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卖师王刚:拍卖没有回头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08日 08:12 《钱经》杂志

  导语:与王刚对话,有点像是在翻阅一部关于中国拍卖的历史书。作为1994年就开始从事拍卖的中国首批拍卖师,20年来拍卖圈的点点滴滴都印在了他的记忆中。

  1994年,北京翰海拍卖会在保利剧院举行,两层的大剧院被挤得爆满了,其中九成是看客,一成是买家,而这些买家全来自境外。听说估价两千的东西可能会以五万员卖掉,所以好多公司的人都来观摩。这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场面,人气的爆棚也凸显了不少运营上的漏洞。一个记者在报道中这样总结当时的拍卖:一流的拍品,二流的组织,三流的拍卖师。那场子上“无知者无畏”的“三流”拍卖师正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王刚。

  就像拍卖错了不能回头一样,王刚自从那次拍卖开始,在拍卖师的路上,一直没有回头,一路向前。

  据王刚讲述,第一次做拍卖师,很有一种 “赶鸭子上架”的感觉,因为那时他已经不在文物公司,为什么选上了自己,直到现在还是很好奇。

  当时可供翰海选择的人选很多,比如主持人、演员等。但考虑到今后拍卖事业长期的发展,需要有专职的拍卖师;找一个外国的拍卖师来国营企业拍卖,这并非国家的荣耀;可以从香港、台湾请拍卖师,但费用相当高,并且时间上不能保证。综合考虑,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培养一个自己的拍卖师,而且这是瀚海的第一场拍卖。这个人选最好能熟悉这块业务,另外要有长相、有口才以及有平和的心态、最好还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口语(因为当时的买家有九成来自境外)。

  如果说王刚是匹千里马,伯乐就是当时瀚海公司的总经理秦公。秦公对王刚在文物公司的表现十分满意,对其人品和能力也有着充分的信任,故极力邀请对他,并做了很多思想工作,而且给了半个月的时间考虑。直到最后,王刚才放下心理包袱,勉强同意。

  接下这个任务后,王刚才发现自己的拍卖知识如此匮乏。于是拍卖公司火速请到拍卖圈的大家张宗宪为他作速成培训。当时的拍品档次高、价格便宜、组织松。王刚上台之后,脑子一片空白,上下这么多人要照顾到,快了会出错,所以紧紧把握慢这个原则,就这样开始了第一场拍卖。这也就成了那个记者说描述的“三流拍卖师”。

  王刚笑谈道,每个人都是有自尊心,自己如果不干了,就一辈子让人称为三流拍卖师,所以干脆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这么多年。

  那时拍卖师分两种,一种是专职在一个公司做,另一个就是在各个公司之间跑。当时只有六家文物类拍卖公司,也只有他们拥有自己的拍卖师。再后来其它拍卖公司相继成立,文物拍卖、专家、资金等问题都能解决,但拍卖师人员紧缺,所以会邀请其他公司的拍卖师帮忙。因为当时翰海并未每月发放王刚工资,所以这些公司都请他去,他也因为有了更多的锻炼机会。拍的多了,久而久之,大家形成了一个印象:拍卖师就要像王刚一样。

  对于自己没有成为一家公司专门的拍卖师,王刚并不后悔,反而回想起来感觉十分欣慰。想必,一路上大大小小的拍卖带给他的人生体会,一定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个人履历:

  1969年, 17岁的王刚插队到黑龙江省建设兵团,近十年磨砺后回到北京,26岁的他四顾茫然。不久,他和另外30余名青年一起,进入北京市文物公司工作,在专营瓷器文物的门市部学徒。6年之后王刚成为公司王府井门市部的副经理。

  几年后,不甘于安逸的他,选择了辞职,在新源里商场承包了两层店面,做起了最不受国营文物单位重视的古旧家具的生意,并赚到了人生道路上的第一桶金。1991年,王刚引入外资,成立“源顺工艺品有限公司”,并开上了自己的宝马车。

  1992年,王刚看到了北京第一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两年后,王刚站到了翰海首届拍卖会的台上,成为一名拍卖师。1996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拍卖公司,频频向王刚求援,王刚选择做起了做职业拍卖师。

  十多年下来,王刚不仅是改革开放后从业最早的拍卖师,也成为了最优秀的拍卖师。

  回顾职业生涯,王刚对自己的判断是,天资属于中等偏下,所以只有以勤补拙。

  对话王刚

  《钱经》:M

  王刚:W

  M: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好的拍卖师?

  W:简单的来讲,好拍卖师有三条:一是对拍卖的理解;二是反应能力;三是处理问题的能力。这里面的原则是对拍卖的理解,要理解在拍卖时,你在这个瞬间的任何决定会涉及到三方的利益,要从维护决大多数人的利益和长远利益来考虑,这才是关键。拍卖师不是在场地上的演员,而是在调整利益关系,三家利益相左时,总有些点是一致的,你要这一点上做出正确的决定,这个决定才是最正确的最好的。

  出现问题时,脑子里要知道为什么。比如突然有人说这我还想要呢,这人可能是他替别人买,如果他买不到,他就拿不到佣金了,所以要争。一个问题有五种处理办法,你要找一个最好的办法。一件东西高价拍出后,三年才能再上市拍卖,如果太高,三年里没东西可拍,价格合理,明年就可以再上拍,这对拍卖公司来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对市场,对拍卖都有好处。

  做为拍卖师,要有正确的理解,才能拍好。主持说错了,停,可以重来,但拍卖是不可能的,错了就不能回头。所以出问题时,其实像赶羊,羊向哪边走,你就去哪边轰一下,关注你在场上的表现,这就是一个好的拍卖师要做的。另外好的拍卖师要关注政治、经济的发展,才能把握大的方向。有经济危机了会不会对拍卖有影响,要有所准备,对拍卖结果要有基本的预计,大的经济背景,肯定会影响拍卖的小环境。

  M: 衡量一个拍卖公司应该从那些角度来看?

