美景致,运笔潇洒,用墨酣畅,并将水、墨、色融合一体,尤其是作品中的墨法表现,浓墨处浓黑而透亮,淡墨处秀逸而朦胧,蓊郁淋漓,气势磅礴,此外,作品中傅抱石用笔也变化多姿,在墨色将干未干时,以散锋乱笔尽情挥写,体现了傅抱石的用笔特征,也组成了画面的有机节奏。正如画家张安治所评论的:“一大片一大片的水墨,简直是西洋印象派以后的作风,画山石的皴法亦前无古人,随意纵横,信笔点染,确己做到物我两忘,离形去智的超然境地。是“前无古人的奇特之作,画风雄肆奔放,笔飞墨舞,皴法则师心独创,于古人几无迹可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