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宝专家蔡国声:做不捡漏的人(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4月26日 07:30 上海证券报

蔡国声书法作品 蔡国声书法作品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本报记者 徐汇 摄

  他从事艺术品工作几十年,慧眼识珠却从不“捡漏”。他的理由很特别——自己的定位,并不适合做腰缠万贯的富翁;

  他在业内名震八方,却从不会奚落不懂门道的收藏者,只要有时间,必定耐心细致解释;

  他人生一波三折,却每每从逆境中找到安静的出口,让自己的心得到缓冲,也令自己峰回路转;

  他没有奢望,反享有盛名。他说,从来没有想到,一生到了晚年能够如此辉煌。

  ⊙记者 李彬 唐真龙 ○编辑 王颖

  当香港苏富比2011年春拍落幕的那一刻,人们有理由相信:2011年的艺术品市场注定又将是一个喧嚣之年。在刚刚过去的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可谓风生水起,多项拍卖指标创下历史纪录。而在这个迟来的春天里,被业内视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以34.9亿港元的总成交纪录创下了香港苏富比历年成绩新高,这样的佳绩在艺术品市场再次激起千层浪。这样的繁荣或许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然而,繁荣背后的隐忧已逐渐显露:艺术品市场本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而伴随着艺术品市场的繁荣,各种“李鬼”鱼目混珠、见缝插针,繁荣背后的浮躁已然暴露,假货横行的艺术品市场该如何规范?在通胀汹汹来袭之际,大量金融资本揣着各种目的悄然介入艺术品市场,艺术品金融化如火如荼,金融资本的介入到底是给艺术品市场注入了新鲜血液,还是“狼来了”?

  带着这些思考和疑问,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春日清晨,记者与国内鉴宝界领军人物蔡国声先生相约在上海苏州河畔的一间咖啡馆,边喝早茶,边聊艺术与人生。

  锤炼:鉴宝之路艰辛

  “我从来没有想到,我的一生到了晚年能够如此辉煌。想到这个我很感慨,我的很多的老师都没赶上这个时代,他们没有我现在的辉煌和我这样的收入和待遇,我有满足感,”谈及自己目前的状态,蔡国声非常满足。虽然很忙碌,但是每天同古玩打交道,对他来说,是一种享受。“古玩,古玩,就是要玩的。现在退休了,别人去打麻将,去旅游,我就研究古玩,天天同这些艺术的东西打交道,有啥不开心的?”

  也许正是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才使得蔡国声五十年如一日,沉浸在古玩的艺术世界中。他与艺术已经融化为一体,在这个世界中,他的快乐与日俱增。然而,从刚开始进入古玩领域到最终历练成一位大师级的鉴宝专家,蔡国声的成名之路并不平坦,而是一波三折。

  1962年,年仅18岁的蔡国声刚刚高中毕业。在那个以成分论成绩的年代里,“资本家”出身(蔡国声的父亲开机器厂,因此被定为资本家)的蔡国声自然没有上大学的资格。其实,不唯他,班上大部分同学都没能考上大学。就这样,高中毕业之后,他离开家乡浙江定海进入上海古玩市场工作,成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参与我国文物工作的应届高中毕业生。

  “我刚到这个领域的时候,文物工作是一个没落的行业,是一个四旧行业,属于被淘汰的行业,当时我的同学都说,你怎么搞得像一个小古董一样。”蔡国声笑着说。尽管受到嘲笑,但是半年过后,他就慢慢喜欢上了这个行业。由于是首批参与文物工作的“知识分子”,上海市古玩市场的领导对他们这批学生很重视,派出文物领域最知名的专家对他们进行培训,像周仲英、薛贵笙、朱念慈、戴宝庭这些当时的大家都悉数在列。而专业也分得很细,包括陶瓷、玉器、钱币、古玩、珠宝、书画各个领域都要学。每天上午工作,下午上课,一周学习六天,就这样维持了两年。

  “我进去不到半年,就感觉这个领域是片浩瀚的海洋,慢慢喜欢上了,我在工作当中和很多书画家、文学家、作家、金石家结交了。”在这两年时间里,蔡国声从这些领域顶尖的老师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这为他今后在古玩鉴定方面的成就奠定了基础。

  蔡国声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进步飞快的他也得到了上级领导的提拔。1966年蔡国声便做了上海市古玩市场团支部书记,所在支部被评为上海市“四好团支部标兵”。“当时我们普通员工的工资是36元,我的工资是43块5毛,据我了解公司只有三个人能拿这么高的工资。”

