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中立:突如其来的光环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2月07日 14:32 艺术财经
文/Sesshomaru
1980年,就读于川美油画系二年级的罗中立和很多同学一起参加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他送去的是自己创作的第三幅油画《我的父亲》,先是学校挑选,然后再送到省里,省里再挑选。12月,《我的父亲》和其他参展作品全部送到了首都北京的中国美术馆,这件作品几乎在亮相的第一时间就引起所有评委的注意,评委之一的吴冠中建议将其改名为《父亲》,理由是这样更能概况上一代父亲的形象。12月20日,多达543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开展,观众对《父亲》反响巨大。评委会慎重考虑之后决定设立观众评奖的环节,结果《父亲》赢得逾800张投票,超出第二名足足700多票,一举夺得金奖。此时身在达县的罗中立还完全不清楚北京的状况,直到一天早晨从广播里听到自己获得金奖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巨大荣誉简直令他难以置信。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全国几乎所有报刊杂志都发表了《父亲》。除了赞誉之词,也有人说罗中立丑化了农民,对于画面中老农头上的圆珠笔,则说罗中立向政治低头,另外,甚至还有人说《父亲》受到关注跟这件作品在美术馆展厅里陈列的位置有关……《父亲》背后的故事也多次被人挖出来晾晒:前后四件手稿迥然各异,在创作过程中多有领导提出修改意见,它的创作是非常有目的的,有人说它是“伤痕美术”的代表作,也有人持反对意见……
30年之后,《父亲》每次出现仍然轰动依旧。“我们抬起头来,那个能解释一切的时刻,结束了”。
光环背后的真相 斗气斗出一个《父亲》
如果回过头看,我倒觉得《父亲》是很例外的。
在画《父亲》之前我是不画油画的,一直画一些表现主义的东西,比较追求形式的东西,但那个时候很讲究学院的、俄罗斯的、苏联素描系统的那些东西,那些才被认为是那个时候最棒的。
那时有画得很好的同学说:“罗中立他是画不好,画不来,才装怪。”为这个话题,有一次我跟班上一个画得很好的同学争起来了,平时我们都很友好,但争到最后就有一点上火了,他拍桌子说:“画你妈,画你老孩儿,你也画不好!现在想想那个时候我也是发自一种本能,为了捍卫自己的爱好,找一个理由,就像强词夺理一样,我说‘画我妈,画我老孩儿,只要我的感情是对的,我也要这样画’。”就是这样朋友之间斗个气,我就想画一个特别特别细的作品出来证明一下自己。
早期我骨子里面并没有走《父亲》这个路子的潜质,我基因里面不是朝这个路走,我就是喜欢搞怪,就是喜欢另类,就是喜欢跟别人不一样。我整个的行为、生活方式里,这种东西比比皆是。如果要让同学回忆我大学四年生活,一句话:就是一个疯子、一个神经病,很另类的。
——罗中立自述