枫仲要书,辄复与作——傅山《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
一、“岁寒之友”—— 戴廷栻与傅山
明崇祯七年至九年(1634一1636),曾为山西提学佥事袁继咸恢复“三立书院”,选拔优秀的诸生郭新、曹良直、薛宗周、王如金、崔嗣达、白允彩、曹伟、卫蒿、戴廷栻等三百余人,以傅山为第一,至此,傅山与戴廷栻有同门之谊。傅山为戴廷栻文集《枫林一枝》作序中称枫仲幼童时就在气节和文章方面很有名气, 1636年被选拔三立书院进修,因为枫仲名气很大,一般人都不放在眼前,唯独向傅山请教。傅山觉得他的社会认知和学习认知高于同龄人的水平,难免有点傲气,于是就劝告他要虚心实行,1644年以后,枫仲求真务实,信实淳厚相互勉励,与傅山成了患难与共的挚友。
而这时的傅山,不仅被山西文人视为首席,长者。在全国的文化圈也享有很高的名声,作为少年时候才华出众的戴廷栻,面对这样一位多才多艺的学长,当然是钦佩之至,为文作诗,书画方面向傅山请教。现存世的傅山书札,多数是写给戴延栻的,可见两人来往之频繁。据不完全统计,《傅山全书》载有傅山与戴廷栻交往的书信共19札,为戴廷栻所收藏的书画作品作跋及戴廷栻书法作跋7件,为戴廷栻作诗文7篇。从篇幅上占45.30%,在信札方面占20.4%。由此可见,傅山与戴廷栻在书画交往非常密切。正因为如此,“枫仲要书,辄复与作,”虽然还在狱中,也欣然为戴廷栻作《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可见其友谊。
1753
傅山 (1607-1684) 草书《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
绫本手卷 1654年作
出版:
1。《中国文化奇人—傅山》山西古籍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P268-271。
2。《收藏》“傅山狱中之作”,2007年11期,P76-77。
3。《名家选集卷—傅山集》三晋出版社,2008年出版,P90。
4。《渠仁甫传》三晋出版社,2009年11月出版,P170-171。
5。《山西历代书画选辑》 靳忠主编,2013年山西人民出版社,P16-17
6。《丹枫阁遗珍》范维令编,三晋出版社,2014年出版,彩页P1。
7。《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祁奚故里名联名书集》中国荣宝出版集团2004年出版,P31。
8。《傅山传》山西古籍出版社,20 0 7 年6月出版,P279-284。
9。《嘉德二十年精品录 古代书画卷。一》王雁南主编2014年故宫出版社出版,P402-403。
著录:
1。《晋阳学刊》,傅山佚文《治学篇》注释,李德仁,1982年第4期。
2。《傅山全书》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12月出版,P349-351,527-528。
备注:
1。傅山《太原三先生传》文载《霜红龛集》中。
2。傅山《太原三先生传》文载《傅山集》中。
3。《傅山传》283页记原稿落款为“朱衣道人山写于甲午菊月忧患中”,应为此书作者观后记忆偏差。
4。山西渠仁甫旧藏。若虚斋为渠氏书斋名。
24×185 cm 91/2×72 7/8 in 约4平尺
24×179 cm
RMB: 18,000,000-22,000,000
二、傅山书《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 的创作背景
1、太原三位先生的情况
查清代顺治、乾隆两修《太原府志》,献明王先生、虚舟钱先生、太原诸生梁檀先生三人的记录都没有找到,查《山西通志》,康熙均按二十五有梁檀传,列在明代“方技”一栏,可见,梁檀在《山西通志》中被视为遗民画家而存世。
戴廷栻在《晋逸诗序》中简要介绍了一下三位先生,他说,献明王先生古貌质行,看到文章如同见到真人;虚舟钱先生高卧半亩园,仅闻其名;因为索画的缘故,曾去梁先生的芦鹜斋。
大概献明王先生,虚舟钱先生是民间隐居之士,虽然二人都是丁酉乡试中举,但是要入志书,一般都是要中进士才可以的,加上他们名不显世,所以,地方志没有相关记录,这也可能是傅山急于为他们作传,传世后人的原因。
2、下笔便作绝笔之想
清顺治甲午(1654)年秋,傅山因为涉嫌参与组织的反清活动被关进监狱,在狱中遭严刑逼供,拒不承认,绝食九日,九死一生,最终于次年无罪获释,这一事件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朱衣道人案”。
傅山书《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手卷就是在这一年的秋天,傅山在犯朱衣道人案后,戴挺栻通过关系给傅山捎去素绢索书,傅山在狱中写了太原三位先生的人物传记,以期戴廷栻编撰这几篇文章广为传颂,“无使泯焉”。戴廷栻在《晋逸诗序》中提到,九死一生的傅山担心其此次灾难出不了监狱,担心这三位先生的事迹被后人遗忘,而作绝笔式的嘱托: “此吾所知太原三人,吾爱之,敬之。其性情如此,子定解。爱之,敬之。幸为传之,无使泯焉无闻。”傅山在《太原三先生传》后落款为“甲午菊月朱衣道人山记於忧患中。”也可看出傅山对于此次入狱之担忧。因此在写完《太原三先生傅》后,傅山思如泉涌,文笔如飞,信笔再写下《开我慧者》,把自己对于读书作学问之法传与戴廷栻,“枫仲要书,辄复与之”可见傅山对此作的慎重已做绝笔的准备,傅山狱中之作留存至今仍能在世,极为罕见,尤显其珍贵之极。
