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版画家彦涵在京逝世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8日 12:35 新浪收藏 微博

著名版画家彦涵 著名版画家彦涵 亦鱼亦鸟 亦鱼亦鸟 老羊倌 1957年 老羊倌 1957年

  有一天当我逝去之时,我会含笑像烟火一样迸裂开来,留给人世间最后的美丽与辉煌——彦涵

  新浪收藏讯 2011年9月26日22时56分,杰出的艺术家、艺术教育家、版画家彦涵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中央美术学院彦涵先生治丧小组哀告称,将于2011年10月9日上午11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大厅举行告别仪式。

  彦涵先生是一位极为少见的、具有独特人格魅力的艺术家。他那跌宕起伏的传奇经历引人入胜、多舛而又坎坷命运催人泪下,他一手持枪一手握画笔,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中凝聚了近百年的时代之精神,在苦难命运中所磨砺出来的刚毅与勇气,都融入到了他的艺术之中。

  彦涵先生生于1916年7月29日,江苏省东海县人。在踏入艺术殿堂之初,一位先生曾对他说:“你不要去画风花雪夜,而要画沧海桑田”。正是这句话,影响和伴随了彦涵一生。此后,无论是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深陷政治阴霾的灰暗时期,彦涵始终保持了一位坚定战士的品格与气质,为艺术奉献出了自己的一生。他的作品始终贯穿着人民性和时代性,晚年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创作,更是对新时代境遇的期盼与讴歌。

  彦涵先生自1938年奔赴延安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参加了鲁艺木刻工作团,并随军开赴抗日战争的第一线——太行山抗日根据地。抗日战争期间,他在率领木刻工厂奋勇突围日军大扫荡之后,根据英雄事迹创作了《当人搜山的时候》、《不让敌人抢走粮草》、《奋勇出击》、《来了亲人八路军》和木刻连环画《狼牙山五壮士》等,以及反映延安民主生活的《民主选举》、《冬学》、《农民诊疗所》等一系列经典作品。他还根据民间年画在农村普及的特点,创作了一批以抗战内容为题材的“新年画”和“新门画”,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保卫家乡》和《春耕大吉》等,其中《军民合作抗战胜利》已成为研究中国版画中这一特殊流派的经典作品。

  抗战胜利之后,彦涵随鲁艺来到张家口的华北大学任教。其间,彦涵主动提出到白洋淀体验生活,在那里他创作了更多反映战斗生活的作品如《慰问》、《敲钟》和连环画《新儿女英雄传》等,并于解放战争期间,创作了木刻《开展民兵爆破运动》、《黄河从此非天险》、《迎敌》等大量作品,同时开始了他第三个时期的“新年画”创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在停战之前,彦涵赶赴朝鲜并创作了《刚刚摘下的苹果》等经典之作。

  1953年,彦涵被任命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创作组副组长,并为纪念碑正面浮雕创作了《胜利渡长江》。1956年,彦涵调回中央美术学院,筹建了版画系,并为中国军事博物馆(微博)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创作了大型历史油画《八路军东渡黄河》和《山洞战》。

  尤为值得敬佩的是,彦涵先生在被打成“右派”以后,也从未停止创作的脚步。他在“为人生而艺术”的信念支持下,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创作了《老羊倌》、《陕北说书人》等作品。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彦涵更创作了一大批“抗日战争组画”,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民兵》、《支援前线》、《麻雀战》、《埋雷战》、《送参军》等,并在此期间完成了他的经典大型套色木刻《百万雄师》。彦涵在插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套色木刻《王桂与李香香》获得了“莱比锡国际书展一等奖”。他创作的插图《革命烈士诗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版画》、《花》、《复仇的火焰》、《台湾诗集》等成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在逆境中,彦涵还用自传体的形式,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蓝本创作了《通过敌人的封锁线》、《埋文件》、《泉》、《打草鞋》、《挖野菜》、《汗洒山岗上》等作品。特别是在“文革”时期,彦涵创作了他的经典木刻《鲁迅小说插图》,借用鲁迅笔下的人物表现了他对现实的看法,在当时被称为是“一个被打得趴在地上战斗的战士”。

  “文革”结束以后,彦涵以激动的心情创作了木刻《春潮》和《向大海握手》,这两幅作品成为了他最早表现“改革开放”的经典作品。随后的十年间,彦涵先后在全国各地举办了一系列个人展览。同时,他担任了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后又任中国美协版画艺委会第一任主任,并于1978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创立了年画连环画系,任第一任系主任。

