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方:汇京聚典(图)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0月26日 09:48 北京晨报 微博

马海方 马海方 马海方作品 马海方作品 马海方作品 马海方作品

  马海方,北京市人。1981年毕业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勃舒诸先生。现为人民美术出版社专业画家,荣宝斋签约画家,中国美协会员,荣宝斋画院教授。1981年毕业至今,他一直致力于京味艺术的收集、整理、发掘。他大量写生,勤奋创作,几十年不懈努力,使他的绘画题材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不间断地充实、发展、提高,作品涵盖老北京风情习俗之方方面面,笔精墨妙,引人入胜,风格独特,影响广泛。他以没骨入画,适度勾线,在强调造型准确的基础上对人物作适度夸张,且设色巧拙明亮,不拘一格,在继承传统水墨的同时巧妙融入西画的一些方法、民俗的诸多成就,使之极具观赏性与时代审美,形成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他创作的老北京风情人物画便屡获大奖,并入选第三届全国美展,出版画集多部。

  马海方先生形貌宽厚,神秀内敛,一身中式衣襟,一对超大狮子头核桃不离手掌,有旧文士之风气,亦颇近于一隐逸居士,性情纯真,书卷气十足。海方先生为人厚实,惜一真知音者为上,真心挚情对待每一个登门造访的客人,并拿出上好的普洱茶招待。

  海方先生善画人物,早年毕业于中央美院中国画系,师从卢沉、姚有多、刘勃舒诸先生。对待艺术十分认真,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数十年如一日,每天都坚持人物速写,坐车餐前等菜,即便是看电视也会迅速的写下一体育动作,通过大量的速写和深厚书法功底,马海方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符号,大量的写生经验造就他的绘画艺术风格。

  一位艺术家的成功是跟自己的努力刻苦和学识分不开的,马海方先生的成功更多是来源自己的生活积淀、浓郁的老北京情节和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其作品浑厚大度而有不失灵气,造型生动,主题鲜明,是对老北京以及现实生活的深情写照。他在丰厚的传统中找到自我,形成了个人修养、精神气质、生活积淀相一致的笔墨程式,在画坛独树一帜。他的作品体现出来浓厚的古老北京风俗人情和兼容并蓄的艺术书法。他的画中充满民族风、文情趣,流淌着极具亲和力的东方情怀。他关注社会,与时俱进,关照众生万象,总是把创作视角投向那些现实中平凡普通的人和事,从中发现生活的美与趣,善于渲染积极向上、友善幸福的和谐境界,挥洒生命激情。

  一个画家与他所处时代的关系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马先生生于北京,长在北京,对悠久的皇城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超然物外,倾听京味儿清风堪可传达中国画之精神气韵,在不失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关注时代,思考人生,这是一种文化的自觉,更是一种历史责任感。他善于提炼、升华人生中生命意蕴,深入地思考表现人类的本质问题,追求更为宏大、精妙的笔墨意境。他把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绘画的营养运用到作品中,创造出一批独具风格、面貌新颖的作品,并运用多种表现手法展示出他在这一领域的探索轨迹和艺术的追求。他的作品并非局限于某一件事、人物、环境,而是通过个人生活经历的构思,用熟练的笔法去塑造和表现符号艺术内在规律的,塑造富有生活气息的人物形象和怀旧境界,从而开拓了题材的深度,增强了作品的力度,使作品更加生动而耐人寻味。

  观其画悟其人,海方先生亦是其作品中主人公的现实写照,在北京的天桥文化圈,琉璃厂书画街,潘家园旧货市场等地儿,大家经常看到一位光头先生手里揉着核桃或小葫芦,腰间佩玉,手腕戴着黄花梨手串,这就是马海方先生,京城同道尊称其为马爷。作画之余,海方先生就会在这些地方溜摊儿淘宝,滋养情趣。马海方先生之子马良,当年四岁半时就能辨别和田玉山料和籽料、巴西花梨和越南黄花梨的家具,在潘家园一带传为佳话。

  随着艺术品收藏市场的繁荣,喜欢马海方书画作品的收藏者越来越多,市场上随之出现了许多的假画赝品。有一次在潘家园,有一个马海方赝品专卖摊,马先生问摊主这画怎么来的,老板说他爸和马海方是哥儿们。马海方转身便走,并笑着说:“给你爸带好”。面对假画,马先生说,如果他的画能让别人家过上好日子,就随他去吧。

  刘云川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