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士得的空欢喜让我们看到了什么
2013年09月09日 11:11 21世纪经济报道
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的新闻见报后,引起艺术品业内群情振奋,因为在自贸区中,可望突破此前外资不许设立外商独资、合资企业拍卖文物的法律规定。很多业内人士已经由此畅想起中国艺术品市场至少上海市场将会腾飞的高度。但是且慢,前几日,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上海)自贸区暂时调整有关法律规定的行政审批的决定》中,没有出现关于文物拍卖的内容,于是愿望落空,大家一场空欢喜。
此前,外资文物拍卖可望在自贸区内获得政策放开的消息传出后,就有许多拍卖业内人士表示了乐观,他们大多表示,引入外资,将有助于中国艺术品市场做大,而对于外资加入引发的竞争,大家表示并不担心。
但现在看来,政策的制定者明显是有所担心。担心什么?我揣度,大约是担心,一个刚刚学会走路的小孩,如果没有大人在旁边扶着,就让他乱跑,会是什么后果?
中国艺术品从有公开市场至今,不过区区十五六年,现在活跃在市场上的那些内地收藏大鳄们,倒推20年之前,恐怕连“四王”的名字都背不清楚。一个尚在发育中、艺术品收藏理念还在被“投资”两个字主导着的幼稚市场,管理部门在大力促进其健康发育的同时,小心谨慎地释放市场风险,也是有其拳拳爱意在里面的。
从对于拍卖行不保真的法律条款设定,到外资不得介入文物拍卖的法律约定,都体现了这种良苦用心。而在健全、成熟的市场里,上述保护条款是不可能通过的。
限制外资进入中国市场进行文物拍卖,本身就是对于目前民间艺术品投资热情过高,盗墓行为猖獗,所谓天价频出导致人性贪欲释放等现象的集中担忧。但是,随着中国艺术品市场逐渐成熟,外资逐渐有序、规范地被导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将是一种大趋势,人们不用为此感到担心。
同时,人们也无需认为此次的限令未开是场空欢喜,毕竟,从允许内资使用外资拍卖公司商标,到允许外资公司在内地举办拍卖预展,到允许外资在境内设立合资拍卖公司,再到允许外资在境内设立独资拍卖公司,这一步一个脚印,也不过短短七八年,而且政策的开放明显在提速。
从今年佳士得上海秋拍开始,外资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业务将是一个新的开端。虽然一开始,只会在当代艺术和奢侈品方面开垦,但至少会将规范的国际行业标准引进来,通过一批人员的培训,传达外资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规范性。希望它能成为一个拍卖界的“黄埔军校”,将诚信、规范、守法等艺术品拍卖应有的现代商业文明更加地普及。因此,外资进入中国艺术品市场,对国内的从业人士来说,就是一次巨大的学习机会。
至于内外资拍卖公司是否能合力将上海的蛋糕做大,则要看这些行业规范在多大程度上得到体现。否则,光有数字的飙升,是无法说明艺术品本身所蕴含的人类文明高度的。也因此,我们回避那些光有钱的所谓收藏家,因为他们没有让我们看到与他们的财力同比例的收藏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