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佳士得中国首拍背后

2013年10月02日 10:45   中国经济网  微博

  中国经济网北京10月1日讯(记者 金宗云)国际拍卖行巨头佳士得中国内地首拍已于26日晚间6点在上海正式落槌。首拍共呈献42件拍品,总估价达1亿元,总成交超过1.5亿元,成交率达97.5%。从数据来看,首拍成功似乎实现了佳士得的中国之路。然而纵观此次佳士得拍卖,全场成交价最高的红宝石钻石蝴蝶项链以1800万元底价成交,乔治奥·莫兰迪的《静物》流拍。这不禁令业内人士怀疑佳士得未能了解内地市场的真正口味,首拍与收藏者的偏好存在很大偏差。

  佳士得作为一个国际拍卖公司,进军中国的战略计划早已有之,自1994年在上海设立办事处开始,到2013年上海佳士得独资公司正式挂牌成立,佳士得一直没有放弃过在中国的探索之路,此次选择在一个陌生文化背景的地域做首场,是一种文化背景差异大基础上的试水,而其在国内外面对的投资者和收藏家审美取向,口味偏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佳士得必须在深入了解分析收藏群体偏好的基础上,去进一步培育其收藏偏好。不然的话,可能会出现水土不服的状况。

  9月29日上海自贸区挂牌,此前热议的“拟允许外资拍卖企业在自贸区内从事文物拍卖”的说法并未获得通过,这就决定了佳士得在中国艺术品方面涉及的范围相对单纯。佳士得国际首席执行官马文斐对媒体表示,“就算没有拍卖文物的权利,我们也要到中国来举行拍卖,虽然现在没有开放,也不能阻挡我们进军中国的脚步。”西沐指出,在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中,古代板块和近现代板块组成了艺术品拍卖的大粮仓,特别是书画、瓷器等。这些重要的板块佳士得不能参与其中,在这种情况下,其规模将出现大幅度缩水,本次内地首拍与其在本土拍卖的差异可想而知。

  佳上海泓盛拍卖董事长赵涌认为,佳士得总部在西方,所有行为最终是由上层决定的,而决定过程中是有文化差异的,它往往包装和移植了一些现有的模式进来,所以他们的路还很艰辛。

    作者:金宗云

 

分享到: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意见反馈 电话:010-82612286保存  |  打印  |  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