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鹤:雕塑是我对话世界的方式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2月06日 09:50 新华网

潘鹤在工作间介绍各媒体播发的关于他的报道。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潘鹤在工作间介绍各媒体播发的关于他的报道。新华社记者 陈晔华 摄

  新华网讯(记者 乌梦达) 中国成就卓著的雕塑艺术大师、广州美术学院终身教授、“城市地标雕塑之父”等,年过80的潘鹤有各种各样的头衔和赞誉,但这位从事艺术创作70余年的雕塑家却不看重世俗名利。对他来说,支持他一直从事雕塑的就是“有话要说、有感情发泄,雕塑是我对这个世界说话的方式”。

  用雕塑见证中国变迁

  1925年,潘鹤在广州出生。生时有一白鹤在空中飞过,他的父亲就以鹤取名,希望他能如仙鹤般长寿健康。现在潘鹤忆起过去,还不忘调侃:“幸亏我爸见到的是鹤,要见着只鸡就麻烦了。”

  少时潘鹤的命运也与当时中国的军阀混战和流离失所相连。“我一生命运与国家的命运同步,每一次的回忆都让我黯然泣下。从13岁起,我开始竭力用日记记载国家发生的一切。当时兵荒马乱,父亲害怕我写的日记被鬼子发现惹麻烦,就极力反对我再写日记。那时候我喜欢玩黏土,就忍不住偷偷钻研雕塑,我发现雕塑是一种无形的语言,它能替代日记延续我的记录工作。”因为抗战,潘鹤虽然连小学都没念完,却幸运的找到了雕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自己,在此后几十年,他留下的几百件作品,真实记载着中国历史的一幕幕。

  从抗日时期的的《大刀进行曲》到反映解放海南的《艰苦岁月》,从新中国诞生的《广州解放》到改革开放时代深圳特区的《开荒牛》,在每个历史时期,潘鹤总有几座雕塑与时代一同跃动。《艰苦岁月》这一雕塑形象还曾被收入小学语文课本中,两个偎依而坐的战士成为几代人的集体记忆。

  现在,在广州市海珠区,一座以潘鹤命名的雕塑艺术园已经落成,院内收录了他不同时期的80多座作品,这不仅是给大师70多年的创作做了梳理,也让市民和游客能够在雕塑中回味中国的百年历史。

  习惯被质疑,但从未因此改变

  “我不和你比金钱,只要饿不死有屋住就够了。我生前不如你,但死后一定要胜过你。”这是倔强的潘鹤的真实写照,他自嘲,自己遭遇过十几次运动,各种政治斗争,但在“雕塑作品九成都曾被质疑、反对”的时候,他依然不畏权势,淡定自若。 

  “20世纪50年代我参加完土地改革运动后,回来就创作了《当我长大的时候》。当时很多人反对,要求我雕塑以‘打倒地主阶级’这类为主题的作品。”潘鹤说,当时在农村教书的教师,被贫下中农和知识分子都嫌弃,“两面都不是人,但我觉得农村人口占了全中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教育要靠这些教师,如果他们没受到重视,中国谈何发展?有感于农村教师的状况,所以坚持做出了这样的作品。”

  80年代,当时的深圳市长委托潘鹤为这个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雕塑一件作品,潘鹤提议塑一座开荒牛,当时有人说,深圳发展到今天这样一个大好形势,为什么还要做牛做马,用大鹏展翅一类的会更加合适。但是潘鹤认为,如果我们这一代不做牛做马,以后就难以谈发展了。

  现在,以曲着前腿步履艰难拔土地掉盘根的拓荒牛形象,成为深圳的地标和城市形象的体现。“现在很多的证券市场都把这个雕塑的复制品摆在门前,想要‘牛市’,他们根本没有理解我的雕塑内涵。”对现在社会存在的一些流弊,潘鹤仍然不无嘲笑。 

  在离广州亚运会开幕还有三四个月的时候,广州市领导邀请作为亚运会艺术顾问的潘鹤以广州亚运会为题材做一件雕塑作品,并希望他能够在一两个月内完成,但当时潘鹤就表示:“一两个月的时间做不出好雕塑,如果要这么急,还不如找广告公司做广告版算了。”

  现在,86岁的雕塑大师潘鹤仍然很真诚,也并没有闲下来,雕塑还是他在变化的社会表达自己的方式,“还有三四十件作品要做”。(完)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