  改革开放后,彦涵的艺术观念发生了巨变,作品开始从具象走向抽象,从描画现实走向象征和比喻,整体风格呈现出多彩性和丰富性。这一时期彦涵的作品以多角度对现实和人生进行剖析,题材涉及更为广泛,体现出极大的自由意志和创造力,被称为彦涵艺术创作的“浪漫时期”,这期间的代表性作品如《少女与海豚》、《长城》、《耀眼的的早晨》、《骆驼行》、《天山牧歌》和《倚篓老人》等。另外,他的许多作品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如《四目经纬》、《大羽》、《树人》、《颠三倒四》、《两半和一体》等,体现了彦涵对生命与艺术的广泛思考。

  在上世纪90年代之后,彦涵的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他在其激越的性格指引下不断挑战自我,于艺术形式规律上建立起了自己独特的“形象密码”,同时以“手书集”的形式,系统记录了自我的艺术感悟,形成了一个完善的艺术理论体系。而所有的这一切,都可以归结为是一个人民艺术家的创造性精神的体现。

  晚年的彦涵先生拿起刻刀已非常吃力,于是他将目光投向油画布面。对于老先生来说,从版画到油画的转变只是表现手段的区别而已,无论何种创作形式,都是表达他由内而外的艺术诉求和创作激情的媒介。步入九十岁耄耋之年后,彦涵先生创作的抽象绘画,每一幅都充满着对生命赞颂与渴望。他把每幅作品都当作绝笔之作来创作的极度认真的艺术态度,以及不断否定并超越自我的创作激情,给美术史留下了一笔巨大的艺术财富。

  进入新千年,彦涵先生的作品内容更多的呈现出对人生和命运的体察,如《明月与秀峰之吻》、《曲立》、《天尺》、《崩裂》、《方正昭示、棱角分明》、《彩牌》、《宇宙光华》等,其中一部分油画作品具有很强的哲理和隐喻成分,如《曲柱》、《天目》、《绿色的心》、《硬骨头》、《崩塌的墙》等,其中大多数作品是用油画和彩墨画完成的。2008年,彦涵以九十二岁的高龄,创作了最后一幅大幅面版画《生死关头》,这是他表现汶川大地震的作品,形象一改过去的抽象风格而使用具像表达,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

  在漫长的艺术历程中,彦涵先生的创作既有明确的阶段性,又具有内在的联系性。不同时期的作品,形式上既有鲜明的区别,又有不间断的承袭关系。在思想内容上既有歌颂、又有批判,同时还有激情与思考。总体风格上展现出一种从具象走向抽象,从现实主义走向象征、比喻,直至达到哲理高度的过程。但无论是哪个时期,他的作品都始终贯穿着时代性和人民性的精神实质。

  彦涵的不屈精神与毅力不仅表现在与凶恶的法西斯战斗中,更在与自己坎坷的命运抗争中体现的淋漓尽致。1942年,彦涵在太行山的艰苦环境中身患疟疾,在高烧与寒颤的打击下硬挺过来。从上世纪60年代的胃穿孔起,到70年代的多次残胃大出血,直到80、90年代的两次大面积心肌梗塞、2008年的急性化脓性胆管炎,以至最后的肝癌,彦涵都顽强地与疾病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如他所说,自己“始终是一个战争的幸存者”。

  1991年,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协会授予彦涵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2001年,彦涵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中国美术“金彩奖”;2003年,彦涵荣获文化部颁发的“造型艺术成就奖”。1995年,连云港市市政府为彦涵建立了现代化的“彦涵美术馆”。

  彦涵一生出版过的画册有:《彦涵》、《彦涵画集》、《彦涵版画集》、《彦涵油画集》、《彦涵插图集》、《彦涵中国画集》、《彦涵书法集》、《彦涵写生集》、《彦涵记游图》、《彦涵艺术随感——手书集》以及《对自由的追求——彦涵艺术随笔集》等等,并曾在法国、西德、日本等世界各地举行过个展。

  著名美术理论家江丰曾在《彦涵版画集》的前言中写道:“如果将彦涵的作品连接在一起,将是一幅壮丽的、史诗般的画卷,他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精神的人民艺术家!”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