  然而好景不长,文革开始后,蔡国声的父亲被划为资本家,蔡国声也成了“黑六类”。“我感觉就像一下子被从青云丢到地狱里,什么活动都不能参加,非常郁闷。” 对这一段经历,蔡国声觉得不堪回首。也正是在那段时期,他收获了另外一笔财富。为了打发郁闷的时光,也是不甘落人之后,他决定练习书法和篆刻。“我不是那种很奔放的性格,而学习书画要有激情,因此我选择了书法和篆刻。”当时一些书画名家被称为“牛鬼蛇神”,苦于找不到好学生,蔡国声就利用前期跟他们结识的关系,虚心求教,认真学习,这样直到文革结束。“这段经历对我的书画和篆刻鉴定很有好处,画家的出身、用笔,我马上可以说出来,这是那个时候打下的基础。”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全国上下的拨乱反正让蔡国声的人生再一次发生了转折。一周之内,他被推荐入党并提干,之后被派到上海友谊商店所属的一家仿古工厂做业务厂长。这段经历对他的古玩鉴定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由于仿古厂招聘的员工大都是“上山下乡”的返沪青年,他们对文物方面的知识几乎一无所知。仿古厂门类齐全,光车间就有瓷器、玉器、铜器、杂件、砚台、图章、书画、红木家具等,甚至于绣花车间都有。蔡国声必须一个车间一个车间去指导:做什么,怎么做,原料哪里来,辅料是什么,出厂、定价、步步把关。“这一段时期,很累,几乎没有休息,但也锻炼了我。”在仿古厂八年的工作经历使得蔡国声对文物仿古了如指掌,“人家怎么仿的我都能说。”此后蔡国声又到上海兰馨文物行任总经理,直到退休。

  独特的经历成就了蔡国声在文物鉴定领域的地位。“大部分藏品,摆到我面前,一秒钟我就可以辨出真伪和价值来,不用手摸,也不需要拿着放大镜仔细研究,失误率几乎为零。”

  沉淀:古玩艺术无止境

  蔡国声非常忙,给他打电话,他的手机随时都处于占线状态。而就在接受记者采访的那个早晨,他一进咖啡馆的门,就被一位来自浙江诸暨的藏友拦住,盛情之下,蔡国声抓紧时间为这位藏友做了鉴定。

  这位藏友一大早从诸暨赶到上海,带来三幅画和一大堆田黄石。这三幅画分别是文征明的山水画、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的人物画、以及现代著名国画大师陆俨少的一幅作品。经过蔡国声的鉴定,这三幅画都是赝品,整个鉴定过程耗时不过几秒钟,几乎是见画即下定论。

  “这个人物的脸是海派人物的脸,不是陈洪绶那种很骨感的脸,肯定是赝品。”蔡国声耐心地从人物的风格,笔墨、卷轴的时间以及产地等方面向这位藏友做了仔细的分析:“从卷轴来看,不到200年,而陈洪绶要400多年了;作品本身更是不到100年,因此这幅作品可以断定是一幅老仿,人物画得还可以,并非完全没有价值。”

  很多人都知道蔡国声是杂件鉴定专家,但其实他对书画颇有研究。他坦言目前国内杂件领域的鉴定专家实在太少了。相比于书画作品,目前杂件领域的赝品更加普遍,而对于杂件的鉴定除了具备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专家具有丰富的阅历。而对于一名艺术品鉴定专家来说,有时候经验比培训更加重要。

  央视《鉴宝》栏目让蔡国声的名字为大众所熟知。在收藏界,素有“南蔡北马”之说,来自北方的马未都先生和来自上海的蔡国声先生都是中国文物鉴定界响当当的名字。即便背负如此盛名,蔡国声先生也始终保持亲和、耐心和谨慎。“有藏友找我做鉴定,只要有时间,我一定会跟他解释。不管别人的收藏好不好,我从来不去奚落别人。”

  小心驶得万年船,蔡国声谨慎的个性使得他在鉴定时绝少出现差错,并因此在行业内备受尊重。“这个行业稍有不谨慎,买到假货损失就很多。”蔡国声认为,对于每一位收藏者来说,无论出于什么心态的收藏都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作为鉴定专家不能轻易乱说话。

  多年来的积淀,使得他对这个行业的喜爱有增无减。“几十年来我感到学什么就要喜欢什么,而喜欢上什么之后,工作量就不止八小时了。” 蔡国声认为,艺术的东西是欣赏不完的,关键要看怎么领会。而对于门类庞杂的古玩艺术,他认为不论是书画还是杂件,最终都是相互融通的。

  “中国的文化,中国的艺术是有共性的。这个共性就是时代性,抓住这个时代性,就掌握了艺术品的真谛。”但仅仅掌握共性是不够的,还要有个性,每个不同的书画家有个性,不同地方画派的画家也有独特的个性,他们创作时采用的技法、用的颜料、所取的工具都是有个性的,对于这些要各个突破,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 ”。

  传道:行业发展需规范

  艺术品投资市场的繁荣也使得一些心术不正之人动了心思。近年来,在艺术品鉴定领域出现了一些“李鬼”鉴定师。这些伪专家缺乏扎实的文物古玩鉴定基本功,上了几天培训班,混了一张证书,略懂皮毛便开始自称专家;有的虽然有一定的专业知识,但是缺乏必要的职业道德,见了藏品,无论好坏一律说是“真的”,开具的假鉴定证书每份要收取少则几百元多则上千元甚至过万元的费用,这样的假鉴定让市场陷入混乱,对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健康发展无疑是一大阻碍。

