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友:快意走偏锋(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0月21日 11:35 艺术财经
王新友
文/孙国胜
在写偏锋新艺术空间负责人王新友之前,我想先简短介绍一下偏锋不算历史的历史。
偏锋成立于2006年,是一个年轻的画廊,最早开设在北京的索家村。那时候我去看展览,只能坐公交车到索家村门口,然后步行1公里才能到达偏锋的空间。看完展览觉得累了,想奢侈一下打个出租车回去,发现那是痴心妄想,连黑车都不在那地方停,还要提前预约才行。那时候偏锋真的是“偏”,地方偏,艺术家也“偏”,偏锋所举办的展览几乎都是从未露面的艺术家,来看展览的多是亲朋好友。后来偏锋在画廊相对集中的草场地设立的空间,再后来在人来人往的798艺术区开设主展场。偏锋在2009年还荣获了《艺术财经》杂志所颁发的最佳画廊奖。有时候我觉得偏锋从人后走到台前是不是失去了“剑走偏锋”的初衷,但是后来再一想,如果画廊一直“偏”下去就失去了开画廊的初衷。
在没有偏锋之前,王新友是一个书画和当代艺术的忠实藏家,也是不少画廊的客户。开设偏锋之后,他成为一个超有磁力的画廊主,很多老的、少的、有名的、没名的——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媒体人、收藏家都成为了偏锋的朋友,当然他还是许多画廊的忠实客户,看看展览,买点作品是王新友的习惯。偏锋主要经营年轻艺术家作品,价格低、利润小但是卖的好,这注定他不能过“半年不开张、开张吃半年”的日子,频繁的展览使王新友总处在迎来送往的循环之中。
建会所回馈藏家
书归正传,我和王新友约在上午十点在798艺术区偏锋见面,跟他一起“接客”一天。我到了王新友的办公室后,发现里面已经在进行激烈的讨论,讨论的焦点是最近偏锋的一个大计划。798艺术区隔壁的电机厂已经规划成一个艺术区,偏锋即将在这个艺术区中开设一家私人会所,专供偏锋的客户和朋友活动之用。目前已经租下了一处两层的厂房,带院落大概700平米,正在对厂房进行设计改造。负责对空间进行改造的是中央美院建筑学院的教师韩文强,他在和王新友对设计方案进行最后的敲定。
记者:你为什么要建这个会所?
王新友:建这个会所主要是回馈客户。作为画廊,偏锋这几年得到很多客户的支持,一个画廊能有几个忠实的藏家就很不错了,但是偏锋目前每次展览都买作品的藏家不下10个。我开画廊能整天和艺术圈的朋友打交到本身就是一个很愉快的事,但是还能从中获得经济利益,那肯定也要回馈藏家。
记者:这么说你们画廊销售情况很好吧?
王新友:对,一直不错。一方面偏锋有些固定的藏家,每次我们办展览每个人都会买个一两张作品,还有一些兄弟画廊的老板也会捧场买一些。而且目前偏锋和民生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合作比较多,另外画廊自己也要留一些作品,所以每次展览结束后留下的可出售的作品不多。所以我们有赢利才有能力去建会所。
记者:你每年是不是都会给艺术家的作品加价?
王新友:其实很多藏家都主动要求画廊涨价,说我们是不是卖的太便宜了。我们画廊自己有一个固定的涨价幅度,每年为艺术家的作品提价20%。
记者:会所建成以后会做些什么活动?
