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篆刻艺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 14:38 天津网-天津日报
篆刻,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命脉所寄,情志所托,心迹所依,精神所存,是他励己、喻人、治学、交友的镜鉴与津梁,是他非凡人生路上一串永不磨灭的履痕。天津著名学者龚绶、车永仁先生苦心搜集、研究大师篆刻十余年,编辑而成《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一书,最近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目前最完备的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作品集,此书全面地反映了大师的篆刻艺术成就,真实地体现了他的艺术思想和观点。它的面世,无疑是弘一大师李叔同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也是中国近现代篆刻史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
赏读《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深觉其内容宏富,体例明晰,装帧古雅,印制精良。全书线装,一函六册,分印学卷、印存卷及附录3部分。它汇集了弘一大师李叔同有关金石篆刻的书札、手稿、题偈、序跋58件,以及1149方自刻印和常用印,其中有不少手稿和印章,特别是1914年李叔同组织“乐石社”时主编的《乐石》、《乐石集》、《乐石社社友小传》等珍贵文献,均是首次披露,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生平和成就,提供了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在津出版,实现了弘一大师李叔同的百年宏愿。早在1899年,李叔同在上海编辑了《李庐印谱》,自作《李庐印谱序》,并致书天津友人徐耀廷,希望《李庐印谱》在天津出版。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他的愿望一直未得实现。岁月如流,110年后的今天,《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终于在天津出版问世了。此书的出版,填补了一百多年来《李庐印谱》有“序”无“谱”的空白。此书适如大师所愿,在他始习印艺并初显身手的家乡天津出版,具有特殊的纪念价值。
1960年弘一大师80冥寿时,弘一弟子、新加坡高僧广洽法师曾为弘一另一弟子、著名画家丰子恺所绘《护生画集》第四集作序,称赞丰画恰满80幅“此真所谓胜愿必遂,有志竟成也”。今天,我们亦可移用广洽法师的话来评价《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在津出版之盛事:对于卓越的作者弘一大师李叔同来说,显系“胜愿必遂”;对于辛勤的编者龚绶、车永仁先生来说,则是“有志竟成”。
“金石无今古,艺事随时新。如如实相印,法法显其真。”领会弘一大师李叔同的印艺观念,品读书中的篆刻作品,不仅可以欣赏大师摹古烁今、极于无相的艺术襟怀,更重要的是可以真切地感受到他的人生抱负、生活追求、读书情趣和治学精神。如“好书到手不论钱”印,活脱脱一副读书种子相,好一语蠹鱼者流的肺腑之言,风流潇洒而不失拙朴之气。再如“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印,警示人们不要把富贵享尽,应给后代子孙留下生存发展的基础,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引人深思,耐人寻味。
在近年出版的一些同类图书中,刊有相当数量的弘一大师李叔同赝品,或误收他人之作,以假乱真,令人担忧。《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的两位编者,则本着“印印见实样,件件有来源”的原则,以对大师负责、对读者负责的精神,认真搜集,潜心研究,反复考证,精益求精,为准确认识和研究大师的篆刻作品提供了依据。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得以编辑出版,天津宿儒龚望先生功不可没。他是此书所收录的李叔同早年印谱的主要收藏者,还撰写过相关研究文章,做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龚绶先生子承父业,最终完成了龚望先生的遗愿,堪称津门文坛佳话。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乐石社”为李叔同在浙江一师任教期间发起组织的一个著名的印学社团,由李叔同主编、刊印的“乐石社”资料被世人评价为“就民国篆刻史而言,领风气之先,也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一份印社作品集与史料汇编”,但遗憾的是,这些资料在国内却是难以觅得,唯有日本东京艺术大学(原为李叔同留学的东京美术学校)保存着当年李叔同“呈赠”的“乐石社”资料。经过朋友联系,在日中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先生的热情帮助下,东京艺术大学提供了珍贵的影印资料,增强了此书的史料价值。
《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出版之时,两位编者还特意对笔者说:十几年来,大师篆刻的搜集工作,以及此书的编著工作,始终得到《天津日报》的大力支持。作为天津市李叔同——弘一大师研究会主要负责人之一的朱其华先生,在《天津日报》工作时就非常重视这项事业,给过编者很多有益的提示和启发。天津日报文艺部的编辑们站在丰富天津历史遗产、提升天津文化品位的高度,及时提供版面,予以充分介绍。1994年、1999年和2000年,当大师篆刻作品有重要发现或搜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时,“满庭芳”副刊皆以头条位置、大幅版面刊发相关评介文章和篆刻作品,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搜集工作的进行。
天津李叔同故居业已复建完成,天津李叔同——弘一大师纪念馆即将开放。当此之时,《弘一大师李叔同篆刻集》的出版,不仅是表达对大师最真挚的缅怀,而且对于保护、挖掘、抢救和整理乡贤的文化遗存,充实天津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人文内涵,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