  W:衡量标准的次序应该是这样的,结款率、付款率、成交率,最后才是成交总金额。只有结款率高了,卖家才会更感觉这家公司更有信誉;付款率上来了,才说明买家也买到了自己喜欢并且价钱适中的东西。这会形成一种习惯,以后总会来同一家公司买卖东西。买贵了,他下回来之前会考虑考虑。目前媒体和拍卖公司只就成交额的单方面宣传来迷惑大众,最终的结款率如何却不说。没有欠账,那才是实力。现在苏富比(微博)、佳士得提高了保证金,就是要提高结款率,这样才能保证拍卖的良性进行。这也是拍卖公司要长远发展的重要条件。

  M: 越来越多的投资人参与到拍卖市场,他们和传统的藏家有什么区别?

  W:这些年下来,场子上人们的气质都不尽相同,藏家和投资者区别很大。要成为藏家大家就要懂历史、懂艺术、懂美学,多年来一直买同类的东西,不会涉及太多领域。但投资人不一样,他们关注的是价格与之前有没有差距,所以不关注买的是什么,看不好的可以找专家,不管喜欢不喜欢。他们既不是藏家,也不是专业的学者,这些人就是投资或投机的。传统藏家在竞拍时会流露出对价格的无耐,而投资人对举牌的不在乎则在拍卖场上表露无疑。

  M: 国内的拍卖和国外还有多大差距?

  W: 过去,我们拍卖学的是苏富比、佳士得,就像是去西天取经一样的膜拜。通过二十年的发展,现在虽不再膜拜了,但这还是有好多方面没法和他们比,毕竟人家有三百年的历史。苏富比、佳士得垄断了世界绝大部分市场,而且有很多延伸的服务,把服务做的无限的大,只要想的到的,包装、运输、图录、抵押、典当等,统统囊括,当然中国现在也在逐步建立这些。

  但有些是没法马上学到手的,海外公司几百年建立起来的资料库,各种客户的资料、拍品的资料,均有收入。中国拍卖只有20年的历史,而且前十年还没有这样的记录。

  当然国外拍卖行也有缺点,他们是纯粹的是商业活动,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比如,你是买家,拍卖公司给你图录,如果一年之后不买了,不管是不是朋友就不再寄了。所以张宗宪说这些拍卖公司太差劲了,见个面打个招呼也不打。打个招呼又会如何?外国拍卖公司是唯利是图。中国人是建立一种情感,如果是买家,管吃、管住、管玩,买不买是后话。在如此款待之后,也不好意思不买啊!当就这是中国的特色,是用感情来梱住你。

  M:中国的拍卖公司未来可能遇到的危机是什么?

  W:中国拍卖公司数量在全球算是最多的,北京就有一百多家,在全国占比最高。但全世界著名的拍卖公司只有两三家,如果有一天进驻中国,他们的凭借资金、规范化、流程化管理、服务质量、客户管理等方面的优势,最终会一个一个吃掉中国的拍卖公司。中国为避免这些发生,一定要重组调整,做大做强。目前中国的拍卖公司,经济实力,资源都差不多,你争我抢,像两个小学生在打架,如果有个大人参加进去,那就不一样了。所以目前的拍卖公司有点小,有点多。小公司适合经济大发展的情形,还可以。一旦形势不好,可能就不行了。但和平的重组是不太可能的,只有在某次经济危机到来时被迫兼并重组。

  M: 如何看待拍卖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W:相信市场的发展会越来越好。拍卖的几个要素是买家、卖家、拍卖人,从物是拍品。这几个方面这多年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整个市场的发展趋势非常好。人的变化,从九成买家是国外的,到现在基本是大陆的,而且大陆的还跑到国外去,并占了百分之七八的比例,从东南向西北发展(西北有资源的,成了买方主体);委托方以前是收藏家居多,现在艺术品的创作者多了,经纪人多了,画廊多起来了;拍品数从原来的一场七八百件,到现在的一场二、三千件;品种从传统的书画、瓷器,到现在各个门类品种皆具;拍卖公司的数量也成倍的增加,现在即将要成立的就不下十家;单件金额、总成交额也不断提升,嘉德第一场一千七百多万,翰海三千多万,还不及现在一件拍品的成交价;成交率的提升就更不用说,早前成交率大体在五成到六成已算不错,现在夜场几乎都百分之百;当然保证金也有变化,原来才一万、两万,现在都要五十万、一百万;佣金从十个点涨到了十五个点;拍品征集的变化更有趣,原来是从国内征集,现在是从国外征集,来国内拍,原来是中国卖出去,现在买回来;

  这些要素都在变,说明拍卖在发展在壮大。难不保有一天,中国的拍卖行业会因为某些原因会冷下来一段时间,因为发展的太快了,要停下来整理。总的趋势是向上,但过程中会有波动。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