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家刘益谦的十年股事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30日 11:58 《顶层》杂志

刘益谦 刘益谦

  人们提到刘益谦,总觉得他在拍卖场上为了件好东西一掷千金,一年几亿甚至十几亿的投入,似有“不务正业”,专职“败家”做收藏的嫌疑。殊不知,收藏只是刘的副业,他的身家性命过去在、现在依然是在资本圈。

  刘益谦的早期生平已被众多媒体演变为各种版本的励志故事,流传市井。实际上,刘的财富传奇是从大规模受让“法人股”开始的。2000—2001年,刘益谦通过协议受让和拍卖,接手的法人股不下15只。由于当年定价主要依据上市公司净资产,与二级市场定价相比,均价在2元左右的“法人股”,绝对“低廉”。

  刘大肆购入法人股,“赌”的就是未来某一日,它们可以上市流通。一等就是5年,其中艰辛,只有深套股市的股民最能体会。2005年4月29日,证监会发布《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法人股获得上市资格。2006年12月12日,刘益谦迎来了第一只解禁法人股,金盘股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刘的操作显得迫不及待:20天内,以5元均价,将130.4474万股金盘股份全部抛售套现。实际上,直到2007年,股票市场才迎来真正的“牛市”,金盘股份当年8月创下过36.12元的最高价。或许对刘而言,实际操作获取的经验,远大于套现赚取的些许资金。之后2年里,刘陆续抛售解禁的法人股,获益之丰,令人咂舌。

  进入09年,刘盯上了“定向增发”。仅7到12月,他累计投入了61.16亿元参与了渝开发、保利地产、首开股份、金地集团、华电国际等8家公司的定向增发股,操作手法堪称精妙。刘将处于限售期的股票质押给信托公司,再把认购信托的资金重新投入进新的定向增发之中,如此循环,等同于提高了2倍的资金使用率,启用了3倍左右的杠杆。61亿元规模的增发,刘只用了20亿元的真金白银就得以实现。

  “增发”带来的并不都是收益,在资本市场叱咤多年的刘益谦,也会面临“吃瘪”的局面。2010年下半年,房地产调控力度越来越紧,尽管房价依然高企,却把地产股打到“吐血”。金地、保利、首开全部一跌再跌。进入2011年,曾公开宣称绝不抛售地产股的刘益谦,毅然选择了减仓,割肉套现。这笔资金,是否投向了艺术品市场,是否意味着金秋拍卖场上又会诞生新的出价纪录,目前不得而知。

  纵观刘益谦十年浮沉,07—09年,他在资本市场大肆圈钱之时,除却财经媒体,公众往往漠不关心;进入2011年,伴随日益红火的艺术品市场,刘声名日盛,可在自己的“老本行”里,已然亏多赚少。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或许世间之事就是如此微妙。

分享到:
网友评论
电话:4006900000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