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雄才:不朽的艺术丰碑(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16日 10:22 大洋网-广州日报

黎雄才生前照(资料图片) 黎雄才生前照(资料图片) 《潇湘夜雨图》 纵45厘米,横65厘米(1932年) 《潇湘夜雨图》 纵45厘米,横65厘米(1932年) 写生画稿·衡山福岩古寺 写生画稿·衡山福岩古寺

  作为20世纪中国画坛的巨匠,黎雄才先生凭借天才和勤奋,师承古法,成功地创造了新的中国山水画表现模式,成就了名垂史册的“黎家山水”。同时,黎雄才还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他与关山月、杨之光等人开创的独具特色的中国画教学法影响深远。然而一直以来,有论者却简单地把他放在岭南画派中进行认识、研究。针对这种狭隘的观点,在“百年雄才——纪念黎雄才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作品暨文献展”即将举办之际,我们全面透视一下“百年雄才”,以缅怀这位为新中国美术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中国画大师。

  专题文/图  吴聿立

  黎雄才大事年表

  1910年 出生于广东端州(今肇庆)。

  1927年 由高剑父招至春睡画院培养深造,从其学习绘画。

  1931年 入广州烈风美术学校习素描,创作了《山月随人过野桥》、《竹林七贤》、《人物手卷》、《黄花岗夕照》。

  1932年 由高剑父资助往日本留学,同年进入东京日本美术学校,攻读日本画科。是年所作《潇湘夜雨图》获得比利时国际博览会金奖。

  1935年 学成回国,任教于广州市美术专科学校。

  1938年 广州沦陷,居肇庆。

  1939年 任教于肇庆第七中学。

  1943年 任重庆国立艺专副教授,创作《榕湖月色》、《高枕石头眠》。

  1946年 赴甘肃敦煌临摹古代壁画。

  1948年 返回广州任广州市立艺术专科学校教授。

  1949年 任教于华南文学艺术学院。

  1953年 随院系调整到武汉中南美术专科学校,任副教授,创作《森林》、《三峡》。

  1956年 《武汉防汛图》封笔,该作赢得“防汛史诗”的高度赞誉,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1958年 中南美专迁校广州,改名广州美术学院,创作《黄山云海》、《黄河之水天上来》、《白云出处从无例》。

  1962年 任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创作《井冈山双马石哨口》等。

  1965年 创作《罗岗香雪》、《无限风光在险峰》、《黄洋界》、《长征第一桥》、《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冬岭苍松》等作品。

  1966年 创作《毛主席词意画——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江山无尽》、《岳麓山爱晚亭》。“文革”中,被迫停止了作画数年。

  1971年 从干校调回广州,创作《长征第一山》。从此重拾画笔,进入大型国画创作的高峰期。

  1976年 创作《井冈山朱砂冲哨口》。

  1977年 任广东省第五届人大代表,创作《韶山朝晖》。

  1978年 任广州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兼国画系主任,又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副主席,并自本年起连任第五、第六、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年中重访敦煌莫高窟,创作《八十里长峡龙羊峡》、《轻舟已过万重山》等。

  1984年 出任广州美术学院顾问,创作《长江三峡夔门》、《万壑松云》、《长松飞瀑》。

  1986年 创作《壮丽山河》。

  1987年 获广东省“鲁迅文艺特别奖”,出席岭南画派纪念馆奠基仪式,并任首届纪念馆馆长,创作《攀登高峰》。

  1988年 创作《珠江之源》、《抚仙湖畔打鱼》等。

  1991年 创作《坐看云起时》。

  1993年 创作《万古长青》。

  1995年 开始创作《珠江长卷》。

  2001年 荣获由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颁发的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12月19日病逝于广州。

  创作:令人叹服的《武汉防汛图》

  黎雄才先生一生勤奋多产,创作了大批令人叹服的经典作品,如《寒夜啼猿》、《一览众山小》、《森林》、《武汉防汛图》、《万古之春》、《峨眉洗象池》等,其中1956年封笔的《武汉防汛图》是其创作高峰的集中展示。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博士生导师梁江认为:这张画作如同唐代的《韩熙载夜宴图》、宋代的《清明上河图》一样,必将成为承载历史、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传世佳作。本月20日,这件经典作品将和羊城观众见面,这也是《武汉防汛图》自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以来首次出馆。

  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副院长李劲堃表示:《武汉防汛图》的产生,是新中国山水画在题材表现力、技法上的综合展示。这件经典作品的产生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高剑父先生提出了“新国画运动”主张,要求艺术家要直面艺术,取法宋元,提出“新宋元”艺术的现实主义绘画口号。黎雄才先生作为这次艺术思想的重要实践者,早年就接受了老师高剑父的影响,又受过严格的传统宋元绘画及西洋素描培训,后赴日留学。留日期间,他受到山水大家横山大观等的影响,接受了当时日本艺术教育中的博物学课程。回国后,他用近七年的时间在西北多次旅行写生及举办抗日救亡展览,创作了大量深入反映现实生活的写生作品。解放后,面对新中国如火如荼的社会主义建设,面对党领导人民兴修水利、防洪抢险的劳动场面,他萌发了巨大的创作激情。据当时在中南美专学习的陈金章先生回忆:“黎雄才先生在一个多月内,骑着自行车奔走在防洪大堤上,每天忘我地画速写和在长卷里画构图……”

