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面张大力和他的自留地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7月01日 07:32 金羊网-新快报

这只汉代陶猪下面的,可不是“底座”——那是一方清代的砚台。在张大力的工作室里,若不多个心眼,一定会走宝。   这只汉代陶猪下面的,可不是“底座”——那是一方清代的砚台。在张大力的工作室里,若不多个心眼,一定会走宝。 出生于1975年的张大力,在油画《我的1975》中还原了记忆那片金黄的麦田。 出生于1975年的张大力,在油画《我的1975》中还原了记忆那片金黄的麦田。 身穿一件从老家淘来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旧军服,背后满是从村民家里翻出的老相片……不只是怀旧,更是溯本寻源的一点点回忆和一个个故事,这就是张大力独有的艺术范儿。   身穿一件从老家淘来的上世纪80年代的旧军服,背后满是从村民家里翻出的老相片……不只是怀旧,更是溯本寻源的一点点回忆和一个个故事,这就是张大力独有的艺术范儿。

  新快报记者陈煜堃/文孟祝斌/图

  广州50艺术空间,这一由数幢旧厂房改造成的艺术创意园区并不难找。然而,要从形形色色的艺术公司、设计工作室林立的这里头,寻找一间纯粹和个性的艺术家工作室,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日前,记者在这个艺术商业化的园区中,竟意外地发现了一块商业艺术包围下的“自留地”,两百见方的空间里,你不仅能在琳琅满目的画作中轻易找到心头好,还能在某个角落里不经意地发现一个个意外惊喜。正如其主人张大力,作为一个艺术家,其多面化却又叫人难以归类,独立制片人、导演、摄影师、画家等等都可以成为其多重身份的标识。

  张大力小贴士

  年龄:1975年生

  职业:艺术家

  爱好:淘古玩

  私房地址:燕子岗南路50艺术空间二号楼

  用画笔追问,“我们从哪里来?”

  毕业于南昌大学新闻系,曾游离电影学院和美院数年、断断续续在广东电视台担任编导的张大力,曾经也是一名标准“愤青”,思想和创作均摇摆不定。直到2003年,他回江西老家那个清同治年间建筑的村庄里拍了一部纪录片《寒鸦》,萌发出对“我们从哪里来”的追问,由此再度拿起画笔,开始创作《我的1975》系列油画作品。

  看着眼前过百张已经完成或正在创作中的油画作品,不由佩服张大力旺盛的创作力。“常常会在聊天里听到一些画家朋友抱怨,说是为了一张画创作而绞尽脑汁,事实上,这样的问题几乎没有在我的身上发生过,所谓的‘笔随心生’并非空穴来风。”决意以留存心中的童年记忆和意象来创作的张大力,尽管今天身在异乡,更蜗居在冰冷的水泥森林里,反而脑海中的画面愈发清晰,灵感源源不断。无论是他画面中那片金黄的麦田和散落的乡村碎片,还是那面以村民家收集来的若干老照片铺就的背景墙……张大力让我们看到了画面背后、纯熟技巧所不能言传的故事与信仰,也就是画者与观者的同一个原点——“我们从哪儿来”。

  以淘物怡情,“秘诀是量力而行!”

  在张大力这间显得有点局促的工作室里,除了画多,还有一样随处可见的东西,就是古玩。书架、茶几、墙脚……可以说无所不在,无论是古玩店里淘来的各式陶瓷摆件,还是日本跳蚤市场中觅得的既养眼又能饱耳福的一对古董音箱,总会让到来的访客惊喜连连,爱不释手。

  尽管算不上职业级大藏家,但在2006年才开始玩收藏的张大力,至今也已为收藏花掉了将近60万元。“玩收藏,首先自己得有眼光,市场上十有八九是赝品,如果没有一定的经验,吃亏上当也就是家常便饭了。”张大力坦言自己此前的投入,几乎有一半是打了水漂,“所以心态要摆正,首先是弄明白花钱买经验的道理,其次就是淘物为怡情,既然出手了那就是自己的心头好,不必太过于纠结得与失。”他还表示,自己的秘诀在于懂得“量力而行”,要玩收藏可千万别打肿了脸充胖子。

  自述

  时间里浸泡了人太多的辛酸苦辣,悲欢离合……我只想通过艺术感受许许多多渺小生命在来临和无声无息地消失过程中遗留下的信息,从而带给我对生命的敬畏和尊重。

  ——张大力

  旁观

  大力以他的方式、他的生活、他的热情和追寻,创造着自己生存的游戏规则,同时也创造着自己艺术世界里的游戏法则,在人群中他偏胖的身材和倔犟的表情让你过目不忘……

  ——艺术家田亚平

  广州一个破旧仓库改造的后工业味道的画室,推拉式的生锈铁门紧闭,旋转着的吊扇下,艺术家张大力光着膀子眯着眼,对面画布上的,是渐渐显现的千里之外、三十年前的时空。和铁门外燥热、喧嚣的现代生活相比,画布上的这个时空才是艺术家心中的真实世界。

  ——批评家吴杨波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