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升:艺术品才是真正的奢侈品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8月20日 08:15 经济观察报
王隽
几乎所有的记者采访陈东升之后,都不自觉地在文章里描述采访地点——泰康人寿大厦11层的会议室。
有别于其他正襟危坐的大企业,陈列在这间屋子的艺术品常常让人在访问中分神,想多看它们几眼:八大山人、宋徽宗、文徵明……如果用一个词形容,那就是很“东方”。陈东升相信中国传统文化的力量,他说:“未来真的可能会有‘巴黎水墨派’”。
内在能量来自于东方,着手做事时用的却是西方的办法。
1993年创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他去香港苏富比学习,扛着在日本留学的弟弟买给他的摄像机偷偷摸摸拍那里的一切,连预展时用的玻璃罩子是几公分厚都仔仔细细抄在小本子上;随后创办泰康人寿,他详细地分析了西方中产阶级家庭在保险上的消费份额,细致到“在美国、日本平均一个人拥有四至六张保单”。“照最好的葫芦学画瓢”,向西方成熟的市场借力,是陈东升一贯以来的宗旨。
今年是泰康成立15周年,嘉德的第18年,从大学时面对所有的经济学家都是西方人的状况,只能“崇美崇欧”,到对中国传统文化顶礼膜拜,认为“宋朝的文化、艺术到现在还没有人超越”,再到向西方借“模板”,这是陈东升走的不太可能会被复制的路。这条路的大环境早已不再,而陈个人强大的自信和战略眼光以及他所描述的92派的优势,也很难重现。
一路没挫折?
从嘉德到泰康,有人说他这一路从东到西,从古到今走得太顺利,还打趣说陈老板缺乏“挫折体验”。
陈东升听到“没坎坷”这三个字就乐了说,“你问得好,可是怎么会没挫折呢?嘉德1993年5月成立,1994年3月才拍卖,我们在长城饭店开了好几间房,那个美金哗哗地就流掉,我心疼得都冒冷汗——不是脸上冒冷汗,是心里冒。那种焦虑谁知道?”“我是92派(指1992年从政府部门辞职下海办企业的一批人士),我们创办了许多第一,之前中国没有的行业,拍卖、滑雪、停车场、快递、期货……都是92派搞出来的。这群人有一些共同点:是国家的精英,比别人先天足,对政府的运作体系非常熟悉,对政策的理解力比别人强,有人脉,影响力大,好多都是局级干部,信誉度高。我做嘉德拍卖时,文化部是来调查过我的,当时我是从国务院下来的,这些都是优势。”
92派的这些特点让这群人做事有确定的目标和使命感:做品牌、做事业,而不是做项目,做一锤子买卖。“我们从一开始就走市场化、专业化,股权很明晰,各种条款很规范,这个不像现在听说哪块地能挣钱就去抢,那是抢项目,很多人倒在灰色地带,我们不会在这儿倒下的,看上去没坎坷,其实我们最大的困难是挑战自己的智力,挑战对自我行为的约束能力、挑战团队的合作……这些做事业、做品牌需要的事才是我们的困难。”
再造上流社会
陈东升不止一次向记者们描述这个场面:“昨天,伦敦索斯比拍卖行,梵高的《向日葵》创了天价,最终价格4356万英镑,听说买家来自于日本,是一位神秘客人。画面上是一个50岁开外指点江山的拍卖师,下面坐着的都是雍容华贵的有钱人。”这是80年代他最喜欢看的《新闻联播》最后5分钟国际新闻里的一则,他想,那就是西方的上流社会,落槌的一瞬间,拍卖会的气氛格外动人。
所以,从一开始,陈东升做嘉德的目标就是把中国的上流社会聚集在自己的拍卖会上。
“毛泽东时代,干部25级工资,最高一级是宋庆龄拿,450块钱,毛泽东是二级工资,420块,最低的25级是34块钱,最大的差别15倍都不到。工人8级,最高80多块,我当过学徒工,18块5毛,转正后20块,农民记工分,解放军拿津贴。人们常说,毛泽东时代是最大的行为艺术。其实那时候国家就像一个大工厂,都劳动,财富都是国家的。没有人为了追求个人财富而努力。”
