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书家韦力:线装书是中国国粹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6日 17:08 深圳晚报

韦力希望更多人关注古籍善本的收藏。 韦力希望更多人关注古籍善本的收藏。 中国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宋代胡宿撰,韦力收藏的是乾隆武英殿聚珍版。 中国最大的一份木活字本《文恭集》,宋代胡宿撰,韦力收藏的是乾隆武英殿聚珍版。 韦力所收藏的古籍善本。 韦力所收藏的古籍善本。

  谈到线装书,有一个名字无法绕过,那就是大家公认的中国民间收藏古籍善本最多的藏书家韦力。

  由读书而藏书,由藏书而研究书,这就是韦力20多年藏书历程。为了藏书,他毅然下海经商,在商界取得成功的同时,也成就了藏书界的一段佳话。

  线装书符合东方审美

  “过去收集的邮票和现在收藏的书,都是纸质的,我对纸质的物品有着特殊的爱好。”谈到自己藏书的爱好,韦力这样说。

  正是因为这种对纸质书籍的钟爱,韦力并不认同那种电子书将取代纸质书的观点。他说,摄影书刚出来的时候,人们惊叹绘画将会消亡,但100多年过去了,绘画艺术反而更加兴旺,电视机发明以后,又有人惊叹照相机将会退出历史舞台,事实证明,这些人又错了。“纸质书籍面临的同样是这种状况,我认为,不管多少年以后,纸质书籍还是会和电子书并存。”

  韦力所藏的古籍善本,大部分都是线装书的形式,这样的收藏成果也让韦力对于线装书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

  韦力告诉记者,线装书是中国独有的一种书籍装帧形式,西方最初的书籍,也不是线装的模式。“可以说,线装书是中华民族伟大的一项发明。书籍的包装在东西方以截然不同的形式出现,并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这是缘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我认为,线装书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情趣。”韦力说。

  在经书子集的传统四部分类中,韦力的收藏的“经”部古书最多,他认为,“经”部书籍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五四’以来,人们喊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使得‘经’书受到了很长时期的打压。其实,过去的四部分类也不是平行的,‘经’部始终是最重要的部分。”

  韦力笑称,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自己从读书到藏书,境界是越走越低。但他并不在意这种看法,更由藏书转向了“研究书”。韦力所指的“研究书”,并非研究其内容,而是考证其出处,研究起装帧。他说,这种研究类似考古,属于实证类的范畴,而非思辨类的研究。这就需要接触更多的原版。这也是他不断收藏古书的动力所在。

  “毫无疑问,书的最主要的功能是传播知识,传递思想,内容是书的核心,但作为这些知识和思想的载体——书本身也不该被忽略。”韦力认为,对于书本身的研究是一门很有意义的科学。

  让他感到有些失望的是,中国的学界并没有太多人对书本身的研究感兴趣。他给记者说起一个小故事,以前有一位大学老师到外国讲学,说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时候,很自豪地说,社会主义国家不会有失业问题。这位老师举例说:“比如大学教师,如果他不能胜任教学的任务,可以调去图书馆工作。”这一番话让在场的外国人都大吃一惊,因为在外国,图书馆的管理员必须是博学的,他们肩负着指导学生去选书的重任。“这说明了我们在对于书研究方面的缺失。日本一些大学里有‘书志学’这门课程,这就是教大家如何‘研究书’的课程,而中国的大学至今没有这样的科目,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韦力藏有古籍8000余部,7万余册善本,其中宋元及以前刊本、写本200余册,宋元递修本和宋元明递修本近20部、300余册。明刊本1200余部、一万余册。皆按传统的经、史、子、集排序,再结合年代、版本分类收藏。在天津,他拥有一座三层的藏书楼“西苑书楼”,近百个大书架陈列其中;在北京,他先后购置了总计超过1000平方米的空间,为的是给自己收藏的古籍善本们建立新居。

  做书只为拯救国粹

  除了藏书,韦力还做书。他曾经印制过100套《御制道德经》,每10套用一种纸,以三种颜色印刷等,非常考究。

  他告诉记者,他做书的标准是力求原汁原味——宣纸是自己出钱按照古法制成,印刷也是最古老的雕版印刷。这样下来,印一套书的成本不菲。很多人想不到,韦力花了这样的时间精力和资金做书,并不是为了卖书赚钱。

  韦力说,历代藏书家都做过一些书,大多数人做书是为了拯救“孤本”,他们仿造这些孤本,以免将来消亡。而韦力做书的最主要目的,却是为了挽救即将消亡的国粹。

  “在扬州有一个老先生,是专门从事雕版的,他是现在国家惟一认可的从事雕版印刷术的艺人,但他根本没有用武之地,他的子女也大多转向玉石雕刻,因为做那些更能赚钱。”了解到这种情况以后,韦力和这个老先生取得联系,他拿自己的一些古籍书,去让老先生和他的子女们仿制,他提供雕版的费用。

