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庆祥:我有权艺术批评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 11:44 华夏时报

  《华夏时报》:范曾将你告上法庭,你怎么看?

  郭庆祥:对待正常的文艺批评,他的反应这么激烈,容不得别人的批评,自己对号入座,说明他承认了我所说的现象在他身上是存在的,也说明了我的批评意见是对的。当然,这也是他的权利,我能做的就是正面和公开对待这起官司。

  《华夏时报》:何时得知范曾将你告上法庭?

  郭庆祥:没有记错的话,法院的传票应该是在10月中旬送达给我的。

  《华夏时报》:对方起诉的理由是什么?

  郭庆祥:我今年5月份刊登在《文汇报》上的一篇文章,叫做《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原告(范曾)说我的文章内容对他构成了名誉及精神损害。

  《华夏时报》:原告要求如何赔偿?

  郭庆祥:我作为第一被告要赔偿500万,作为第二被告的《文汇报》赔偿20万,并且需要在《文汇报》上进行赔礼道歉。

  《华夏时报》:你之前与范曾有过接触吗?是什么时候?

  郭庆祥:应当说是有所接触的。1995年,荣宝斋业务经理米景阳找到我,称他的朋友范曾在法国购买了一处房产,因没钱支付房款了,希望我能帮忙购买范曾200幅画。当时的价格是每平方尺4000元,我打了200多万过去。这便有了一些接触。也就是这次接触让我看到了原来范曾是“流水线作画”。

  范曾的“流水线作画”:

  艺术品还是印刷品?

  《华夏时报》:“流水线作画”,这个怎么解释?你的依据是什么?

  郭庆祥:当时给范曾打完钱之后,大概一个月的时间,我就拿到了第一批画,有100幅作品吧。一个月的时间作出100幅作品,对于艺术创作来讲,这有些奇怪,展开一看,题材与技法严重雷同,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后来我就来到当时范曾位于北京日坛公园内的画室,想看一下我的后100幅作品,结果进去之后发现,很多3平方尺的宣纸都用吸铁石整齐地吸在画墙上,“老子出关”、“钟馗”、“达摩”等题材几乎和我拿到手的那前100幅没有什么两样,都是这几个人物造型来回组合,整个工作现场就像工厂车间的流水线。你说,自己复制自己的作品,这和印刷品有什么区别?

  《华夏时报》:也就是说你不能接受范曾这种“流水线作画”的方式对吗?

  郭庆祥:对。我一直都不能接受,原因很简单,它违背了艺术创作的规律,谈不上是真正的艺术。我们今天很多所谓的艺术家缺乏的就是对艺术的发现和创造,更缺少时代精神。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几十年来画家流水作业、自己复制自己的作品、画风程式化、模式化的现象存在太久太久,这不是一个美术工作者应该有的水平,简直就是画匠的商品画,算是一个工匠的简单劳动。

  《华夏时报》: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是否存在你对范曾个人的偏见?

  郭庆祥:实事求是地讲,我是在谈自己的观点,不存在什么针对某一个人进行言论攻击,我不是第一次表达艺术批评意见,就在2007年左右的时候,我早就在媒体上发表过很多对“当代艺术”存在的诸多丑态图像、低俗作品提出过批评和质疑。很多人我连他们本人都没见过,无论是这篇文章还是之前的文章,我只是针对这样的事情和现象,对事不对人。我觉得这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化担当,怎么会说是对某一个人有偏见或者是说侮辱呢?

  “艺术家,

  要‘率领’而不是‘迎合’”

  《华夏时报》:当初你怎么会想到在媒体上发表《艺术家还是要凭作品说话》?