陈东升认为,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形成的上层社会,是社会发展的动力。而为了聚集中国的新贵们成立的嘉德拍卖,“应该说是一个奢侈品品牌,顶尖的拍卖行才是整个奢侈品行业皇冠上的明珠。LV算什么,这些穿的、戴的只不过是个身份,太肤浅,艺术品才是最高等级。这些收藏家应该是有学识、有鉴赏能力、有财力、有家族传统的,这才是顶尖艺术品、奢侈品传承的脉络。在创办之初我就想,嘉德未来应该是大企业家、将军、政治家的聚集地,衣冠楚楚,仪态万千。”陈东升直言:“嘉德拍卖服务于上流社会,而我现在所做的泰康保险,则服务于大众,我要做的就是把保险变成人们的生活方式。”
参加过拍卖会的人都知道,那与陈董描绘的由雍容华贵的老先生老太太为主体构成的优雅场面相去甚远:每一次加价都引来高声喝彩,甚至能听得见紧张的空气中金币在丁零作响,看见投资者拿着满满当当的钱袋子挤进门来,而会后时常有拖欠不付款的丑闻,难见到陈董希望的“衣冠楚楚、仪态万千”,他甚至直斥某些参加拍卖会的人是“痞子”。
“拖欠其实是一种投机行为,我理解他就是在做期货,这个想法是我的‘发明’。买下来不付钱,等一阵再拿出去拍,或者有人没拍到,跟买主商量双倍价钱买下来。除了拖欠,你说的现在的情况,只能说中国的经济增长毕竟是最近十年里发生的事,我们再等等。至于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我是不看好的,那些艺术基金、文交所,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运行了那么多年,我相信他们中早有赌徒做过尝试,并没有成功的先例。艺术品不比房产,房地产涨的时候,鬼去买都会挣钱。艺术品不能标准化,非常个人,现在是盛世,很多人有钱来投资,是因为它一直在涨——就和房子一样,买来卖去的,心理很急躁。到有一天世道不好了,它涨得慢了,卖不掉了,就留在手里研究吧,天天看,天天品,不就成了藏家了。我们要多给点时间。”
私人博物馆
陈东升走访欧洲,在瑞士的温特图尔见到一个私人博物馆,虽地处小镇,却是世界级,主人曾做木材生意,收藏了几十张雷诺阿,离世后捐出画和房子做了博物馆;在苏黎世,另一件博物馆里拥有十几张梵高和毕加索的作品,那是毕加索当时三位经纪人之一建立的私人博物馆。这些经历让陈东升最大的愿望就是拥有一间私人博物馆。
他曾想如果能把前门的老火车站改造成巴黎的奥赛美术馆那样多好,“可是我不是北京市长,虽然我有财力,但是太费劲,后来想想,不要刻意去追求,是历史选择你,不是你选择历史。你坚持自己的看法走下去,可能会无限接近真理,而且还可以活得很轻松。”
好在泰康空间几乎完成了陈东升对博物馆的念想。
这个空间已经为泰康人寿持续了十年系统的收藏,定位是“1942-1976-今”的美术史发展,同时致力于建立一个高学术水准的平台,通过支持和资助有创造性的艺术家的创作及展览活动,推动当代
艺术在本土的发展。
原本喜爱古代书画还写过小说的陈东升,在泰康空间的影响下,多多少少对当代艺术尤其是先锋的年轻艺术家有了更多的了解,在好几个非常先锋的展览上,陈都提议空间收藏那些凌厉的作品,比如《为无名山增高一米》。这也应了那句“不强求”的话吧,虽然还没有做成中国的奥赛,相信泰康空间多年来的积累会让陈东升没有遗憾的。
至于多次提到的“老了以后回到嘉德去”,陈董笑笑说:“那是个骄傲的说法。老了我做两件事,一要做个基金会,做个智库,至少证明我在这些年里在经济理论、战略上是有思考的;还有一个就是回嘉德,那地方很神奇,是一个时空交错的点,四周都是八大啊、宋徽宗,在那个交汇点,你就想着,他们为什么这么画,这么写……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