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男:藏家才是中国美术史的作者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5日 08:38 大江南收藏

  藏家才是中国美术史的作者

  ——访大江南收藏俱乐部艺术主持林男先生

  □ 郑文钊

  在珠山会馆的书画收藏鉴定讲座上,林男和我一样,坐在听众席里,不时地做着笔记。台上,南京博物院的书画鉴定专家正在讲唐伯虎的“三白”美人图、讲文征明的题款鉴定和其家谱的关系,又绘声绘色地描述徐邦达先生得到仇英画作的兴奋场景,不时要抛给听众一个“不能讲出去的小秘密”。

  林先生和我其实都不是专程而来的听众,他正是这次活动的组织者,而我要在讲座结束后向他取些“收藏经”。不过林先生一开始还有些真诚的顾虑,说自己并非收藏家,旁边的朋友笑了,“你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的理事,怎么不是收藏家呢?”林先生是中国收藏家协会理事,初涉收藏至今不过十几年,收藏却颇丰:“钱亚宋魏”(新金陵画派中钱松岩、亚明、宋文治、魏紫熙四位领军画家的合称)、王一亭、程十发、谢稚柳和陆俨少等大家的公认精品之作,金陵四老中的林散之的精品,也多有入荷。除了收藏,他还以平均一年一大展的速度,为南京中青年艺术家举办展览,并和人民美术出版社等出版机构合作,策划出版了包括亚明、魏紫熙在内的多本画册。林男并不是仅仅是收藏家,更是艺术活动家。

  没有一点文科背景,并不代表不能理解艺术。“艺术是与身俱来的,每个人都具备的基本能力”,是他的第一感言,犹如丰子恺所说“人人都是艺术家”,这种能力可能会随着自己的境遇而被遮蔽,但当你听到音乐仍然会有随之翩翩的冲动,而收藏家能收到精品,冲动是不够的,那需要足够的视觉积累和科学的求真态度。林先生第一次看到黄宾虹的画,只觉得“黑乎乎的”,在自己看了两个月的画册后,居然浑身舒坦,从此着迷了一般,天天到南京的一家艺术品公司看画,从此一发不可收。

  林男不迷信专家,他坦言也买过“别人下的蛋”,目睹过骗人、“下蛋”的过程,结果就是“谁的话都不可信”。理工科的背景要求他必须小心求证,而小心求证需要科学的态度和手段,断物如同断案:“重证据,轻口供”,凡是大家精品,一般都要求证于正规的出版资料和权威的专家。

  林先生觉得收藏的作品就仿佛是自己的孩子,固然有很多乐趣和回报,但乐在其中才是收藏的真谛,是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打个简单的比方,就像养育子女一样——我们通常看到电视里或者大街上有很多可爱的小孩子,不同肤色不同人种,你可能会喜欢他们,但这种感情是间接的。当你有了自己的小孩以后,你倒并不是一下子觉得他们有多么的讨你喜欢。相反,只有在养育他们的过程中,你才能慢慢地体会到亲情的珍贵和血缘的亲切。同样的,说到收藏——你拥有一幅画和你在博物馆看到一幅画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因为当你需要去买的时候,你就会去关心它,关心相关的信息;会去与别人聊、去问;你就会常去看它,常看常新,看到一定程度你会找人去问,学习怎样辨别。而这种实践的经验是你学多少书本知识也学不来的。或许,你买的作品可能本身没有增值潜力,甚至会贬值,这完全有可能,但它给你带来的精神增值是肯定存在的。所以从投资到喜欢,不能简单地看赚不赚钱。应该说,只要你投入,有时候表面的赔钱也会带给你其他潜在的回报,它会在日后兑现为真实的回报!”

  收藏给林先生的生活带来亮丽的精神图景和投资成果,这只是对于个人的体验。林先生的雄心并不止步于这些。

  林先生认为,从宏观的角度,收藏的另一个结果是藏家撰写了美术史,而不光是画家。当中国书画从庙堂之高的神圣装饰演变而为书写个人胸中臆气的艺术活动,书画家从来就是面对观众和赞助者的:如同当年江南士夫之家之于倪瓒,如同江淮盐商之于扬州画派,上海工商业者之于海上画派。收藏立于时代,参与鲜活的美术史进程,从而也就撰写了美术史。基于此,他为自己的纯粹收藏确立了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与南京有着渊源关系的中青年工笔画,他们具有一种现代意义的代表性。林先生不在乎以后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失败的投资者”,“因为现在我更在意我所做的收藏的纯粹性。在我看来,这种纯粹的真正的收藏,应该是有主题的、有系统的和有研究价值的,这样才能算作收藏。”

  林先生的话让我意犹未尽,珠山会馆的工作人员已经忙碌着准备晚宴,采访不得不提早结束。目前,林男先生致力于艺术鉴赏的培训和传播,担任大江南收藏学堂的总监,我期待着他教育和艺术的背景能够结出更多新的果实。

  问:收藏书法与绘画作品哪个更好?