  对此,蔡国声认为这表面上是暴露了一部分人心术不正,只要钱不要道德;而更深层次则是管理部门的失职。“我们这个行业道德很重要,站在这个位置骗人很容易,但是骗人一次就会声誉扫地。几十年的积累就会付之东流。”蔡国声表示。

  假专家的横行在某种层面上也暴露了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尴尬:随着艺术品市场的日渐繁荣,越来越多的赝品充斥于市场的各个角落,但由于艺术品鉴定是一项高难度的工作,艺术品鉴定专家的匮乏也使得收藏界对赝品有些无可奈何。蔡国声认为,在对艺术品鉴定的管理上,目前相关管理部门的一些做法并不妥当:一方面目前相关文物管理部门规定博物馆、文物研究所的专家不能从事商业鉴定,限制了专家能力的发挥;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机构的专家长期不能从事市场鉴定,他们对于文物的研究仅限于博物馆内的藏品,而对市场上出现的赝品的辨识能力也有限。

  在近期结束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上,书画作品受到热捧,而包括瓷器在内的杂件最后成交却乏善可陈。蔡国声认为,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杂件讲究传承有序、赝品太多。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手段被用于艺术品造假,对艺术品真伪的鉴定难度越来越大,没有足够的水平和能力将会阻碍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蔡国声认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只有在不停的造假识破的过程中,这个领域才会不断发展。

  近年来,金融资本开始介入艺术品投资领域,包括银行、信托公司在内的金融机构开始投资艺术品,各类艺术品基金涌现。对于金融资本介入艺术品领域,蔡国声认为金融资本的加入促进了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和世界艺术品市场的接轨,但是在金融资本介入之后,管理和规范要加强。“这需要各个方面的组合,需要有金融上层管理部门的严格管理,需要经营层面的灵活经营方式,需要专家团队的组合力量,哪一个部门出了纰漏,都会出问题。”他表示。

  解惑:收藏当有平常心

  依时下艺术收藏在国内的火爆架势,如果说目前是全民收藏时代一点也不夸张。对于全民收藏热,蔡国声认为是一件好事,“不管怎么说,这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养和文化艺术的欣赏力是非常有好处的。”但是,他认为收藏一定要有平常心,一夜暴富和捡漏的心理都要不得。

  事实上,从事艺术品工作几十年来,蔡国声有很多次可以“捡漏”的机会:1988年他调任上海兰馨文物行任总经理,在路过淮海路口一间旧货店时看到一个木雕如意,无论是从造型、质地还是雕工来看都是上乘之选,“估计店主认为是香樟木雕的,标价才2000块,但我一看是沉香木雕的,并且是明代晚期苏州雕的,至少值10万以上。”蔡国声当时就决定买了,由于同是公家单位,店主还给他打了九折,最终以1800元成交。买回来之后用火柴轻轻烘了一下,结果清香四溢,果然是沉香木无疑。“按今天的市值大概已经要超过80万了。现在这个宝贝还放在兰馨文物行,是他们的镇店之宝。”

  诸如此类“慧眼识珠”的案例,蔡国声坦言自己遇到很多。但是他坚持在任公职期间,不做收藏。退休之后虽然自由了,依然坚持自己的标准,符合条件,价格能够承受才会做收藏。“我觉得做收藏要有一颗平常心,我感到现在已经很满足了,我和我以前的老师比,还有什么不够呢?我认同我自己的位置,不合适做腰缠万贯的富翁。”

  随着艺术品投资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看重,蔡国声认为应该把艺术品作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不过在投资前一定要考虑清楚,投什么、怎么投,长期、中期还是短期的。他认为从目前来看,投资当代书画,应该要短平快;而明清书画则应该长期投资。

  十年前,蔡国声就看好明清书画,如今明清书画已经涨了数倍之多。“当代和近代的书画作品只要遇到金融风暴马上就会跌,但是古代书画尤其是明清书画肯定是好的。”此外,他还道出了一个艺术品投资的小窍门,以他的经验来看,如果是南方画家的画应该去北方买进,那里的价格比较低,而如果是北派的画家则应该到南方买。

  “乱世藏金,盛世藏宝”, 对于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蔡国声非常乐观。虽然目前艺术品拍卖天价迭出,成交额屡创新高,但他认为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中国的文化艺术品已经渐渐和国际接轨,书画的价格和国际上著名画家的价格开始接近,但是还没有达到他们的标准,东方艺术绝对不比西方艺术差,并驾齐驱是可以的,这个洼地会消失,这里还有空间,还会攀升。”蔡国声表示。

  如果把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比作一条长长的星河,那历朝历代的艺术品就是这条星河里最闪亮的星辰。几千年来,历史的往事皆属过眼云烟,唯独艺术珍品长久流传。在盛世里鉴宝,蔡国声称是这一种福分,在艺术的享受中得到回报,他很知足。既成大家,淡定如斯、坦荡如斯,人生足矣。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