  而对于纸质的要求,韦力也非常苛刻。韦力告诉记者,市面上卖的宣纸,已经是没有用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了,因为根据传统工艺,成纸最少需要两到三年时间,在高度工业化的今天,没有人愿意投入这么多时间和成本。“很多厂家的做法,使用化学纸浆和手工纸浆兑在一起,手工纸浆所占比例最多只有一成,化学纸浆每吨几千元,而手工纸浆每吨要几万元,这样做出的宣纸成本自然低了很多。不过由于化学成分较多,烧坏了纸纤维,保持个几十年就脆了。反观中国的宋版书,1000多年下来,仍然不会变质。”为了保持能够传统的工艺,韦力专门联系到一家古纸研究所,用最传统的工艺印纸,“我每年都会出钱印一批纸来做书。”

  韦力说,印刷术和造纸术都是中国的四大发明,这样的传统工艺如果失传,是一种极大的悲哀。他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点努力,尽量不让这些国粹消亡。

  韦力告诉记者,现在他已经通过雕版印刷仿印了5套书,此外,还影印了他所收藏的辽刻本的《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疏》。这样做出来的书很少,对于韦力来说,都是非卖品,他都用来赠送同好。

  虽然耗资巨大,但做书的过程同样能够给韦力带来满足和享受,从造纸到雕版到装订,他参与了全过程,也更惊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现在也有部分出版社出版线装书,不过韦力对于这种做法并不是特别认同。他认为,这些线装书除了装帧是线装以外,无论从纸质到制版印刷,都没有遵照传统工艺,并没有太大的收藏价值。“比起线装书来,现代装订的书籍更容易阅读。”他说,这种线装书既不方便,又没有收藏价值,没有必要仅仅“为形式而形式”。

  线装书升值悲喜参半

  在线装书的收藏界中,韦力以只买不卖而闻名,对此,韦力笑称自己有着超级的“恋物癖”,拥有了就舍不得出手。但他很反感把他的这个收藏特征提升到“道德”层面上来说事。他表示,买卖收藏品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他从来也没有反对过藏家卖书。

  “书从诞生那天起,就是一种商品,商品当然应该体现价值。我不卖书并不是因为我高尚,一是因为我喜欢,二是因为我还没有研究透。如果有一天,我的经济出现问题,我需要靠卖旧书而去收购新书的话,我也会毫不犹豫去卖书的。”韦力说,最近几年他所收到的好书都是在拍卖会上买来的,“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样只买不卖,那我到什么地方去找到好书呢?”

  这几年,古籍线装书的价格不断攀升,时常出现拍卖出天价的古书。对于这种涨价,韦力有一种复杂的心理,那就是悲喜参半。

  “从我个人角度来说,我希望古书不要涨得太快了,否则我都觉得买不起了。”韦力半开玩笑地对记者说。

  韦力最早收书的价格很低,“文革”以后,他认识一位“抄家资产”退赔办的工作人员,他了解到那些书退到了哪里,就上门去找人购书。由于不少藏书者的后人没有藏书的兴趣,而且受住房、经济等限制无法继续保存古籍书,因此,韦力大部分都能够得偿所愿,以较低的价格买下这些退还的古籍书。这段时间里,韦力收到了大量的古籍书,为自己的书籍收藏数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后来,线装书价越来越贵,韦力渐渐感到力不从心,为了能够继续买书,他毅然下海做起了生意。初次经商的韦力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收入一下子是过去的上百倍,于是,韦力每年花在买书上面的资金也达到数百万元。而这两年,古籍书价更是飙升,即便是韦力这样的经济实力,也开始感叹买不起书了:“两年前一套三四十万元的线装书,现在能够拍卖出一百三四十万元的价格,我每年花在购书上面的钱还是那么多,能够买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了。”

  虽然因为个人原因而抱怨书价太高,韦力还是认为,书价上涨是一件好事。他说,这是一种价值回归的体现。“现在古代字画和瓷器在拍卖会上价钱远远高于古书,其实在这些东西刚刚制造出来的时候,书籍是最贵的,加上书籍很难保存,不可能像其他文物那样从地下挖出来,实际上这些书都是一代代藏书家保存下来的,价钱当然应该贵一些。”

  韦力表示,古籍书价钱提高以后,一些珍贵的古籍书开始出现在市场,这对于藏书家来说,是个好消息。“过去很少能够见到好书,古籍书大幅度涨价以后,有一些好书出现在拍卖会上,即便买不起,能够看到这个版本也是好的。”他认为,涨价还能够起到保护古籍书的作用,不论是投资还是收藏,购买了天价书的人肯定会小心翼翼地保存和保护。

  “此外,古籍书涨价也体现出人们对传统文化的重视。”韦力说。

  或许由于大量收藏古籍线装书的缘故,韦力的名片是繁体竖排,以线装书的模式来印制的。他说,他是一个传统的人,对于国粹的东西都很感兴趣,而线装书就是一种国粹,是中华民族应该引以为傲的东西。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