  答:书法与绘画都是传统的艺术门类,统称为书画,并且有书画同源之说。今天“好字不如烂画”时代看,这个问题有点意思。远古肯定先有画,但到了礼乐时代,书法作为六艺之一是至高无上的艺术品种,而绘画只是匠人的手艺。传承到今天书法是几乎中国独有的单纯的高端艺术品种,相对是曲高和寡,习练者也少有突破,似乎与时代有所脱节;而绘画则古今中外融合,发展多端,又容易迎合世俗爱好,而大大热闹于书法。不过,随着文化的复兴,书法作为国粹和纯艺术的面貌有所改善。目前,古代拍卖成交高记录的书法要高于绘画,有偶然因素,也有必然因素。因此,我们要重视高水平的书法作品的收藏。

  问:如何看待电视媒体的寻宝鉴宝节目?

  答:电视媒体参与鉴赏、鉴宝等节目对于普教文物、艺术知识可谓功不可没。但是,电视必须服从于收视率,必须要通俗才行。而文物、艺术恰恰是通俗不了、甚至是不可意会的东西。这里面确实比较难,问题也不少。大家都会觉得专家能力非凡,鉴定也如此简单。随着经济的发展,艺术需求日益高涨,电视媒体的参与还会更多,主要是知识面的传播,表达方式的创新可以提高。知识的准确性有待提高,视觉表达可以发挥电视的优势。如日本NHK拍摄的两岸故宫的艺术品,真是精美绝伦。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这是娱乐节目,不能信以为真。

  问:如何欣赏艺术品?

  答:艺术欣赏是以情感为主,理性知识为辅的体验活动。因此,欣赏最主要是观看。到博物馆、美术馆去看,买一些精美的图册反复看。就像反复听音乐一样,日久生情。在此基础上适当的了解一下美术史,知道一点器物学知识,参与一些活动,上一些入门班。千万不要直接上古玩市场,把眼睛看坏了比什么都麻烦。你看到电视上、书上讲的头头是道的内容不是最重要的,甚至是错误的。包括我看你讲的内容也是如此。重要的是你内心的真实体验。你会经历各种不同的体验,直接作用于你的内心,似乎不通过你的大脑。那就是所谓的素质。就像年轻人谈恋爱,彼此相爱,常人就会认为他们坏了脑子似的一样。因此,艺术作品之所以成为艺术作品是因为观看者的欣赏;成千上百年前的艺术作品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欣赏,因为艺术抓住的是人的本质的东西、内在的东西。

  问:收藏如何入门?

  答:艺术入门也好、收藏入门也好、鉴赏入门也好,确实有点门槛,也因人而异,也非常重要。入错门、误入歧途可能一辈子都出不来,甚至会进入是非圈子,成为人生悲剧。传统的需要师傅带徒弟是一种比较好的入门、传承方法。入门需要突破,要破门而入,需要寻找突破口,需要积蓄能量。突破口在哪里?就在你与艺术圈子、知识和视觉最近的地方,需要测试、需要指点,需要积累。久而久之,突然哪天突破了。因此,我们学习收藏也好,鉴赏也好,学知识、眼力和圈子三样东西。很多东西书上没有,学校没有,所以就难了。当然,下一步还要拓展和提升,把知识上升为文化,把眼力提升到品位,把圈子拓展为自己的领地。

  问:收藏书画与玉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答:书画和玉器都是最重要的收藏门类。区别还是比较大的。玉器大家会觉得是工艺品,书画才是艺术品。应该也是有道理的。不过,这里还有一个艺术与文化的价值问题。就单一物件而言,最具代表性物质或者器物的,中国是玉,西方是金。中国用玉八千年,历朝不绝,各有特点,高潮迭起,玉文化万年延绵不断,没有第二个东西。书画主要是从魏晋到唐宋的成熟,一直发展到现在,成为文人也好、专业书画家也好、还是收藏家也好作为最主要的艺术门类。因此,玉器在远古时代是最重要的文物和艺术品,书画是近古或者近代最主要的文物或者艺术品。根据大家的爱好会有所偏爱,相互不可替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