从傅山的担忧和戴廷栻的慎重可以看出,戴廷栻向傅山索要文稿,傅山深思熟虑后写下《太原三先生传》,将为太原三位先生的事迹传播后世的重托交给戴廷栻,也可看出傅山对于此次入狱之担忧而作绝笔之想。因此在写完《太原三先生傅》后,傅山仍难于平静,思如泉涌,文笔如飞,信手再写下《开我慧者》,“枫仲要书,辄复与作”即有迫不及待,不顾言词,信笔将自己的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倾情的展现毫端,大有作绝笔之想而倾囊相授的悲怆以确保对此事的重托。
三、试析《开我慧者》和《太原三先生传》
1、《开我慧者》讲述了傅山的读书作学问之法
在《开我慧者》这篇文章中,傅山讲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个就是导师的作用,导师是开启智慧,能够为自己解除疑惑,清除迷障,扬长避短;为自己登堂入室一窥全豹的人生向导。如果没有好的老师,就如盲人摸象,相互指责,不像前辈大家,不轻下断言,如果没有什么学问,信口胡说,就会成为一个有病的狂人。第二是培养成独立自由观点,信品信手,不见异思迁。不像有的人看到杜诗说喜欢杜诗;读李诗又觉得李白的好;读到元稹、白居易又把李白给忘了。
2、《太原三先生传》展现了傅山对虽居宦海却能洁身自好的追慕
《太原三先生传》中,傅山从游学于太原三位先生献明王先生、虚舟钱先生和梁檀的所见所闻的事迹。
王先生作官二十年,不办精衣美食。住在漏风的房子里。坐椅不能成对,桌子缺胳膊少腿,用的时候还需要用瓦片来支撑,吃的是小米饭、黄咸菜。傅山评价王先生相貌朴厚,高眉秀目,长须冉冉,像得道的仙人。
钱先生做了两年官就回来了,回来后就把制服给烧了,并把棺材准备好,说自己的事终于做完了。真有点“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味道。傅山说钱先生虽官居县令,地方有司却不知道先生在何处,钱先生豪爽,虽然不能喝酒,但是酒兴十足,钱先生还以示诗傅山谓:“谁谓钱生老,犹然一酒狂”。
诸生梁檀过着简朴的诗书田园生活,以绘画为乐。文中傅山向梁先生请益绘事,梁先生知傅山大才,概叹的说,有登天堂法不问,何故纠结这样小小的伎俩上面,这句让我想起《开我慧者》中,傅山谓:“文章小伎,丈夫耻为,成一文人,正复不易,聪明知识,用不用问,著由于明,能者自居,奈何执着,亦复此字”。
傅山之所以对三位先生倾情讴歌,正体现了他的审美理想和对现实世界的针砭。他文中所写之状态应为清兵入关前,明王朝濒临于大厦将倾的危局中,政治腐败,官场丑态百出,党同伐异,为了利益不惜出卖良知、攀结权贵的时代,三位先辈高洁清贫,超凡脱俗,傅山以此明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三位先贤的形象更加鲜活,文章不板滞、不拘限于一格,卓有特色。
四、傅山书《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为昭余渠氏旧藏
傅山书《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卷尾有“若虚斋藏”、“昭余渠氏珍藏”鉴藏印显示:傅山所书的《太原三先生传》与《治学篇》创作至今,历经300余年。其间由山西祁县的戴家与渠家递藏,之后再未易手。
“若虚斋”为渠氏书斋,若虚斋荷叶匾至今仍悬挂在祁县“渠家大院”。
渠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经600多年。当时正是渠家十七代经营的鼎盛时期,有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据民国初年徐珂在《清稗类钞》中记载,祁县渠家资产在山西30家富商中,排名第四。
1917年,田喜财主渠源潮去世,他的长门长孙渠仁甫(1880-1963)被迫接下了家里所有商业经营的重担。尽管渠仁甫的志向是读书研究学问,但家族的重任,让他没有选择的余地。从1917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私人工商业改造,渠仁甫经营商业40年。前后有八大商号,其中3个是继承祖业,5个是他亲手创建的。渠仁甫喜读书,好诗文,“经史子集”无所不读,善书法,尤精小楷。80岁的时候仍能作蝇头小楷,至今尚存四五十万字的文钞、诗钞。平日最大的爱好就是收藏古籍善本及书画作品,其主要方向是碑帖及明清书法作品。家中的藏品中,约2/3为书法作品。
1937年秋天日本人进入山西,逼近祁县,57岁的渠仁甫只得带领全家外出逃难时,无法带走家里所有的收藏,只随身带了少量易于携带的书画。1937年11月9日,渠家大院成为日军司令部,日军对贵重物品大肆掠夺,渠仁甫收藏的书画更是抢劫一空。祁县‘长裕川’、‘书业诚’的同仁,趁日本兵外出扫荡之际,抢运出一部分书籍物品,存放在‘书业诚’书店库房内。这其中就有傅山的手卷《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自渠仁甫去世后,渠家后人对家里的收藏并无兴趣,加上其子性格谦和不事张扬,外人并不知道其家中收藏。 傅山书《开我慧者并太原三先生传》也因此而静静的祁县走过了三百年的岁月。
(文末插入横向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