  郭庆祥:首先,作为一个收藏者,当然是希望收藏到好的艺术作品,所以我倡导我们的艺术家不要那么浮躁,能够真正提供给我们有艺术性的艺术品,这个我们做的太少了。其次,近几年,太多艺术家在吹牛皮,吹捧出来的东西和作品不相符。你站在1米的地方,却偏偏说自己达到100米的高度,这是对社会的一个损害,大家心中都是有一个尺子去衡量的,所以你说批评这样的人有错吗?第三,好的艺术家一定是在率领审美,就像范曾等很多人那样,他是在迎合大众口味,他不具备艺术家的标准。艺术家要走在前头,你去迎合的话,30年、40年从来没变过,一直在复制自己。所以我说,艺术家,你要让作品说话,不要乱说话,乱说话容易误导大家。

  《华夏时报》:因为一篇文章而让你成为一名被告,甚至被要求赔偿500万,是否出乎你的意料?

  郭庆祥:估计没有人会想到这个。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觉得无论是他还是我,都应该虚心接受每一个人的看法。我有权利对画家的作品发表一些我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还是我开始同你讲的那样,如果范曾对这样正常的文艺批评反应这么强烈,容不得别人的批评,自己对号入座,只能说明他承认了我所说的现象在他身上是存在的,也说明了我的批评意见是对的。同时,也证明了他确实是“伪国学”,他大谈什么国学,他讲儒家、道家、佛学,但他并没从内心世界真正去领悟。

  《华夏时报》:为了表达你想要说出来的东西,却给自己带来这样的麻烦,你觉得值吗?

  郭庆祥:无所谓值得不值得。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就是缺乏敢于说真话的人,敢于去揭露这些不好的东西,甚至是丑陋的东西。

  《华夏时报》:你提到的不好的或者是丑陋的东西,具体是什么?

  郭庆祥:比如说,我之前提到的很多艺术创作者都在“复制”作品、程式化、模式化,不客气地讲,这些就是垃圾。这也已经不是一个画家、两个画家的问题,这归根结底就是大家的浮躁心理。再有,很多人已经不是向“前”看,而是向“钱”看,根本不是为艺术创新。为什么吴冠中被人敬仰,他在临终前,91岁了还在为自己的艺术往前走,还在不断地否定自己,我们中国现在就是缺少为艺术拼搏的艺术家。艺术家一定要凭借他的艺术价值和艺术品本身来说话,而不是一些说的多,做的少,甚至是在愚弄我们的某些人。我们不应该是去捧某些艺术家,而是倡导和提倡那些真正的艺术家去发现和创造。

  《华夏时报》:除此之外,作为艺术收藏家,艺术界还有哪些东西让你很难接受?

  郭庆祥:很多创作者的精力都放在市场角度了,不是为了宣传他的艺术,而是为了他的知名度;还有,拼命地往美协进,进了之后再想着往更高的位置上坐。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工夫都下在了名利之上了,还有时间去搞创作吗?我曾经说过,大多数美协、美院里的人,官越大的你就越不能买他们的作品,因为他们要搞很多的行政思想。我们是在买艺术作品和艺术,而不是在买他们的官位。

  “不要把艺术家太神话了”

  《华夏时报》:你提到很多作品谈不上真正的艺术,那你觉得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是什么样的?

  郭庆祥:能够感动人,能够打动人心的。

  《华夏时报》:你将艺术界很多人不愿意说出来,也不会说出来的东西说出来,你是怎么考虑的?

  郭庆祥:我并没觉得说几句真话就如何如何,我觉得这个很正常、也很平常。我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就是,不能把一个艺术家太神话了,艺术家是有天分的,但是不能不努力,天分和努力是要共存的。

  《华夏时报》:这场官司之后,会不会让你以后尽量不去碰触艺术评论?

  郭庆祥:应该不会,这场官司给我增加了很多信心。

  《华夏时报》:增加了你的信心?为何这么讲?

  郭庆祥:我觉得我有影响了,我是在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情,那些乱说话、高傲自大的人害怕了。

  《华夏时报》:你不怕有人说你是借机炒作自己或者作秀?

  郭庆祥:这个不存在。毕竟是他先告的我,而不是我主动去告的,他有这个权利告我,但是你也得让我说话,我也有说话的权利,所以你说这个能算是炒作或者作秀吗?

  《华夏时报》:你对打赢这场官司把握有多大?

  郭庆祥:这个不好讲,还是看具体结果吧,我相信法律会给出一个公道的答案的。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