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字学家兼考古学家容庚生平琐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1月16日 01: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 微博 ]

容庚(资料图片) 容庚(资料图片) 《金文篇》内文 《金文篇》内文

  2011年1月份,《容庚传》正式发布,这是对这位性格刚直的古文字学者最好的纪念。1951年10月,杜国庠在广州石牌中山大学演讲,盛赞岭南大学教授陈寅恪、容庚。陈寅恪自不用说,一生张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其在1953年《对科学院的答复》振聋发聩。

  容庚是现代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收藏家、书法家,在学术领域拥有崇高的地位。容庚自谓“野马”、“鬼锁”,狂放不羁,直言不讳,在那个万马齐喑的年代,他与一贯张扬“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陈寅恪是康乐园里两面飘扬不倒的旗帜。

  容庚逝世后,中大在悼词中说“他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依然刚正不阿,不讲违心之话,不做悖理之事”,这是对其刚正人格的恰当描述。

  文/记者 徐静

  1922年,28岁的容庚北上前往京师,希望在文物会聚之地增补《金文编》以定稿。或许他自己也没想到,此行将改变他的人生轨迹。

  容庚于1894年9月5日出生于广东东莞县莞城镇,原名容肇庚,号容斋,因“容”、“颂”古通,他后来便已“颂斋”名其室。东莞容氏为晚清书宦世家,这样的出身自然带有书香之气,“‘世代书香’更足以夸耀闾里”。

  1909年,容庚举家迁往广州,容庚兄弟随即入读启明小学,后又进入东莞中学,中学毕业时容庚22岁。

  容庚在《金文编》序言中写道“民国二年,余读书于东莞中学,四舅来寓余家。余兄弟课余恒与据方案而坐,或习篆,或刻印,金石书籍拥置四侧,心窃悦之。”

  容庚对金石的兴趣自此萌发。其实,容庚可谓壮志凌云,最早计划相当庞大。他准备分门别类摹写编撰殷、周、秦、汉文字,成《甲骨文编》、《石文编》、《玺印封泥文编》、《泉文编》、《专文编》、《瓦文编》等。后因四舅赴韶关、三弟入校读书,失去导师与助手的容庚,只能专注编写《金文编》。但一本《金文编》就让他扬名。

  1922年,容庚带着《金文编》初稿北上求学访师,在天津求见罗振玉。容庚曾写道“过津,以金文编稿本三册为贽,谒罗振玉先生。奖励甚殷。茫茫人海中尚有见知者,则于闭门数年之不为虚掷也。”

  罗振玉,农学家、金石学家、古文字学家,中国现代农学的开拓者,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奠基人以及甲骨学的奠基者。

  罗振玉推荐未上大学的他成为北大研究生

  罗十分赏识容庚,便介绍他到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攻读研究生。罗在推荐信中写道“容庚新从广东来,冶古今文,可造就也。”不可思议的是,容庚当时仅有中学学历,根本没有读过大学,成为跳级研究生。1925年,《金文编》出版问世,也是罗振玉出资帮助印行,使其得以扬名。

  容庚带有传奇色彩的交往还有更多。1929年,流亡日本的郭沫若署名“未知友”给容庚写信,寻求甲骨文写作资料。容庚时任燕京大学教授、《燕京学报》主编,将其能搜罗到的资料几乎全部寄给郭沫若。不过,容对郭热心政治并不苟同。17年后,两人在重庆首次见面,相谈并不欢畅,事后容庚对人谈起,将郭形容为“退院之僧”,指其不务正业。

  当然,最令后来者津津乐道的是容庚与商承祚的交往,以致当下介绍中大名师时容商近乎不可分。1952年院系调整后,岭南大学并入中山大学,容商二人成为中文系同一教研室的同事,朝夕相处30多年。

  1926年3月,容庚受聘为燕京大学襄教授。当时,燕大按美国大学职称惯例,分为助教、讲师、助教授、襄教授和教授。襄教授相当于副教授。容庚入校次年便破格晋升为教授。

  留恋北京文物收藏,两度婉拒中大邀请

  1925年,广东大学文学院院长寄来聘书,有意聘容庚为文科教授。容庚当时经济拮据,南回有助解决经济难题,但恋于北京丰富的文物收藏,最终放弃还乡的想法。

  1927年6月,已更名为中山大学的广东大学,两度电请容庚为文字学专科教授,并许诺为其添置4000册参考书。此时,容庚留京决心已定,再次婉拒。虽然未去中山大学,但1928年中山大学文史科成立语言历史研究所时,容庚仍被聘为名誉顾问。

  容庚不知道的是,自己与中山大学的缘分才刚刚开始。更不会想到的是,自己会在这所学校度过晚年的研究生涯和生活。

  抗战时期,积极抵制日货

  1937年“七七事变”后,容庚因燕京大学之故留守北平,1942年又因生活所迫厕身伪北京大学。其实,早在日本侵占东北时,容庚一直是十分活跃的抗日积极分子。“九一八”事变后,容庚义愤填膺,发起组织抗日十人团,团员包括吴文藻、顾颉刚、黄子通等知名人士。誓词中写道“凡我团员绝不为日人利用,不应日人要求,不买卖日人货物”。