  “整理黎先生的速写稿及手卷的草图及手卷时我们发现,他一天最多画五六张水墨速写,两三卷一米多的手卷草图,加上手卷整稿,可见当时他的写生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李劲堃说。《武汉防汛图》一经问世,即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和肯定。显然,多年的积累使黎雄才先生表现这类题材得心应手。其学术难度成为新中国国画的新表现技巧,同时也间接反映了岭南画派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提出的学术主张、艺术主张所具有的前瞻性。

  《武汉防汛图》既是黎雄才先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又较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艺术创作态度。

  育人:新中国杰出的美术教育家

  黎雄才先生不仅用画笔开创了20世纪中国山水画的新格局,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美术教育家,他与关山月、杨之光等人在广州美院开创的中国画教学法独具特色,影响广泛;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他培养了陈金章、李国华、梁实雄、林风俗等一大批优秀艺术家。谈到黎雄才先生的教学,广州美术学院教授、“黎家山水”的继承人陈金章教授感慨颇丰。

  黎雄才先生是一位非常出色的教育家,他不仅要求学生要重视基础、循序渐进,而且对学生非常负责任。 “我一直是黎老师的助手。记得教第一幅石的入手法时,黎老师就画了6块石头,非常仔细,反复琢磨才满意。我当时疑惑地问他为什么这么认真地画石头?他告诉我,画画一定要准,每一处败笔都可能影响成千上万的学生。作为教师,我们不能误人子弟。”陈金章感慨地说,“这种对待教学认真负责的态度实为罕见,这样的老师在全国教师队伍中也是凤毛麟角,这句话更是影响了我一辈子,时刻警示我教学不能马马虎虎,不能随意对待自己的每一个学生。”

  黎雄才先生不仅在艺术创作中实践、提升岭南画派“对景写生”的艺术思想,而且还在教学中言传身教,力图使每一个学生都从中受益。“黎老师常告诫我们不要画自己没见过的东西。”陈金章说,“为了教学,他在解放后短短数年间就画了六百多张教材。”这些教材多为黎雄才先生的写生稿,后来经陈金章整理并精选其中三百余幅,取名《黎雄才山水画谱》,于1981年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分上、中、下三册出版:上篇为树木,全面概括了画树的基本技法和规律;中篇为山石,介绍各种山石的表现手法和古代各家各派的皴法;下篇为流水、烟云、写生诸图。《黎雄才山水画谱》是新中国山水画教学的经典教材,一面世便被抢购一空,它和《黎雄才画选》一并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中国画的最大特色是通过笔墨表达物象,抒发画家的情怀。教师如果不在课堂上亲自动手,学生用笔时往往会感到迷茫。“因此,黎老师每次上临摹课,都现场临摹,示范给学生看,然后学生再临摹,长期如此。”陈金章说,“那时的交通、信息没有现在发达,原作无法看到,专业杂志也少,学生临摹全凭一本《故宫周刊》,而画刊上的图案又比较模糊。黎老师上课时先临一遍,把画册上的死画画活了,这样我们就豁然开朗了,临起来也容易了。比如北宋范宽的《雪景寒林图》,他就临摹了一张四尺整纸的给我们示范,我后来轻松地临摹了两遍。”

  总之,黎雄才先生教学严谨认真,强调基本功一定要扎实,因为不懂技法什么都是空的;要求学生用笔一定要精准,吃透表达对象,把其画活。他曾说:“画好一棵榕树就可以毕业了。”这一理论虽然后来在“文革”中受到了批判,但它是黎雄才先生多年的创作体悟和教学经验的总结,弥足珍惜。

  地位:

  开创20世纪

  中国画坛新格局

  “黎雄才的意义,不仅在于岭南画派,更在于生机郁勃的20世纪中国画坛。”梁江说, “因为他的主要艺术成就在于继承和拓展了岭南画派的艺术、创作了《武汉防汛图》、《井冈山朱砂冲哨口》等标示20世纪中国画成就的经典作品、以富于个性特征的笔墨语言丰富了20世纪山水画的表现力和为新美术教育体系提供了新鲜而重要的经验。”

  首先,从艺术内涵上看,黎先生毕生坚持写生原则,把传统的笔墨与大自然的神奇造化结合起来,摆脱了旧式中国山水画模式的束缚,坚持画现实生活的真山真水,表达真实情怀,这一创作取向,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地方气息,极大地丰富了20世纪中国画的绘画语言;

  其次,从笔墨技法上看,石涛早就说过“笔墨当随时代”。黎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创造的恢弘长卷《武汉防汛图》,使沉睡了的传统中国画重新焕发生机,其驾驭笔墨的能力炉火纯青,令人叹为观止。画卷中的田野、树木,还有防汛奋战的场面,真实地刻画了伟大的不屈的民族精神。对于20世纪中国画坛来说,这绝对是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作品。从中我们还应该有所感悟:黎先生绝非仅仅是山水画大师,他在人物画方面的成就,同样令人高山仰止;

  再次,从黎先生对艺术的态度来看,可以说,在岭南画派画家中,黎先生绝对是画家气息最浓厚的一位,为人师表,德艺双馨,淡泊名利,通过毕生的辛勤劳动与顽强奋斗,创作了大量的艺术珍品,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画家,为20世纪中国画坛作出了杰出贡献。

  因此梁江表示,“简单地把黎先生放在岭南画派来认识和研究,是非常不充分的,太狭窄了,必须回到中国画的语境中,把其放到整个20世纪中国画坛的脉络中去,只有这样,才能判别和真正认识他的艺术价值。”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