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于海者难为水:苏天赐的《江南风景》

2019年05月30日 14:43 新浪收藏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意象之美是苏天赐风景创作的独特魅力,所谓“意象”,苏天赐曾解释道:“意象出于愿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的心灵,它将风云、张弛、兴衰、虚实、疏密重新排列,有其常理,而无定则……在画面建立起和谐的具有人文品格的家园。”正是凭借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不断探索,苏天赐开创并发展了独具东方审美趣味的意象油画新式样,他始终秉承恩师林风眠“调和中西”的艺术理念,与同门吴冠中、赵无极、朱德群分别在各自领域探索,共同成为中国油画的领军人物。

苏天赐(1922-2006)苏天赐(1922-2006)

  最美是江南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苏天赐几乎每年都会到太湖小住,别具风情的江南水乡早已成为他热爱的“第二故乡”;苏天赐爱画春、秋两季的景致,西画讲求明确光源,常常短于体现薄云遮日的美感,画家却决心走别人不画的“偏路”,破除西方的框框,其多绘阴天、梅雨时节的江南,尤显清新秀润、典雅悠远。《江南风景》创作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画面幽静空灵,笔法自由潇洒,“东方意趣与西方实感”兼具,堪称苏天赐意象风景的集大成之作。画家取湖边初春之色,岸边倒影影影绰绰,远山、树林、民居水雾笼罩,观者彷佛可以透过画面感受到潮湿的空气;老树垂临湖面,几支枯败的荷茎残留水中,秋去春来洗尽铅华,这是自然的春秋,也是苏天赐豁达乐观的人生和艺术写照。

Lot.762 苏天赐 江南风景 1990年代   布面油画 81×100cm。   出版:《21世纪的投资瑰宝:中国油画》,香港东方艺术基金会, 2006年 ,第218页   《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宝龙美术馆,上海,2017年,第53页   展览:“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2017年11月18日至2018年4月18日,宝龙美术馆,上海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3年7月12日,拍品编号32   现藏者得自上述拍卖  Lot.762 苏天赐 江南风景 1990年代   布面油画 81×100cm。   出版:《21世纪的投资瑰宝:中国油画》,香港东方艺术基金会, 2006年 ,第218页   《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宝龙美术馆,上海,2017年,第53页   展览:“寻脉造山:宝龙美术馆开馆展”,2017年11月18日至2018年4月18日,宝龙美术馆,上海   来源:北京拍卖会,2003年7月12日,拍品编号32   现藏者得自上述拍卖

  色彩与造型的结合

  苏天赐的风景画清新婉约,不求强烈、艳丽的色彩对比,而在淡薄的交融中取得和谐统一。1987年苏天赐得到一个访问法国的机会,在短暂的行程中,他造访卢浮宫二十多次,越发觉得应该画有民族特色的东西,他的画风更加概括简练,物体交接轮廓降到最低,以点、线、面的色彩形式塑造物象,创造出色彩即造型的个人艺术语言。《江南风景》中,远山与天空融合,樱花树林一片粉红,右侧李树带着柠檬黄的枝条自由摆动。江南民居隐匿其间,古色古香的白墙黛瓦在粉、绿、米色的掩映下,流露出淡淡温情。

Lot.762局部Lot.762局部

  苏天赐的用笔还渗透着强烈水墨韵味,画家用快而稳定的笔触上挑,勾勒树干主体、枝丫与荷茎,创造出中国画中“飞白”的效果,拓展了油画语言。吴冠中曾评价“苏天赐油画是讲究笔墨的”,在《江南风景》中,天空和水面适当留白,表现出空灵的意蕴;山峦和水面色彩铺陈过渡,又产生一种水墨晕染的流动效果;李树枝条以书法式的棕色笔线写出,清奇挺秀、富有弹力,飞舞跃动的形态增添了画面动势和趣味。苏天赐在回顾自己的习画体会时曾说:“为了研究线条的造型,除了在油画写生中尝试以外,我还用毛笔勾勒临摹波提切利和拉斐尔的作品。我研究其作品中处理形体边缘的内部结构关系的方法,以线条的轻重、徐疾的互相转换来表达形体的空间,颇有心得”。

Lot.762局部Lot.762局部

  统领全局的构图

  “观于海者难为水”,苏天赐热爱自然,以大自然为师,他的风景画具有一种俯瞰式的大局观,构图严谨、浑然天成。

Lot.762局部Lot.762局部

  《江南风景》以水为镜,将画面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山丘概括一体,树林茂盛纷繁,形成简与繁的视觉冲击;画面中心的老树又将上部切分为二,自左至右色彩渐趋清丽明亮;歪脖树枝桠旁逸斜出,右侧矮木扭曲着身子,于静态画面中展现出动态之美。湖面表现更为精彩,近处大片水域增强了画面空间感,各种物体的倒影与残荷交相辉映,虚中有实,趣味十足。有学者认为:“苏天赐的大批风景画,均以前景寥寥几株树木的荣枯,分别代表大自然的春夏秋冬,这也形成了苏天赐风景画构图的一大特点。”

扫描关注带你看展览

扫描关注新浪收藏

推荐阅读
关闭评论
新闻排行
高清大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