  女儿容璞回忆,容庚当时不用日货,也让家人抵制日货。容璞那时还小,尚不懂事,一次她带回一十分精致的小花篮,是日本货。容庚知道后非常愤怒,将花篮扔出院外。1936年,容庚在百名教授抗日宣言中签字,签名者皆是当时的知名学者。

  早年虽然积极抗日,充满爱国激情,但他毕竟是一介书生,不能亲上战场手刃敌人。北平沦陷后,容庚花了一天的时间,把宣传、记述抗日的书籍资料整理出来烧毁。容庚书斋原名夜漫漫斋。这个国家也开始进入漫漫长夜。

  身处逆境,不讲违心之话

  1946年,容庚回到广州,来到美丽的康乐园,任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兼主任。

  南归后,由于资料匮乏,容庚已无法致力于自己长期经营的彝器铭文研究,甚至连求一个拓墨的人也不容易。

  学生曾宪通回忆,苦无用武之地的容庚,便把注意力转移到碑帖书画方面来。这一时期,容庚无论对竹谱的研究,对倪瓒画的研究,还是对飞白书的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诣。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原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华南联合大学和广东法商学院等四院校文法、理科各系合并成立新的综合性大学,仍叫中山大学,校址定于原岭南大学康乐园。容庚随即成为中大中文系教授。

  课堂上一句“哥哥你错了”引发学生大笑

  中大中文系教授黄天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入学第二天,自己便与同学拜访容庚。他回忆,容庚当时住在一栋两层小洋房里。一进屋他们全愣住了,只见整个屋子的墙壁全是一架架的书,“也就是厕所没有书了”。容庚带着这些年轻人参观,告诉他们自己的书房虽然叫“五千卷金石书室”,但所藏有关研究金石、文字碑帖等典籍早已过万。

  1955年,曾宪通考入中山大学。他记得,当年的中秋节,容庚和夫人在球场草场上与新生一起赏月,学生都不知道古文字为何物,于是七嘴八舌向他请教,容庚很风趣地回答:“所谓古文字,就是我们的老祖宗用过而你们今天还不认得的字。”他说起自己学钟鼎文时还是个中学生,曾宪通自此对古文字产生浓厚兴趣,并定其为终生研究方向。

  容庚是一个幽默的人。一次讲《尚书》中的《秦誓》:“我士,听无哗……昧昧我思之。”容庚开玩笑说:这不是“妹妹我思之”,如果你说“妹妹我思之”,我说“哥哥你错了”,引得学生哄堂大笑。  

  曾宪通本科毕业后成为容庚的助教。他回忆,上世纪每有政治运动,校领导都要找自己谈话,交代他同容庚打招呼,不要乱说话。可招呼总是白打。

  1958年3月,“反右”斗争尘埃落定,中山大学中文系叶启芳等人被打为“右派反党小集团”,容庚仍为他们奔走呼吁,希望有关方面放他们一马。学校领导警告他:“容庚,你已经到了右派的边缘!”他坐在台下大声呼应:“我退休!”对方说:“划了右派才让你退休。”

  “文革”前夕,他为吴晗、邓拓喊冤

  1966年,全国都在批判吴晗、邓拓,“文化大革命”一触即发,容庚仍在会上为两人喊冤叫屈。

  容庚曾自称野马,谁也驾驭不了,又自称鬼锁,谁也打不开。“文革”开始不久,他的研究生们就贴出大字报——《坚决砸烂容庚这把“鬼锁”!》,揭露其“反党反社会主义的言论”,号召大家行动起来,“坚决砸烂这把‘鬼锁’,宰掉这匹‘野马’!”

  1983年,90岁的容庚在医院逝世。中大老校长黄焕秋在悼词中说道:“他身处逆境,备受迫害,依然刚正不阿,不讲违心之话,不做悖理之事。”

  2009年1月,东莞容庚故居修缮后正式对外开放,金石书法家马国权所撰楹联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容庚的一生:传道解惑,爱国怀乡,立德立言俱不朽;汇编金文,通考彝器,树人树学足千秋。

  容庚代表作简介

  《金文编》是继《说文古籀补》之后的第一部金文大字典,是古文字研究者必备的工具书之一。1959年出版的增订本《金文编》,共收字18000多。商周秦汉铜器铭文中已识与未识者,从中可尽览无遗。这是一部相当完备的金文字典。 

  《商周彝器通考》是容庚的另外一部重要著作。这是一部关于商周青铜器的综合性专著。分上下两编。全书共30多万字,附图500幅,征引详博,考据详备审核,堪称材料宏富、图文并茂,是研究青铜器的重要参考书。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