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芳眼里的鉴定大师徐邦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1日 09:11 中国新闻网 微博

  中新社记者 马海燕

  “今天能有这个展览,基础是我对徐邦达铭心刻骨的爱。”70多岁的滕芳今天站在保利艺术博物馆《百年光华——徐邦达珍藏作品及艺术回顾展》的开幕式上,在众多文博界好友面前,如此直白表达自己对丈夫的爱。

  101岁的徐邦达已经不能亲自来现场为自己的展览剪彩,替他出席的妻子滕芳大方得体地替他表达对众人的谢意。“徐邦达能有今天,是因为有在座方方面面对他的爱戴、支持和鼓励,这讲的就是一个‘缘份’。”

  而滕芳和徐邦达的“缘分”要追溯至30多年前。“我跟他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情况比他好,他那时每个月工资只有45块,而我还能拍点电视剧、电影,怎么都能挣个万儿八千的。”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滕芳支持着徐邦达开始收藏。

  徐邦达是当今艺术史界唯一健在的历经百年沧桑的学术泰斗,是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素有“徐半尺”之称。文博界鉴定权威杨新、王连启、杨臣斌等都曾师从徐邦达。

  此次展览的徐邦达珍藏30余件基本上都是夫妇俩30年内的积累。上起北宋《万马图》,下至近现代张大千、齐白石作品,尤以赵孟頫《兰亭序》、王时敏《仿各家册页十帖》、王原祁《山水》、《山水轴》等古代书画最为精妙。

  滕芳还记得当年买下赵孟頫的作品后,家里已经没有钱了,而年关将近还有一大家人要开销。当滕芳拉下脸皮去向一位好友借钱时,人家居然不相信堂堂鉴定大师家里会缺钱到这个地步。而后徐邦达硬是靠给人写字很快还上了这个钱。

  滕芳就这样一点一点给徐邦达淘换着他的挚爱字画。当他生病的时候,就把王时敏的字拿出来,摆在丈夫看得见的地方。每当这时,徐邦达总是给她一个大大的笑容,同时也疑惑妻子怎么如此知道他的心。颇爱收藏、又和徐氏夫妇渊源颇深的王刚说,看到他们才知道怎么叫“伉俪情深”。

  在滕芳的眼里,丈夫是一个土生土长的爱国知识分子。甚至在身边好友有的去台湾、有的去海外的1949年前夕,出生锦衣玉食之家的徐邦达都没有想过离开。“他大半生没出过国,生平所学全靠自己琢磨,却在书画、诗词方面造诣颇深。” 徐邦达18岁创作的摹本奚冈《松溪高逸图》现保存于加拿大,24岁创作的摹本张中《芙蓉鸳鸯图》现存于新加坡,皆是两家博物馆的珍宝。滕芳最为敬佩的还是他在30多岁就能临摹宋人的字,“那时我才刚出生。后来我总希望他能再为我写一幅,他说不能了,眼睛看不清了。”

  1991年4月,徐邦达画展在台湾举行。滕芳曾为选择什么赴台颇费脑筋。最终在她的精挑细选下,徐邦达功力深厚的山水画令宝岛为之倾倒。而此次保利展出徐老的作品数十件,包涵早期摹古到晚年各时期的代表作品,从中亦可体味徐老的创作轨迹。

  滕芳说,“徐邦达现在很难好,天一好他就开始笑。我要搞好身体,我们俩不定谁活过谁呢,我看他活到105岁没问题。”滕芳还说,徐邦达长寿是因为他的心里很干净,他甚至连钱都不认识。而现场的人都会长寿,因为沉迷书画的人心里都很干净。滕芳这样的祝福让听惯了“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一类祝福的众人心里暖暖的。

分享到: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