王新友:会所是不对外的,接受预约,我们的客户、朋友都可以在这里办一些活动。
老展览收尾,新展览筹备
王新友谈起事来有股子认真劲,不愧是在机关干过的人。在当代艺术这一行,王新友最初是个外行,但是凭着他的认真和谦虚几乎凭借一己之力将偏锋一步步带到今天。谈玩会所设计的事,中午我们匆匆的吃了碗面就赶往798东边的环铁艺术区。此行要见两个艺术家蒋华君和李红军。
蒋华君是偏锋力推的年轻艺术家之一,偏锋刚刚为他举办了个展“消磨”刚刚结束。这此展览是蒋华君画画这么多年来的第一次个展,对于艺术家和画廊都是非常的重视和重要。王新友这次来主要是和蒋华君谈谈这次展览的效果,加以总结。蒋华君的工作室不算大,刚刚从偏锋墙上撤下的几幅画在工作室摆着,最大的一张王新友保管者,其余的都出售了。我个人觉得在偏锋签约的年轻艺术家中,蒋华君是比较偏“野性”的,不仅仅表现在画面上,而切也在他一直所处的状态里。他当年为了考中央美院在北京呆了几年,最终也都没考上,最后在中央美院上了进修班,艺术的道路走的并不顺利。在他们的谈话中我能感受到偏锋选中蒋华君,并为他做个展对蒋华君帮助是非常大的。蒋华君说他从湖南来北京,没有学校、老师、亲戚可以依靠,现在有了画廊,感觉是有点依靠了,自己可以办展览,然后有人喜欢,可以被收藏,这些都坚定了自己创作的信心。
李红军的工作室也在环铁,偏锋下一个展览是李红军的个展,日期定在11月初。刚一走进李红军的院子,一只黑色大狗就向王新友扑来,我以为是李红军用来看门的恶狗,问了才知道是王新友寄养在李红军处的爱犬。李红军展览的时间已经定下,但是作品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另外李红军的作品是雕塑,所以展台的颜色和高度等展示细节问题直接影响展示效果,所以王新友要和李红军敲定这些事宜。在偏锋合作的艺术家中,李红军比较特殊。这位艺术家已过了而立之年,和偏锋的其他艺术家相比是绝对的“大叔”,用大器晚成形容也不恰当,因为李红军至今还并不广为人所知,应该说李红军是一位非年轻的新锐艺术家,偏锋的推广任务依然很重。
跟画廊就像跟基金
我们下一个目的地是工体,去见偏锋一个美女藏家。从环铁艺术区离开时已经4点,这时开车进城那是需要勇气的,真的勇士,必须直面北京惨淡的路况。即便王新友开着奔驰,但是在四环路上的速度如果赶得上农田里的拖拉机那会是件多么幸福的事。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使忙碌的人停下来吧,这使我们在路上有了充分的交谈时间,王新友开始向我介绍起要见的这位客户张建梅。她并非权贵和富豪,是一个真正的中产阶级。张建梅是做投资的,在一家投资公司任董事、投资部经理。王新友在2007年认识张建梅,在偏锋 “A+A” 第二回巡展上曾经买下宋琨、康海涛等人的多件作品,自此在偏锋的历次展览她都回来看,并且多会在王新友的推荐下收藏几件作品。见到张建梅后,她比我想象中年轻,非常的和蔼,我们的谈话没有任何的障碍,能有这样的收藏家伴随着偏锋一起成长,实在是一件幸事。
记者:你的怎样开始收藏的?
张建梅:因为我自己是做投资的,对一些可以投资的项目都很感兴趣,也是经朋友介绍说,艺术品是一个不错的投资项目,我也试着开始买艺术品,所以最初我也是抱着投资的目的开始收藏的。慢慢的接触以后开始喜欢,并且想了解当代艺术,于是还上了中央美院的艺术品鉴赏研修班课程,现在看展览、收藏成为我生活中很重要的部分。
记者:你的第一件藏品是什么?
张建梅:第一件藏品是在拍卖会买的秦宣夫的作品。当时也不太懂,就是觉得好看,不贵就拍下来,现在还在我家挂着。
记者:你主要是在拍卖会买作品还是在画廊?
张建梅:现在两者都有。在拍卖行主要是买些老艺术家的作品,在画廊买的是年轻人的作品,但是目前我还只在偏锋买作品,因为我相信偏锋,相信王新友给我的推荐。其实跟画廊就像跟基金一样,但是基金也有好坏,我相信偏锋是个绩优的基金。
记者:为什么你不选择收藏传统国画或者是古董、瓷器呢?
张建梅:因为传统国画和古董还涉及真假问题,对于我来说门槛儿相对油画和当代艺术高一些,所以我还是选择从当代艺术入手。
记者:你现在收藏了多少作品,怎么安置它们的?
张建梅:现在大概是30多幅,都在我家里,有些挂在墙上,有些放在房间里,等家里放不下了可能会另想地方安置。
记者:你是做投资的,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时候对你的影响大吗?影响到你的收藏计划了吗?
张建梅:我本人基本上都是投资实业,很少涉及证券市场,所以损失不大。我在2008年也买了很多作品,基本上没什么影响。
记者:你出售过自己的藏品吗?
张建梅:目前还没有。王新友也经常说让我把某件作品让出来给别的藏家,因为我当初买的一些作品都增值了不少,但都被我拒绝了,因为我在偏锋买的都是年轻人的作品,如果要讲投资的话,我觉得目前出售还不是时候,将来还会有上升的空间。
开画廊难,在中国开画廊更难,在中国开经营年轻艺术家的画廊难上加难,但是偏锋抓住了国内艺术市场发展的契机。一方面,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高价频出,让大家接受了当代艺术是可以收藏并且具有增值潜力的艺术品;另一方面,成名艺术家作品已经达到令多数人难以企及的高价位,给后进入者很小的空间,这使得很多人寻求更为便宜的、更有未来性的年轻艺术家;再者目前的学术界非常重视中国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成长,甚至拍卖公司都跟进推出年轻艺术家的专场拍卖,这使一部分相对成熟的买家开始从画廊购买作品,无形中促进了画廊的销售,从偏锋的经营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年轻艺术家作品良好的市场状态。像张建梅这样从各行各业进入到当代艺术收藏的人不在少数,是他们促使了目前市场热络的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